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奧古斯丁是一個著述極其豐富的作家,他的著作主要是關于神學問題。他的一些爭論的文章屬于時事問題,于一旦成功之後隨即失去其所有的意義;但某些文章,特別是關系到裴拉鸠斯教派的文章,卻一直到現代仍然具有其現實的影響。我不想論及他所有的作品,我只是把我認爲具有內在
的、或曆史
的重要論著作一番考察:
第一:他的純粹哲學,特別是他的時間論;
第二:在《上帝之城》一書中所展示的曆史哲學;
第三:作爲反對裴拉鸠斯教派而提出的有關救贖的理論。
1純粹哲學
一般來說,聖奧古斯丁並不專心致力于純粹哲學,但當他這樣做的時候,卻顯示出很卓越的才能。曆史上有許多人,他們純粹思辨的見解曾受到符合經文必要的影響,奧古斯丁在這一長串人物中則占據首要位置。然而這種情況對早期基督教哲學家們,例如對歐利根來說,便是不適合的。在歐利根的著述中基督教和柏拉圖主義同時並存,且不互相滲透。與此相反,在奧古斯丁的著述中純粹哲學的獨創思想卻受到柏拉圖主義在某些方面,與《創世記》不相協調這一事實的刺激。
在聖奧古斯丁的著作中,《忏悔錄》第十一卷是最好的純粹哲學作品。一些普通版本的《忏悔錄》只有十卷,因爲十卷以後的部分是枯燥乏味的;其所以枯燥乏味正是由于這一部分不是傳記,而是很好的哲學。第十一卷涉及的問題是:假如創世有如《創世記》第一章,有如奧古斯丁反駁摩尼教徒時所主張的那樣,那末,創世一事是應該盡早發生的,于是他就這樣假想著一個反對者,從而展開了他的論證。
爲了理解他的解答,首先必須認清舊約全書中無中生有的創造,對于希臘哲學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概念。當柏拉圖論及創世時,他想到的是一種由上帝賦予形相的原始物質;而亞裏士多德也是如此看法。他們所說的上帝,與其說是造物者不如說是一個設計師或建築師。他們認爲物質實是永遠的、和不是被造的;只有形相才是出于上帝的意志。與此見解相反,聖奧古斯丁象所有正統基督教徒所必須主張的那樣,主張世界不是從任何物質中創造出來的,而是從無中創造出來的。上帝創造了物質實
,他不僅僅是進行了整頓和安排。
希臘人認爲不可能從無中創造的這一觀點,曾斷續地出現在基督教時代和導致了泛神論的産生。泛神論認爲上帝與世界是不能區分的;世上所有的東西都是上帝的一部分。這種見解在斯賓諾莎的著作中得以充分地發展,並使得幾乎所有神秘主義者受到了它的吸引。在基督教的所有世紀中,神秘主義者在奉守正統教義方面一直感到困難,因爲他們難于相信世界是存在于上帝之外的。但奧古斯丁在這一點上卻未感到困難;因爲《創世記》已講得很清楚,這對他來說是已經足夠的了。他對于這一問題的見解對他的時間論有著重要意義。
世界爲什麼沒有更早地被創造呢?因爲不存在所謂“更早”的問題。時間是與創世的同時被創造出來的。上帝,在超時間的意義上來說,是永恒的;在上帝裏面,沒有所謂以前和以後,只有永遠的現在。上帝的永恒是
離時間關系的;對上帝來說一切時間都是現在。他並不先于他自己所創造的時間,因爲這樣就意味著他存在于時間之中了。而實際上,上帝是永遠站在時間的洪流之外的。這就導致奧古斯丁寫出了令人十分欽佩的時間相對
理論。
“那末什麼是時間呢?”他問道。“如果沒有人問我,我是明白的;如果我想給問我的人解釋,那末我就不明白了。”種種困難使他感到困惑不解。他說,實際存在的,既非過去;又非未來;而只是現在。現在只是一瞬間,而時間只有當它正在經過時才能加以衡量。雖然如此,也確乎有過去和未來的時間,于此,我們似被帶入矛盾之中。爲了避免這些矛盾奧古斯丁找到的唯一方法就是說,過去和未來只能被想象爲現在:“過去”必須與回憶相等同:而“未來”則與期望相等同,回憶和期望兩者都是現存的事實。他說有三種時間:“過去事物的現在,現在事物的現在,以及未來事物的現在。”“過去事物的現在是回憶;現在事物的現在是視覺;未來事物的現在是期望。”說:有過去、現在和未來三種時間,只是一種粗率的說法。
他也了解用這種理論實際上並沒有解決所有的困難。他說:“我的心渴望知道這個最爲錯綜複雜的謎。”他祈禱上帝開導他,並向上帝保證,他對這個問題的關心不是出于無聊的好奇心。“主啊!我向你坦白,我對于時間之爲何物依然是盲無所知的。”但他所提出的解答要點是,時間是主觀的:時間存在于進行期望考察和回憶者的精神之中。因此,如果沒有被創造之物,也就不可能有時間,因而談論創造以前的時間是毫無意義的。
我自己不同意這種把時間說成某種精神産物的理論。然而很顯然這卻是很卓越的理論,值得人們認真地加以考慮。我可以更進一步說,比起希臘哲學中所見的任何有關理論,這個理論乃是一項巨大的進步。它比康德的主觀時間論----自從康德以來這種理論曾廣泛地爲哲學家們所承認----包含著更爲完善,更爲明確的論述。
說時間只是思惟的一個方面的這種理論,是主觀主義的一種極端的形式。有如我們所見,這種主觀主義是在古代從普羅泰戈拉和蘇格拉底時代以來,逐漸成長壯大起來的。這種理論的感情方面是受到罪惡萦繞的一種觀念,但這個方面比起智力方面的發生爲其較晚。聖奧古斯丁提出了兩種主觀主義,主觀主義不僅使他成爲康德時間論的先驅;同時也成爲笛卡爾的“我思想”(cogito)的先驅。奧古斯丁在《獨語錄》中這樣說:“你這求知的人!你知道你存在嗎?我知道。你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我不知道。你覺得你自己是單一的呢還是複合的呢?我不知道。你覺得你自己移動嗎?我不知道。你知道你自己在思惟嗎?我知道。”這一段話不僅包括了笛卡爾的“我思想”;同時也包括了伽桑地的“我行走所以我存在”(ambuloergosum)的回答。因此,作爲一個哲學家,奧古斯丁理應占據較高的地位。
2上帝之城
公元410年當羅馬被哥特族劫掠的時候,異教徒很自然地把這場災難歸咎于不再信仰古代諸神的結果。他們說,在信奉朱比特時,羅馬一直保持著強盛;但現在皇帝們都不再信奉他,所以他也不再保護羅馬人了。異教徒的這種議論需要給以答複。從公元412年到427年間陸續寫成的《上帝之城》就是聖奧古斯丁的解答。然而……
西方哲學史第四章 聖奧古斯丁的哲學與神學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