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安布洛斯、聖傑羅姆、聖奧古斯丁和教皇大格雷高裏等四人被稱爲西方教會的博士。其中前三人屬于同一時代;最後一人則屬于較後的時代。我在本章中先概述前三人的生涯和他們所的時代;然後再在下一章中敘述聖奧古斯丁的學說,因爲對我們來講他是三個人中最重要的一位。
安布洛斯、傑羅姆和奧古斯丁等三人是當天主教會在羅馬帝取得勝利和蠻族入侵一段短時期中非常活躍的人物。在叛教者朱利安統治時期,他們三人都還年輕;傑羅姆在羅馬被阿拉裏克王率領下的哥特族劫掠後還活了十年;奧古斯丁活到凡達爾族入侵非洲,並在凡達爾族圍攻他的主教管區希平時才去世。在他們所
時代之後不久,意大利、西班牙和非洲的統治者不僅都是蠻族;而且還都是阿利烏斯教派的異端者。文明連續衰退了數世紀之久,將近一千年以後,基督教世界才誕生了與他們三位在學術與文化方面相匹敵的人物。在黑暗時代和中世紀全期,他們的權威受到尊敬;他們塑造了使教會成形的楷模,這是爲其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廣泛地說,聖安布洛斯確立了教會與
家關系之間屬于教會方面的觀點;聖傑羅姆給西方教會提供了拉丁語譯本的聖經,和促進修道院製度實現的大部分動力。同時,聖奧古斯丁固定了一直到宗教改革爲止的教會神學,以及以後路德與加爾文的大部分教義。在給予曆史過程的影響方面,幾乎沒有人能超過他們三位。教會應
離世俗
家而獨立,聖安布洛斯這一貫徹成功的主張,是一種新的革命的教義,它一直流傳到宗教改革時期爲止。十七世紀時,霍布士對這種教義進行了鬥爭,他所駁斥的主要對象即是聖安布洛斯。聖奧古斯丁在十六、十七世紀神學論爭中
于前列地位,新教徒和冉森派支持他;但正統天主教徒卻反對他。
公元四世紀末,西羅馬帝首都米蘭的主教是安布洛斯。他的職務,使他經常與皇帝有接觸的機會。他與皇帝交談時習慣以平等者自居,或有時並以長上自居。他對宮廷的往來說明了當代特征的一般對比:
家衰弱無能,爲一些毫無原則的利己者所統治,他們除了權宜之計以外,再沒有其他政策可言。然而教會則方興未艾,被一班爲教會利益,而准備犧牲一切個人利益的人們所領導。他們具有長遠的政策,因此爲後世帶來了一千年間的勝利。這些豐功偉績雖確爲狂熱和迷信有所抵銷,但假如當時沒有這些事,任何革新運動都是難以成功的。
聖安布洛斯在爲家服務方面有過各種成名的機會,他父
也叫安布洛斯,曾任政府高官----高盧人的總督。聖安布洛斯可能生在托萊福,一個
境邊防鎮。爲了防止日耳曼人入侵,這裏駐屯著羅馬軍隊。聖安布洛斯十三歲時被人帶到羅馬,並在那裏受到良好的教育----包括徹底打下了希臘語的基礎。及至成年以後他專攻法律,並在這方面獲得很大成就;三十歲時他被任命爲列古裏亞和以米裏亞兩個地方的總督。盡管如此,四年後他竟擺
了世俗政治,戰勝了一個阿利烏斯派的候選人,在群衆的歡呼下就任了米蘭市的主教。他把自己所有的財産分給窮人。時而冒著人身攻擊的危險,把余生全部精力獻給教會事業。這選擇確實不出于屬世的動機,然而即便如此,這選擇也還是明智的。即便他在
中當了皇帝,這也不可能象他作爲一個主教
理教務那樣,得以充分施展他的行政才能。
在聖安布洛斯任主教的最初九年間,西羅馬帝的皇帝是格雷善,他是個善良粗心的天主教徒。因沈溺于畋獵而忽視政事,並于最後遭到暗害。他的繼承者是擁有西羅馬帝
大部分疆土的篡位者馬克西姆斯,但繼承意大利王位的則是格雷善未成年的弟弟瓦林提尼安二世。最初由他的母後查士丁娜,也就是先皇帝瓦林提尼安一世的皇後,攝政。但她是個阿利烏斯教派的信徒,因此她與聖安布洛斯之間的紛爭乃是不可避免的。
本章所敘述的三位聖徒都寫過無數的書信,其中有許多封被保存到今天。這樣一來我們對于他們比對中世紀任何異教哲學家,或中世紀所有僧侶----除去少數例外----了解得更爲詳盡。聖奧古斯丁寫給各方面人士的信主要是關于教義和教會的戒律問題;聖傑羅姆的書信多半寫給婦女們,信中勸告她們如何保持童貞;但聖安布洛斯最重要而最有趣的書信卻是寫給皇帝們的,這些信指出他們在哪些方面玩忽了爲君的義務;或有時並祝賀他們克盡了皇帝的職責。
聖安布洛斯所必須解決的最初的公共問題就是在羅馬的勝利女神祭壇與塑像的問題。首都的元老家族中比其他任何地方更長久地保存著異教信仰,官方的宗教被掌握在貴族的僧侶階級手中,並與世界征服者的帝驕傲結合在一起。元老院內的勝利女神塑像被君士坦丁的兒子,君士坦底烏斯撤掉;但又爲叛教者朱利安恢複了。格雷善皇帝重新把它撤掉;于是以羅馬市市長西馬庫斯爲首的元老院代表們,重新提出了恢複的要求。
在奧古斯丁的生涯裏也曾扮演過一個腳的西馬庫斯是名門望族中的傑出人物。他是個富有的、貴族的和有文化的異教徒。公元382年曾爲反對撤除勝利女神塑像,而爲格雷善皇帝逐出羅馬,但爲時不久複于384年被任命爲羅馬市長。他是在狄奧都利克治下那個傑出官員同名者西馬庫斯的祖父。而這個同名的西馬庫斯又是鮑依修斯的嶽父。
基督徒元老院議員們起而反對,他們的願望借著聖安布洛斯和教皇達馬蘇斯的支持獲得了皇帝的批准。格雷善皇帝死後,西馬庫斯和異教徒的元老院議員們于公元384年又向新即位的皇帝瓦林提尼安二世提出了同樣要求。爲了阻止他們這一試圖,安布洛斯在給皇帝的上疏中指明,正如所有羅馬人對皇帝有服兵役的義務那樣,他(皇帝)對全能之神同樣有服役的責任。他寫道“別讓任何人利用陛下年幼;提出這樣要求的人如果是個異教徒,那末他是想以自己的迷信來束縛陛下的精神,而這是極不正當的;但他應該用他的熱情啓發並激勵陛下如何熱心于真正的信仰,因他竟用了全副真理的激情爲虛妄的事而辯護。”他又說,強製基督徒向偶像的祭壇宣誓,是一種迫害。“如系民事案件,可以把答辯權留給反對派;然而這是個宗教案件,因此本主教要求……倘陛下當真別有裁可,我等主教對此絕不能長期忍受,或置若罔聞;陛下固可走進教會中來,但那時陛下必將找不到一個祭司,縱或找到一個,也必定是個反對陛下的。”
他于其次的一封書信中指出,教會的基金一向用于其它異教神廟從未支付的用場。“教會的財産是用于維持貧民……
西方哲學史第三章 教會的三位博士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