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羅素>哲學問題>第九章 共相的世界

《哲學問題》第九章 共相的世界

羅素作品

  在上一章 結束的時候,我們已經明了“關系”之類的實ti似乎是存在的,只是它們存在的方式和物理的客ti是不同的,也和心靈和感覺材料不同。在本章裏,我們必須考慮這種存在的xing質是什麼,也要考慮哪種客ti具有這類存在。我們先從後一個問題開始。

  我們現在所談的是一個很古老的問題,因爲那還是柏拉圖把它帶到哲學裏來的。柏拉圖的“理念說”就是解答這個問題的一個嘗試,就我的意見看來,他所作的至今還是一個最成功的嘗試。以下所要提出的,大部分是柏拉圖的理論。只是由于時代的進步而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正罷了。

  對于柏拉圖來說,這個問題發生的方式大概是這樣的。讓我們來考慮一下像“公道”這個概念。倘使我們e付什麼是公道,很自然地我們便會從這種、那種或者別種公道的行爲來進行考慮,目的是要發現它們究竟有什麼共同之chu。它們必然會在某種意義上都有在一切公道的事物裏存在著而別種事物中所沒有的一種共同的xing質,這種共同的xing質(公道的行爲就是由于它而成其爲公道的)便是公道的本身、是純粹的本質,它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實混合起來就産生無數的公道行爲。任何別的詞,譬如說“白”,也同樣可以適用在共同的事實上。這個詞所以能夠適用于許多特殊的事物,是因爲這些事物都具有一種共同的xing質或者本質,這種純粹的本質就是柏拉圖所稱的“理念”戰者“形式”。(切不可認爲柏拉圖所謂的“理念”是存在于心靈之內的,雖然它們可以被心靈所理解。)公道這個“理念”並不等于任何公道的事物:它是一種不屬于特殊事物的東西,但卻爲特殊的事物所共有。因爲它不是特殊的,所以它本身便不能存在于感覺世界之中。並且它也不像感覺的事物那樣變化無常;它本身是永恒不變的、不朽的。

  于是,柏拉圖就達到了比普通的感覺世界格外真實的一個超感覺的世界,也就是不變的理念世界,唯有它才提供給感覺世界一切屬于它的實在之一副淡淡的映像。對于柏拉圖來說,真正實在的世界就是理念的世界。因爲不論我們想要談論感覺世界中的什麼事物,我們只能說它們分享有這樣那樣的理念才行,那理念才構成爲它們的特點。因此,這就很容易流于神秘主義。我們可以期望在一種神秘的啓示中能夠像看見感覺的客ti那樣也看見理念;我們也可以想象理念存在于天上。以上這些神秘的發揮原是很自然的,但是這種學說的基礎卻是合于邏輯的。正因它在基礎上是合于邏輯的,我們才必須對它加以考慮。

  年深日久,“理念”這個名詞已經獲得了許許多多不相幹的聯系,所以把它用于柏拉圖的“理念”上的時候,很容易造成誤解。因此,我們便不用“理念”而用“共相”這個詞來闡述柏拉圖的意見。柏拉圖所說的這種東西,其本質就在于它是和那些在感覺中所給定的特殊的東西對立的。凡是在感覺中所給定的東西,或和感覺中所給定的東西同xing質的東西,我們就說它是一個特殊的東西;與此相反,一個共相則是那種能爲許多特殊的東西所分享的、並且是具有這樣一些特xing的東西,這些特xing,我們上面看到,就把公道和種種公道的行爲、白和種種白的東西區別開來。

  我們研究普通的詞就會發現:大ti上特殊名稱代表殊相,而其他名詞、形容詞、前置詞、動詞則代表共相。代名詞代表殊相,但是意義並不明確:唯有從上下文或者從語言環境中我們才能知道它們所代表的是哪個殊相。“現在”這個詞代表一個殊相,亦即代表目前這一時刻;但是它也像代名詞一樣是一個模棱兩可的殊相,因爲“目前”是永遠在變化的。

  因此可以看出,一個句子至少也要有一個表示共相的詞才能組成。像“我喜歡這個”這樣的陳述,最近似于上述的說法。但是,就在這裏,“喜歡”一詞也表示一個共相,因爲我還可以喜歡別的東西,別的人也可以喜歡一些東西。因此,所有的真理都涉及到共相,而所有有關真理的知識也都涉及到對于共相的認識。

  因爲字典中的詞幾乎都是代表共相的,所以這就很奇怪了:爲什麼除了學哲學的人之外,竟沒有人理解像共相這種實ti的存在呢?我們自然不大琢磨句子裏那些不代表殊相的詞;倘使我們不得不琢磨一個代表共相的詞,我們就很自然地把它想成爲代表某個以共相出現的殊相。譬如說,當我們聽說“查理一世的頭被砍下來了”的時候,我們會極自然地只想到查理一世、查理一世的頭和砍他的頭的動作,這些都是殊相;我們自然不會琢磨“頭”這個詞或“欣”這個詞是什麼意思,這兩個詞都是共相。我們覺得這類詞都是不完全的、不具ti的。仿佛它們需要有個範圍才好辦。因此,我們就未免完全忽略了這類共相的詞,直到研究哲學時,我們才不得不注意它們。

  大ti上我們可以說,即使在哲學家們中間,往往也只是那些稱爲形容詞或名詞的共相才被人認識到,而那些稱爲動詞和前置詞的共相往往都爲人忽略了。這種疏忽對于哲學起過很大的影響;從斯賓諾莎以來,大部分形而上學都被這種疏忽所決定,這樣說是並不過分的。情形大致是這樣:一般地說,形容詞和名詞所表達的是單個事物的品質或xing質,而前置詞和動詞卻傾向于表達兩件或兩件以上事物的關系。因此,對于前置詞和動詞的疏忽就造成了這種信念:前置詞可以看作是歸因于一件單個事物的xing質,而不是表達兩件或兩件以上事物的關系。因此,過去曾以爲:歸根結底,不可能有事物之間的關系這種實ti的存在。所以,宇宙中只有一個東西也好,有許多東西也好,它們總歸不可能以任何方式相互發生作用,因爲任何種相互作用都會是一種關系,而關系是不可能存在的。

  上述第一種見解是斯賓諾莎所首倡的,而今天也還是布萊德雷先生和許多別位哲學家們所堅持的,叫做一元論。第二種見解是萊布尼茲所首倡的(如今已經不很流行),叫做單子論,因爲每一件隔絕的東西都叫做一個單子。這兩種相對立的哲學盡管是有趣的,但是照我的意見看來,它們都過分注意了某一類共相,也就是說,過分注意形容詞和名詞所表現的共相,而不曾適當注意動詞和前置詞所表現的共相。

  就事實而論,倘使有人很想完全否認有共相這種東西存在的話,我們就會發覺,我們並不能嚴格證明有諸如xing質之類的實ti存在,也就是說,不能證明有形容詞和名詞所表現的共相存在;但是我們卻能夠證明關系必然存在,也就是說,能夠證明一般由動詞和前置詞所表現的共相存在。讓我們舉共相白爲例來說明。倘使我們相信有“……

哲學問題第九章 共相的世界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九章 共相的世界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