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羅素>西方哲學史>第十五章 教皇製的衰落第2小節

《西方哲學史》第十五章 教皇製的衰落

第2小節
羅素作品

  [續西方哲學史第十五章 教皇製的衰落上一小節]世以及格雷高裏九世和其共事,但公元十四世紀中一些至爲熱誠的人們卻被迫與教廷進行了鬥爭。

  然而,在本世紀初葉,這些使教廷衰落的原因還不很明顯。鮑尼法斯八世在·兀·納·姆·傘·克·塔·姆教令(bullunam sanctam)中提出了以前任何教皇從未提過的極端要求。他于公元1300年,創立了大赦年製度,凡到羅馬來遊曆,並在此舉行某種儀式的天主教徒都可獲得大赦。這事給教廷的金庫以及羅馬市民的yi袋帶來了巨額的錢財。原先規定每百年舉行一次大赦年祭典,其後終因利潤巨大而縮短爲每五十年舉行一次,以後又縮短至二十五年,並從此一直傳到現代。公元1300年的即第一次大赦年祭典,可視爲教皇成功的極點,同時,爲了方便起見也可以把這個日期當作教廷開始衰落的日期。

  鮑尼法斯八世是個意大利人,生于阿納格尼,當他在英格蘭時,他曾替教皇援助英王亨利三世征討叛亂諸侯而被幽囚于倫敦塔中。公元1267年他受到亨利之子即以後的愛德華一世的解救。在他所chu的時期裏教會內部已然出現了一個強力的法蘭西派,而他的被選就曾遭到法蘭西籍紅yi主教們的反對。關于guo王是否有權對法蘭西籍僧侶征稅的問題,他與法蘭西王腓力普四世之間有過激烈的沖突。鮑尼法斯經常援用qin屬同時又貪得無厭;因此,他願意盡多地掌握一些經濟來源。他被人指控爲異端一事可能是公道的;他似乎是個阿弗羅埃斯主義者而且不相信靈魂不死。他和法蘭西王構怨很深。因而導致後者企圖通過全教會議把他廢黜,而去派兵捉拿他。他在阿納格尼被人捕獲了,但事後卻逃往羅馬,並殁于該地。此後許久再也沒有一個教皇膽敢冒險敵對法蘭西王了。

  在一段短暫的過渡統治之後,紅yi主教們于公元1305年選立了博爾多的大主教爲教皇,號稱克萊門特五世。他是一個戛斯坎尼人,並在教會內一貫代表著法蘭西派,在他作教皇的任期中他從來沒有去過意大利。他在裏昂接受加冕禮,並在公元1309年定居于阿維農,此後教皇們繼續留住在這裏約達七十年之久。教皇克萊門特五世曾借反對聖殿騎士團時和法蘭西王所采取的共同行動,而大肆宣揚他和法蘭西王的結盟。雙方都需要錢財,教皇方面是爲了慣于寵幸私人和私dang,腓力普方面則是爲了同英格蘭作戰,鎮壓弗蘭德斯人的叛亂,和維持日益增強的政府。在他掠奪了倫巴底人銀行主之後,又“在商業所能容許的範圍內”迫害了猶太人。他發現聖殿騎士團不僅是些銀行家,而且在法蘭西境內擁有巨大的地産,同時這些地産若借教皇的支援,是可由他攫取的。于是guo王與教皇商定首先由教會揭發聖殿騎士團業經陷入了異端;然後再由guo王和教皇合夥瓜分這些贓物。在公元1307年某一既定的日期,法蘭西境內所有首要聖殿騎士團分子都遭到了逮捕;

  他們全都必須回答一連串事前擬好了的誘導訊問,在嚴刑拷打下,他們招認他們禮拜過撒旦和犯有其他種種醜行;公元1313年,教皇終于下令鎮壓了該騎士團,並沒收了其所有的財産。關于這個案件亨利·c.李在他的《·異·端·裁·判·史》中敘述得最好。經過綿密的調查之後,他在書中作出了以下的結論:指控聖殿騎士團的罪名是全然沒有根據的。

  在整個聖殿騎士團事件中,教皇與guo王在經濟利益上是一致的。然而,在基督教世界的大部分地區中,在大多數情況下,兩者之間的利益卻是沖突的。鮑尼法斯八世期間,腓力四世爲征稅與教皇發生爭執時曾得到各階層人民甚至僧侶階級的支持。當教皇在政治上屈從法蘭西時,一些仇視法蘭西guo王的君主們也必然要仇視教皇。這曾導致了皇帝對奧卡姆的維廉以及巴都阿人馬西哥利歐的庇護;並在稍後的時代中,引起剛特人約翰來保護威克利夫。

  總地來說,主教們在這時已完全服從了教皇;而實際爲他所任命的主教,在比例數上也日益增多了。修道院xing質的諸教團與多米尼克教團也同樣恭順,只有弗蘭西斯教團仍舊保有某種程度上的獨立精神。這曾導致他們與教皇約翰二十二世之間發生了一場沖突,關于這次事件我們在論及奧卡姆的維廉時已經講過了。在沖突期間,馬西哥利歐勸皇帝進攻羅馬。羅馬群衆爲皇帝加了皇冠,同時在群衆宣布廢黜約翰二十二世之後還選出了一個弗蘭西斯教團派的敵對教皇。所有這些事除去普遍地削弱了人們對教廷的尊敬之外,實未産生其他任何影響。

  反對教廷統治的叛亂,隨著不同的地區采取了不同的形式。有時它同君主專治的guo家主義相結合,有時它同清教徒對教廷因腐敗和世俗而産生的嫌惡相結合。在羅馬本城,這種叛亂與擬古主義的民主主義結合在一起。克萊門特六世(公元1342—1352)時,羅馬在一個傑出的人物,克拉·底·李恩濟領導下,曾一度尋求tuo離這個長期遠住別地的教皇統治。羅馬不僅苦于教皇統治,同時也苦于公元十世紀中那些繼續進行騒亂,降低了教廷威信的地方貴族們。誠然,教皇之所以逃往阿維農,一部分原因也還是爲了逃避這些目無法紀的羅馬貴族。李恩濟是個酒館老板的兒子,最初他只反抗貴族,並爲此得到了教皇的支持。他曾鼓起群衆巨大的熱情,以致嚇得貴族們紛紛逃跑(公元1347年)。詩人佩tuo拉克很欽佩他並爲他寫了一首頌歌,鼓舞他來繼續他那偉大崇高的事業。他取得了護民官的稱號,並宣布了羅馬人對神聖羅馬帝guo的主權。他似曾以民主主義的方式來理解這種主權,因爲他曾從意大利各城中召集代表組成了一種議會。然而勝利卻給了他一種妄自尊大的幻想。這次有如在其他許多次時一樣,出現了兩個帝guo皇位的競爭者。李恩濟召集他們二人和諸選帝侯前來在他面前解決這個問題。這自然促使兩個帝位候選人,連同教皇起而反對他,因爲教皇認爲這類事情是應該由他宣布判決的。李恩濟被教皇逮捕了(公元1352年),入獄二年,直到克萊門特六世死去時才獲得釋放。然後他又返回羅馬,並在那裏重新當了幾個月的權。然而,這次他的聲望卻很短暫,最後,他遭到了暴徒的殺害。拜倫象佩tuo拉克一樣,也曾寫過頌揚他的詩篇。

  很明顯,假如教廷想有效地保持天主教會的首要地位,那末它必須重返羅馬,tuo開法蘭西的羁絆。此外英法戰爭——

  法蘭西在戰爭中數遭慘敗——已使得法蘭西沒有安全可言。

  所以烏爾班五世于公元1367年遷回羅馬;但意大利政治對他來說是過于複雜了,于是他在臨死不久之前,再度返回阿維農。繼任的教皇格雷高……

西方哲學史第十五章 教皇製的衰落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十五章 教皇製的衰落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