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對于曆史學家來說,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題目。對有許多人,可以肯定說我們知道得很少;對另有許多人,可以肯定說我們知道得很多;但是對于蘇格拉底,就無從肯定我們知道得究竟是很少還是很多了。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出身于雅典中産之家的公民,在辯論之中度過了一生,並向青年們教授哲學,但不是象智者那樣爲了錢。他確實是受過審判,被判死刑,並于公元前399年就刑,年約七十歲。他無疑地是雅典的一個著名人物,因爲亞裏斯多芬尼在《雲》的劇本裏描寫過他。但是除此而外,我們便完全糾纏于衆說紛纭之中了。他的兩位弟子諾芬和柏拉圖,都給他寫過卷帙浩繁的記述;但兩人所敘述的卻大爲不同。而且即令兩人的說法一致時,伯奈特已經提示過,那也是
諾芬抄襲柏拉圖的。對兩人的說法不一致
,有人是相信
諾芬,也有人相信柏拉圖;還有人是兩種說法都不相信。在這樣一場危險的爭論裏,我並不冒險來擁護某一方,但我將簡明地提出各種不同的觀點。
我們先談諾芬;
諾芬是個軍人,頭腦不大開明,他的觀點大
上是因襲保守的。
諾芬感到痛苦的是,蘇格拉底竟然被控爲不虔敬和敗壞青年;和這些人相反,他竭力主張蘇格拉底是非常虔敬的,而且對于受過他影響的人起了十分有益的作用。他的思想看來決不是顛複
的,反而是頗爲沈悶而平凡。這種辯護未免太過火了,因爲它並沒有說明人們爲什麼仇視蘇格拉底。伯奈特說:(《從泰勒斯到柏拉圖》第149頁)“
諾芬給蘇格拉底做的辯護真是太成功了。假如蘇格拉底真是那樣,他是決不會被
死刑的。”
曾有一種傾向,認爲諾芬所說的一切都一定是真實可信的,因爲他缺少可以想象任何不真實的事物的那種聰明。這是很靠不住的一種論證方法。一個蠢人複述一個聰明人所說的話時,總是不會精確的,因爲他會無意中把他聽到的話翻譯成他所能理解的語言。我就甯願意讓一個是我自己的死敵的哲學家來複述我的話,而不願意讓一個不懂哲學的好朋友來複述我的話。因此,
諾芬說的話若是在哲學上包含有任何困難之點,或者若是其目的只在于證明蘇格拉底的受刑是不公正的這一論點,我們便不能接受
諾芬的話了。
然而,諾芬的某些回憶卻是非常令人信服的。他敘說過(柏拉圖也敘說過)蘇格拉底是怎樣不斷地在研究使有才能的人能夠當權的問題。蘇格拉底會問這樣的問題:“如果我想修鞋,我要去找誰呢?”對這個問題,一些坦率的青年就回答說:“去找鞋匠啊,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又會提到木匠、銅匠等等,于是最後便問到這樣的問題:“誰應該來修理
家這只船呢?”當他與三十僭主發生沖突的時候,三十僭主的領袖,那個曾向他求過學並熟知他的方法的克利提斯,便禁止他繼續教導青年們,而且還對他說:“不用再講你那套鞋匠、木匠和銅匠了。由于你反複不休地提他們,現在他們已經被你講爛了”(
諾芬《回憶錄》,卷1,第2章)。這件事發生于伯羅奔尼蘇戰爭結束之後,斯巴達人建立了短期的寡頭政府的時候。但是雅典在大部分的時期都是民主製,民主到連將軍也要經過選舉或抽簽的地步。蘇格拉底就遇到過一個青年想作將軍,蘇格拉底勸他最好學一些戰爭的技術。這個青年于是就出去學了些簡單的戰術學課程。他回來以後,蘇格拉底帶諷刺地誇贊了他幾句,就又打發他去繼續學習(同書,卷3,第1章)。蘇格拉底又送另一個青年去學習理財之道。他對許多人,包括
防部長在內,都采取這種辦法;但是人們終于認定用鸩死他的辦法來使他沈默,要比彌補他所指責的種種罪惡還要更容易些。
至于柏拉圖有關蘇格拉底的敘述,則貧困難就與諾芬的情形全然不同了;那就是,我們很難判斷柏拉圖究竟有意想描繪曆史上的蘇格拉底到什麼程度,而他想把他的對話錄中的那個叫蘇格拉底的人僅僅當作他自己意見的傳聲筒又到什麼程度。柏拉圖除了是哲學家而外,還是一個具有偉大天才與魅力而又富于想象的作家。沒有一個人會設想,就連柏拉圖本人也並不認真地認爲,他的《對話錄》裏的那些談話是真象他所記錄的那樣子進行的。但無論如何,在早期的對話裏,談話是十分自然的,而且人物也是十分令人信服的。正是由于作爲小說家的柏拉圖的優異
,才使人要懷疑作爲曆史學家的柏拉圖。他筆下的蘇格拉底是一個始終一貫而又極其有趣的人物,是一個遠非大多數人所能創作出來的人物;但是我以爲柏拉圖卻是能.夠.創作出他來的。至于他究竟是否創作了蘇格拉底,那當然是另外一個問題。
通常認爲具有曆史真實的一片對話便是《申辯篇》。這一片據說是蘇格拉底受審時爲自己所做的辯護詞——當然,並不是一片速記記錄,而是若幹年後柏拉圖在記憶裏所保存下來的東西,被他彙集起來並經過了文藝的加工。審判時柏拉圖是在場的,並且似乎很顯然,他所記錄下來的東西就是他記得蘇格拉底所說的那.種.東西,而且大
上他的意圖也是要力求符合曆史的。這片對話,盡管有著各種局限
,卻足以給蘇格拉底的
格刻劃出一幅相當確切的形象。
蘇格拉底受審的主要事實是無容置疑的。判決所根據的罪狀是:“蘇格拉底是一個作惡者,是一個怪異的人,他窺探天上地下的事物;把壞的說成是好的,並且以這一切去教導別人。”對他仇視的真正理由——差不多可以肯定地說——乃是人們認爲他和貴族派有勾結;他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屬于貴族派的,而且其中當權的幾個已經證明是極有危害的。然而,由于大赦的緣故,這種理由便不能公開提出來了。法庭大多數都判決他有罪,這時按照雅典的法律,他可以要求某種較死刑爲輕的
罰。法官們如果認爲被告有罪的話,他們就必須在判決的定谳和被告方面所要求的懲罰兩者之間作出選擇。因此,若能提出一種法庭認爲適宜而可以加以接受的相當重的
罰的話,那是會對蘇格拉底有利的。然而他提出來的卻是
以三十個米尼的罰金,這筆罰金,他的幾個朋友(包括柏拉圖在內)都願意爲他擔保。這種
分是太輕了,以至于法庭大爲惱怒,于是便以比判決他有罪時更大的多數判決他死刑。他無疑地是預見到了這種結局的。顯然他也並不想以看來是承認自己有罪的讓步,來避免死刑。檢查官有安尼圖斯,一個民主派的政治家;有美立都,一個悲劇詩人“年青而不著名,有著細長的頭發,稀疏的胡須,和一個鷹鈎鼻”;還有李康,一個沒沒無聞的修詞家(見伯奈特《從泰……
西方哲學史第十一章 蘇格拉底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