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羅素>西方哲學史>第十章 回教文化及其哲學

《西方哲學史》第十章 回教文化及其哲學

羅素作品

  東羅馬帝guo,非洲和西班牙所遭受的入侵與北方蠻族對西歐的入侵在以下兩個方面有所不同:一、東羅馬帝guo延續到公元1453年,久于西羅馬帝guo將近一千年;二、東羅馬帝guo的主要入侵者是回教徒,他們在征服東羅馬之後並未改信基督教,而是發展了他們獨自的一種重要文明。

  回教紀元所由開始的海紀拉(hegira)起于公元622年;

  十年後穆罕默德逝世。他死去後不久,阿拉伯人立即開始征戰,他們進展得異常迅速。在東方,敘利亞于公元634年遭受入侵,並于兩年內全面屈服。公元637年波斯遭受入侵于公元650年全面被征服。公元664年印度遭受入侵;公元669年君士坦丁堡被圍(公元716—717年重新被圍)。指向西方的進軍並不這樣突然。埃及被攻陷于公元642年,迦太基則一直到公元697年才被攻陷。西班牙除了西北部一個小角落之外,于公元711—712年間也被攻略。指向西方的擴張(除西西裏和南部意大利之外)因回教徒于公元732年圖爾一役之敗北而陷于停頓,這時正值先知穆罕默德死後一百年整。

  (最後攻陷君士坦丁堡的奧托曼、土耳其人屬于較後的時期,與我們現在所涉及的時代無關。)

  當時有許多情況便利了這次擴張。波斯和東羅馬帝guo皆因其長期的戰爭而陷于疲弊。敘利亞人,系奈斯tuo流斯教派,久已苦于天主教的迫害,但回教徒卻容忍一切納貢輸捐的各派基督徒。同樣,在埃及人口中占大多數的一xing論者,也都歡迎了入侵者。在非洲,阿拉伯人與一向未被羅馬完全製伏的貝貝爾人締結了聯盟。阿拉伯人同貝貝爾人聯合起來進犯西班牙,他們在那裏獲得了久爲西哥特人所迫害的猶太人的援助。

  先知穆罕默德的宗教是一個單純的一神教,沒有夾雜上三位一ti和基督化身等精微的神學。不但先知穆罕默德沒有自命爲神的要求,就連他的追隨者們也沒有替他作過這樣要求。他恢複了猶太人禁止供奉雕刻偶像的戒命,並禁止飲酒。

  忠誠信徒的義務在于爲伊斯蘭教盡多地征服世界,但卻不許對基督徒、猶太人或拜火教徒加以迫害,——可蘭經中稱他們爲“聖經之民,”也就是說,他們是遵奉一經教導之人。

  阿拉伯的大部分是沙漠,其生産越來越不足以供應其人口的需要。阿拉伯人最初的一些征戰只是爲了劫掠,只有當他們ti驗到敵人的軟弱無能以後才轉爲長期的占領。突然間,大約有二十年光景,在沙漠邊緣上慣于艱苦生活的這些人,竟然發現他們自己變作了世界上某些最富饒地區的主人,他們不但得以享受各種奢華,並且獲得了古代文明所有精致的遺産。但他們卻比大多數北方蠻族更好他抗拒了這種變革的誘惑。由于他們在得guo時未經多大殘酷的戰爭,因而很少破壞,在民政上也幾乎是原封未動。波斯與拜占庭帝guo在民政方面原來已有高度的組織。阿拉伯部族最初對于民政的複雜xing一概無所理解,于是他們不得不讓那些在原機構負責的老手繼續服務。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並未表現他們不屑于爲他們的新主人服務。這次變動當真使得他們的工作更加容易了,因爲課稅有了很大減輕。一般民衆,爲了逃避貢賦遂大批地抛棄基督教而改信伊斯蘭教。

  阿拉伯帝guo是哈裏發統治下的一個絕對君主製guo家。哈裏發不但是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者,同時也繼承了他許多聖潔。哈裏發的職位名義上是由選舉決定的,然而不久就變成了世襲。延續至公元750年爲止的第一個王朝,烏瑪亞德王朝,是由一批純粹出于政治理由承認穆罕默德教義的人們所創立,他們一直反對那些忠實信徒中較爲狂熱的分子。阿拉伯人,雖然以一新興宗教的名義征服了世界上大部分土地,卻不是一個很虔誠的民族;他們征戰的動機與其說出于宗教,不如說出于劫掠和財富。正是因爲他們缺乏狂熱精神,所以一小撮戰士竟能比較順利地統治了文明shui平較高的、信奉不同宗教的廣大人民。

  波斯人與此相反,從最早的年代起,便有著極其深厚的宗教心和高度的思辯xing格。他們在改信回教以後,便從伊斯蘭教中創出許多爲先知穆罕默德及其qin屬所意想不到的、更加有趣的、更加宗教的和更加哲學的因素。自從穆罕默德的女婿阿利于公元661年逝世之後,回教徒分成桑尼和釋阿兩派。前者是較大的一派;而後者則追隨阿利、並認爲烏瑪亞德王朝是篡位者。波斯人一直屬于釋阿派。大半出于波斯人的影響,烏瑪亞德王朝終于被推翻,並爲代表波斯利益的阿拔西王朝所接替。這次政變以首都之由大馬士革遷往巴格達爲標幟。

  在政治方面,阿拔西王朝比以前的烏瑪亞德王朝更多地偏向于狂熱派。雖系如此,他們並未統一整個帝guo。烏瑪亞德皇室中的一支避開了大屠殺而奔往西班牙,並在那裏當了合法的統治者。于是,西班牙便從那時期獨立于其余回教世界之外。

  阿拔西王朝初期,哈裏發的地位臻于極盛。他們中間最著名的一個哈裏發是哈倫·阿爾·拉細德(死于公元809年)。他與查理曼大帝和女皇伊琳同時,通過《·天·方·夜·譚》,他成了人所共知的傳奇人物。他的宮廷是一個奢華,詩文,和學術的燦爛中心;他的收入龐大無匹;他的帝guo西起直布羅陀海峽東達印度河。他的意志是絕對的;他身邊經常伴隨著劊子手,只要他一颔首,劊子手便立即執行其職務。然而,這種盛況卻未持續多久。他的繼承者在以土耳其人構成其軍隊主力一事上犯了錯誤,土耳其人是不馴服的,不久他們便使哈裏發變爲一個無足輕重的傀儡;當軍隊對他感到厭煩,他便隨時有被刺瞎眼睛,或遭到殺害的危險。盡管如此,哈裏發統治卻延續下來;公元1256年阿拔西王朝末一代的哈裏發同八十萬巴格達市民一起遭到了蒙古人的屠殺。

  阿拉伯人在政治社會製度方面,以及其他一些方面的缺點是和羅馬帝guo的缺點類似的。由于君主專製政ti與一夫多妻製的結合,每當一個統治者死去,便經常導致一場王朝戰爭,最後並以這個統治者的一個王子的勝利和其他王子的悉遭刑戮爲終局。主要由于戰勝的結果,而産生了無數奴隸;因而不時發生危險的奴隸叛亂。尤其因爲哈裏發王guo位于東方和西方的中間地帶,所以它的商業獲得了極大的發展。“不僅掌握到巨大的財富,産生一種對奢侈品有如中guo絲綢,和北歐皮毛的要求,而且貿易,也由于特殊情況有所促進:例如回教帝guo轸域的遼闊,阿拉伯語言作爲世界語的普及,在回教倫理ti系中給予商人的崇高地位等;我們記得先知穆罕默德本人曾作過商人,又他……

西方哲學史第十章 回教文化及其哲學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十章 回教文化及其哲學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