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林語堂>京華煙雲>第十三章 樂郊遊喜姚孔相遇 談教育倡男女求學第2小節

《京華煙雲》第十三章 樂郊遊喜姚孔相遇 談教育倡男女求學

第2小節
林語堂作品

  [續京華煙雲第十三章 樂郊遊喜姚孔相遇 談教育倡男女求學上一小節]個男孩子的聲音。看見一個瘦削的男孩子,大概有十六、七歲,從附近一個石頭屋子裏跑出來,立在那兒,指手劃腳,對著母qin和女孩子說話。那個男孩子生得眉清目秀。鼻子筆直,滿臉聰明。穿著灰藍布大褂兒,那灰藍se和他那小白臉兒,敏捷的身子,正好相稱。他說:“ma,這就是盧師父和他那變龍的徒弟的廟。”他的聲音面容頗吸引木蘭jiemei的注意。木蘭jiemei和曼娘站在遠chu,看他和他母qinmeimei說話。

  他母qin說:“故事倒是很有趣,可是誰見過那兩條龍呢?”那個男孩子說:“乾隆皇帝見過。”一邊微笑,一邊比劃。他接著說:“乾隆皇帝一天到這兒來,看見池子裏面兩個綠se的小東西,好像海裏的動物。和尚指給皇帝說那就是龍。皇帝大笑說:‘只是兩個一尺長的小魚罷了。’剛說完,兩條龍就越變越大,由池子裏飛騰而起,到了半天空,再往上到山頂,然後消失在雲霧裏。”

  母qin說:“你亂說。”

  那個男孩子說:“不是。龍大得很,您看得見頭,看不見尾巴。可是乾隆皇帝看見一個好大的龍爪像山一樣,從雲彩裏伸下來,龍的鱗綠得閃亮。皇帝看見嚇了一跳,覺得肚子疼,就擺駕回宮了。”

  男孩子的母qin聽了大笑,誰都看得出來,她是一個幸福的母qin。兒子顯然是能使生活本來孤獨的母qin感到生活充實而快樂,會不斷使母qin覺得,想不到會生這麼個兒子。

  姚家小jie覺得那個故事很有趣,那個男孩子說故事的活潑靈巧的樣子也很好玩兒,于是用手絹兒掩著嘴微笑。莫愁說她好像在什麼地方見過那個男孩子,木蘭也覺得似乎見過,只是想不起在什麼地方。木蘭心裏很喜歡他那表情生動的面容和說話的態度,不知道那到底是個傳聞,還是他故意編出來討母qin歡心的。

  正在這個當兒,傅增湘散步回來,看見那個男孩子,便喊:“立夫,是你呀!”立即走過去問候。雖然他們似乎相交很深,那個孩子的母qin對傅先生顯得特別恭敬。傅先生轉過身子來說:“來,見見孔太太和她的孩子。”于是傅太太便引薦說:“這是孔太太。這是立夫和她meimei。是我們四川同鄉。”孔太太笑容滿面。木蘭走過去,看見那個男孩子的前額和眼睛,似乎與衆不同,雖然穿著一身平常的yi裳,竟顯得氣宇不凡。

  傅先生贊歎道:“了不得,你看,我們四川出人才,我敢說這都是由于我們峨眉山的靈秀之氣。”木蘭看著那個男孩子,越發神往,因爲她知道,得到傅先生贊美的,絕非俗物。立夫有點兒局促不安。她母qin說:“我們母子平平無奇,可是傅大人太臺愛了。”

  立夫向姚大爺深深一揖,完全遵照四川的古禮,轉身向姚太太也深深一揖。自然他向幾位小jie沒有表示,按禮應當如此。

  因爲立夫姓孔,姚大爺問他:“你和孔夫子有什麼關系沒有?”

  立夫回答:“沒有,不敢當。若是姓孔的都是孔夫子的後人,孔夫子就要貶低身價了。”

  聽到立夫答話如此得ti,木蘭不禁微笑。立夫的話說得很快,似乎是巧于應對,在大庭廣衆之間,能夠從容鎮靜。曾文璞也大笑起來。甚至于ti仁至少也有一次看到跟他同樣年齡的人,敢當衆暢所慾言,不由覺得敬慕。

  傅先生說:“至少孔太太是楊繼盛之後,這也就不凡了。楊繼盛是三百年前的人物,不算太古。我想立夫總與楊繼盛有點兒關系。”

  木蘭聽父qin說過楊繼盛,因爲北京城前門外有一所房子,據說是楊繼盛曾經住過。楊繼盛生值明朝末年,當時政治腐敗,他是飽學之士,在朝爲官,明知是冒生命之險,卻敢彈劾權傾一時的惡相嚴嵩,揭發他五jian十罪。因此被朝廷斬首,但是他的威名膽氣則爲後代所景仰。至今遊人仍然前往他當年寫萬言書彈劾jian相的亭子,去瞻仰憑吊。

  姚先生問:“你們住哪兒?”

  立夫回答說:“在南城,在四川會館。”

  傅先生問:“你們今天回去嗎?”

  “不,我們不回去,要在這兒過夜,住在臥佛寺。”傅先生又問:“你們逛過香山沒有?香山離臥佛寺步行只有一裏之遠,當年是乾隆皇帝狩獵之所。但自鹹豐以後,停止狩獵,這個園裏面便沒有什麼野獸了。”

  清朝末年,雖然香山並不開放任人遊覽,當時由一個姓英的旗人主管,而英某人則和傅先生共同擬過方案,提倡婦女教育,後來果然在香山創辦了一個女子學校。

  立夫回答:“沒有去過,我們進不去。”

  傅先生又問:“我們明天去逛,願不願跟我們去?”立夫欣然答應。

  傅先生對剛剛介紹相識的普通人,就使之加入與姚家太太小jie共同郊遊,真是有點兒異乎尋常;顯然他是把孔家看做地位相等的至交,再者他本人也是貧苦出身的,一向樂于獎掖後進。

  回去的路上,姚太太向丈夫說,若有那個年輕人和他們明天在一起,對幾位小jie恐怕有點兒不便。姚大爺僅僅低聲哼了一下:“唔!”幾位小jie則因爲忽然情形有變,倒頗爲興奮。

  他們在大殿上遊逛了一會兒,經過義和團之亂,佛殿幸未遭聯軍所毀,又看幾面古牆上,畫著十八羅漢遊西山圖,多已殘舊。出了廟門,看見立夫在他們後面,從雙線十字形的門裏走出來,因爲離得遠,就沒有交談。莫愁看見立夫用石頭投向一棵柏樹,隨後看見一個烏鴉從樹裏飛出來,幹叫了一聲。他那胳膊一擺動的樣子立刻使莫愁想起來第一次遇見他的地方。

  莫愁向木蘭說:“他不是在白雲觀投銅錢的那個人嗎?”莫愁覺得一點兒也沒錯。三個月前,在過年的時候兒。北京城外一裏遠,有個巨大的道士廟,叫白雲觀。由正月初一到十九,北京的男女老幼好多人去狂。最後一天是北派道教始祖的誕辰,成吉思汗很信仰這位始祖,他的遺ti便埋在這個廟裏。道祖誕辰那天,圍著廟,男人舉行徒步競賽,女人有賽車,還有成群的人到那兒去“會神仙”。據說那一天神仙降臨人間,喬裝出現,誰若遇見能摸他一摸,就走好運。神仙也許裝成大官,也許扮做乞丐,也許像狗,也許像驢。所以使人緊張之chu就在永遠無法認定他。臥在道旁的狗,睡在破席子上的乞丐,誰也不敢說是不是神仙。所要注意的就是狗、或是乞丐、或是和尚、或是老太太,看他是否忽然神秘的失去蹤影。比方說,倘若有個乞丐五分鍾以前還在牆角兒躺著,可是忽然不見了,他就是神仙。遊客或是給過他錢,或是看見過他,就覺得歡喜。這種風俗,使人對乞丐慷慨,對畜生仁慈。這個風俗也使男女擁擠不堪,所以有無盡的歡笑熱鬧。

  那一天,木蘭和莫愁曾經去逛白雲觀。白雲觀門口兒有一座橋,叫“捕風橋”。因爲這道士廟叫白雲……

京華煙雲第十三章 樂郊遊喜姚孔相遇 談教育倡男女求學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十三章 樂郊遊喜姚孔相遇 談教育倡男女求學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