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羅素>西方哲學史>第十七章 休谟

《西方哲學史》第十七章 休谟

羅素作品

  大衛·休谟(david hume,1711—76)是哲學家當中一個最重要的人物,因爲他把洛克和貝克萊的經驗主義哲學發展到了它的邏輯終局,由于把這種哲學作得自相一致,使它成了難以相信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講,他代表著一條死胡同:沿他的方向,不可能再往前進。自從他著書以來,反駁他一向是形而上學家中間的一種時興消遣。在我來說,我覺得他們的反駁沒有一點是足以讓人信服的;然而,我還是不得不希望能夠發現比休谟的ti系懷疑主義品味較差的什麼ti系才好。

  休谟的主要哲學著作《人xing論》(treatise of humanna ture)是1734年到1737年間,他在法guo居住的時候寫的。前兩卷出版于1739年,第三卷出版于1740年。當時他很年輕,還不到三十歲;他沒有名氣,而且他的各種結論又是幾乎一切學派都會不歡迎的那種結論。他期待著猛烈的攻擊,打算用堂堂的反駁來迎擊。殊不料誰也不注意這本書;如他自己說的,“它從印刷機死産下來。”他接著說:“但是,我因爲天生就xing情快活樂天,不久便從這個打擊下恢複過來。”他致力散文的寫作,在1741年出版了第一集散文。1744年,他企圖在愛丁堡大學得到一個教授職位未成;在這方面既然失敗,他先作了某個狂人的家庭教師,後來當上一位將軍的秘書。他有這些保證書壯了心氣,再度大膽投身于哲學。他略去《人xing論》裏的精華部分以及他的結論的大多數根據,簡縮了這本書,結果便是《人類理智研究》(inquiryin to human under stunding)一書,該書長時期內比《人xing論》著名得多。把康德從“獨斷的睡夢”中喚醒過來的就是這本書;康德好像並不知道《人xing論》。

  休谟還寫了一本《自然宗教對話錄》(dialogues concern ing natural religion),他在生前未予發表。按照他的指示,這書在1779年作爲遺著出版。他寫的《論奇迹》(essay onmira cles)成了名作,裏面主張奇迹這類事件決不會有適當的曆史證據。

  在1755年和以後若幹年間出版的他的《英guo史》,熱中證明托利dang員勝過輝格dang員,蘇格蘭人優于英格蘭人;他不認爲對曆史值得采取哲學式的超然態度。1763年他訪問巴黎,很受philosophes(哲人們)器重。不幸,他和盧梭結下友誼,和他發生了著名的口角。休谟倒表現得忍讓可佩,但是患有被害妄想狂的盧梭堅持跟他一刀兩斷。

  休谟曾在一篇自擬的訃聞即如他所稱的“诔詞”裏,敘述自己的xing格:“我這個人秉質溫和,會克製脾氣,xing情開朗,樂交遊而愉快;可以有眷愛,但幾乎不能存仇恨;在我的一切情感上都非常有節度。即便我的主情——我的文名慾,也從來沒使我的脾氣變乖戾,盡管我經常失望。”所有這些話從我們對他所知的一切事情都得到了印證。

  休谟的《人xing論》分爲三卷,各討論理智、情感和道德。

  他的學說中新穎重要的東西在第一卷裏,所以下面我僅限于談第一卷。

  他開始先講“印象”和“觀念”的區別。它們是兩類知覺,其中·印·象是具有較多的力量和猛烈xing的知覺。“我所謂的觀念,意思指思考和推理中的印象的模糊心像。”觀念,至少就單純觀念的情況說,和印象是類似的,但是比印象模糊。

  “一切單純觀念都有一個單純印象,和它相似;而一切單純印象都有一個相應的觀念。”“我們的所有單純觀念在首次出現時全是由單純印象來的,這種單純印象與該單純觀念相應,而該單純觀念確切代表這種單純印象。”在相反方面,複合觀念未必和印象相似。我們沒見過帶翅的馬而能想像帶翅的馬,但是這個複合觀念的·構·成·要·素全是由印象來的。印象居先,這件事的證據出于經驗;例如,生來瞎眼的人便沒有顔se觀念。

  在種種觀念當中,保持原印象的相當大程度生動xing的觀念屬于·記·憶,其它觀念屬于·想·像。

  書中有一節(第一卷,第一編,第七節)《論抽象觀念》,開頭一段話和貝克萊的下述學說顯著一致:“一切一般觀念無非是附加在某個名辭上的個別觀念,該名辭讓這種觀念得到比較廣泛的意義,使它在相應的時候回想起和自己類似的其他個ti。”休谟主張,當我們持有“人”的觀念時,這觀念具有“人”的印象所具有的一切個別xing質。“心若不對量或質的程度各形成精確概念,就不能形成量或質的任何概念。”“抽象觀念不管在代表[印象]時如何變得一般,本身總是個ti的。”這理論是一種近代的唯名論,它有兩個缺點,一個是邏輯上的缺點,一個是心理學上的缺點。先說邏輯上的缺點。休谟講:“當我們在若幹對象中間發現了類似點時,我們把同一個名稱加到所有這些對象上。”一切唯名論者都會同意。但是實際上,像“貓”之類的通名,和共相貓一樣不實在。唯名論對共相問題的解決,就這樣由于應用自己的原則時不夠徹底而歸于失敗;錯在把這種原則只用到“事物”上,而不同時用到言語上。

  心理學上的缺點至少就休谟方面說比較嚴重。他所講的整套理論,把觀念看成印象的摹本,其弊病就在于忽略·含·混·xing。例如,我見到過一朵什麼顔se的花,後來想起它的心像時,這心像缺乏精密xing,意思是說有好幾種彼此非常類似的se調,它可能是其心像,用休谟的術語講即“觀念”。“心若不對量或質的程度各形成精確概念,就不能形成量或質的任何概念”,這話是不對的。假如你見到過一個身高六尺一寸的男人。你保留下對他的心像,但是這心像對于再高一寸或更矮一寸的人多半也會合適。含混xing和一般xing不同,但是具有若幹同樣的特征。休谟由于沒注意到含混xing,陷入不必要的難局,例如關于下述這件事的難局:是否有可能想像一種從未見過的se調,介乎見過的兩種極相似的se調中間。如果這兩種se調充分相似,你所能形成的任何心像會同樣適用于這兩種se調以及中間的se調。休谟說觀念來自觀念所·確·切代表的印象,這時候他逸出了心理學的真實情況以外。

  正如貝克萊從物理學中驅走了實ti概念,休谟從心理學中驅走了·實·ti概念。他說,並不存在“自我”這種·印·象,因此也沒有“自我”這種觀念(第一卷,第四編,第六節)。

  “就我而論,當我極密切ti察我稱之爲·我·自·己的時候,我總要碰上一種什麼特別知覺,冷或熱、明或暗……

西方哲學史第十七章 休谟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十七章 休谟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