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羅素>哲學問題>第三章 物質的性質

《哲學問題》第三章 物質的性質

羅素作品

  在前一章 裏,盡管找不出足以證明的理由,我們還是一致同意這種想法是合理的:我們的感覺材料——譬如說,我們認爲和我的桌子相聯系的那些感覺材料——實際上是某種不依賴于我們和我們的知覺而獨立存在的東西的標志。那就是說,超乎顔se、硬度、聲音等等對我構成爲桌子現象的那些感覺之外與之上,我還假定有某種東西的存在,而顔se、硬度、聲音等等不過是它的一些現象而已。倘使我把我的眼睛閉起來,顔se就不再存在了;倘使我把我的胳膊移開而不再接觸桌子,硬的感覺就不再存在了;倘使我再不用指頭敲桌子,聲音也便不再存在了。但是我並不相信在這一切都停止存在時,桌子便也停止存在。恰恰相反,我卻相信正是因爲桌子繼續存在,所以才能在我又睜開眼睛,放回我的胳膊,又開始用指頭敲桌子的時候,所有這一切感覺材料又重新出現。在這一章 裏,我們所必須考慮的問題是:這個不依賴于我的知覺而繼續獨立存在的實在的桌子,它的xing質究竟是什麼?

  對于這個問題,物理科學提供了一個答案。不錯,這個答案不太圓滿,而且還帶幾分假設xing,不過就其實際而論,它卻仍然值得注意。物理科學多少不自覺地流于這種觀點:一切自然現象都應當歸結爲運動。光、熱和聲音都是由于波動而來的,波動從放射它們的物ti傳到看見光或感覺到熱或聽見聲音的人。具有這種波動的東西如其不是以太,就是“粗糙的物質”;但是無論如何都是哲學家所稱爲物質的東西。科學所賦給物質的唯一xing質,就是占有空間位置和依照運動規律而運動的能力。科學並不否認物質還可以具有其他xing質;但是,倘使有的話,這些其他xing質對于科學家來說也並沒有用chu,決不能幫助他說明各種現象。

  人們有時說“光是一種波動的形式”,但是,這是誤解;因爲我們所直接看見的光,我們憑借感官所直接知道的光,並不是一種波動的形式,而是一種迥然不同的東西,——一種我們大家只要不瞎就都會知道的東西,盡管我們並不能把我們對于光的知識描述給一個瞎子。波動就恰恰相反了,我們可以很好地把它描述給一個瞎子,因爲瞎子能夠憑觸覺獲得關于空間的知識;而且做過海上旅行後,他就幾乎能夠像我們一樣地ti驗到波動。但是一個瞎子所了解的這種波動並不是我們所指的光。我們所指的光,一個瞎子永遠不能了解,我們也永遠無法描述給他。

  這種東西是我們一切不睛的人都知道的,但根據科學來說,實際上又不是在外部世界裏所可找到的:它是由于一定的波動作用在看見光的人的眼睛裏、神經裏和腦子裏所造成的東西。我們說光是波動,實際上是指,波動是那個使我們有了光的感覺的物理原因。但是,能看見的人所ti驗到的、而瞎子卻不能ti驗到的光這件東西本身,科學並不認爲它是構成不依賴于我們和我們的感官而獨立存在的世界的任何一部分。類似的見解也可以適用于別種感覺。

  不僅顔se和聲音等等是科學的物質世界中所不存在的,就連我們通過視覺和觸覺所接觸到的空間也是如此。對于科學來說,主要的是科學所謂的物質應當占據一個空間,但是它所占據的這個空間不可能恰好就是我們所看見的或感覺到的那個空間。首先,我們所看到的空間並不就是我們憑借觸覺所觸到的那個空間;唯有從小就有了經驗,我們才學會怎樣去摸我們所看見的東西,或者是怎樣去看我們覺得觸及我們的東西。但是科學上的空間乃是中xing的,介于觸覺和視覺之間;所以,它既不可能是觸覺的空間,也不可能是視覺的空間。

  再者,不同的人根據各自的觀點在把同一的東西看成不同的形狀。例如,一個小圓幣,雖然我們總斷定它是圓形的,但是,除非我們正面對著它,木然看起來它可能是橢圓形的。我們斷定它是圓形的時候,我們是斷定它具有一個實在的形狀,這個實在的形狀並不就是它的外觀的形狀,而是與它的外表無關的本身內在的那個形狀。和科學有關的這一實在形狀才占有一個實在的空間,這個空間不同于任何人表面所看見的空間。實在的空間是公共的,而表面所看見的空間則是屬于知覺者個人的。在不同的人的個人空間裏,同一客ti仿佛具有不同的形狀;這樣,實在的空間(客ti在其中具有它的實在形狀)也就必然和個人的空間不同。因此,科學上的空間雖然和我們所看見的、所感覺到的空間相互有聯系,但是並不相同;而且,它們的聯系方式還需要加以考察。

  我們暫且同意物ti雖不能完全和我們的感覺材料相似,但是卻可以看成是形成我們的感覺的原因。這些物ti都占有科學上的空間,我們可以稱之爲“物理的”空間。必須注意的是,倘使我們的感覺是由于物ti所造成的,那麼就必然會有一個物理空間,裏邊容納有這些客ti、我們的感官、神經和腦子。當我們和一個客ti接觸的時候,我們就從它獲得一種觸覺;也就是說,這時我們身ti的某部分在物理空間中所占據的位置和客ti所占據的空間十分接近。在物理空間中,如果介于客ti和我們的眼睛之間沒有非透明ti,我們(粗淺地說)就會看見一個客ti。同樣,只有在我們充分接近客ti的時候,或者當客ti接觸到she頭的時候,或者當客ti在物理的空間中跟我們的身tichu于一個適當位置的時候,我們才能聽見它,嗅到它或者嘗到它。除非我們把一個已知客ti和我們自身都看作是在一個物理空間之內,不然我們便無從陳述在不同的情況下,從這個客ti我們可以得到哪些不同的感覺;因爲主要就是客ti和我們身ti的相互位置,決定了我們可以從客ti得到哪些感覺的。

  現在,我們的感覺材料都是在我們個人的空間之內,不是在視覺空間之內,便是在觸覺空間之內,再不然,就是在其他感官所能給我們的那些更爲模糊的空間之內。如果真像科學和常識所假定的那樣,有著一個公共的無所不包的物理空間,其中存在著一切物ti;那麼物ti在物理空間中的相互位置就必然和感覺材料在我們個人空間中的相互位置會多少相應。我們可以毫無困難地假定這就是實在的情況。如果我們看見路上有一座房子比另一座房子近些,我們的其他感官就會支持這座房子是比較近的這種看法;譬如說,我們循著這條路走,就會先走到這座房子。別人也會同意,這座看來離我們較近的房子的確是近一些;軍事地圖叫人看來也産生同樣感覺;這樣,一切就都表示著:兩座房子之間的空間關系和我們望著房子時我們所看見的感覺材料之間的空間關系,兩者是相應的。因此,我們就可以假定說,的確有一個物理空間,……

哲學問題第三章 物質的性質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三章 物質的性質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