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羅素>幸福之路>第1章 什麼使人不幸

《幸福之路》第1章 什麼使人不幸

羅素作品

  動物只要不患疾病,食物充足,就會快樂滿足。人也應該如此;然而現實並非這樣,至少在大多數情況下並非這樣。假如你是不幸的,你或許就會承認,自己在這一方面並不是個例外。假如你是幸福的,請自問一下,你的朋友中有幾個是幸福的。當你對自己的朋友作了一番評論之後,你就應該學會察言觀se之術,使自己更善于感受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們的各種情緒。布萊克說:

  我見過的一張張臉孔,斑斑懦弱,點點愁怨。

  雖然不幸的形式多種多樣,但你卻不難發現,它無chu不在。上班時間廣立繁忙街頭,周末閑暇盤桓通行大道,或者良宵時光留連于歌堂舞廳,這時,請把自我從靈魂chu放空,讓周圍的陌生人的xing情—一占據你的視野。你將會發現,這些不同的群ti都有著各自的煩惱。在趕著上班的人流裏,你會看到焦躁不安。過度緊張、消化不良,那種除了生存鬥爭以外對一切缺乏興趣的態度,對遊戲娛樂興味索然,以及對人類同伴的冷漠無情。在周末的通行大道上,你會看到男男女女,輕松悠閑;那些很有錢的人,則致力于追逐快活享樂。這種追逐完全以同樣的速度開始,像長長的車隊緩緩爬行。從車裏根本看不見道路或是周圍的景象,因爲稍一旁視便會引發交通事故。所有坐在車裏的人時刻都在設法超越前面的車輛,但是道路如此擁擠,以致他們徒自白費心力。如果他們的心緒由此遊離開去,就像那些未握駕駛盤的人那樣,一種難以名狀的厭煩就會攫住他們,使他們的表情打上微微不滿的印記。有時一輛滿載黑人的車上會爆發出真誠的快活來,但是他們的乖戾行爲又引起不滿,到最後由于交通事故而落入警察手中:假日裏的快樂是非法的。

  讓我們再來看看那些歡度夜晚的人們。人人都想來此逍遙一番,這種決心之堅定,就像某人去看牙醫時確保輕松鎮定一樣不可動搖。人們一致認爲飲酒和吻抱是通向歡樂之路,于是他們開懷暢飲,根本不在乎同伴如何討厭自己。一陣狂歡濫飲之後,他們開始淚流滂淚,埋怨自己太對不起母qin的養育之恩。酗酒給他們帶來的不過是犯罪沖動的宣泄,而這在人清醒的時候,往往被理智所壓抑。

  這種種不幸的根源,一部分在于社會製度,一部分在于個人的心理素質——當然,後者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前者的産物。我以前曾有著述,討論如何爲促進人的幸福而對社會製度進行改造,因而在本書中我不准備討論戰爭、經濟剝削、恐嚇教育的廢除等問題。

  我們文明時代的非常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尋求一種沒有戰爭的社會製度;然而人類如此不幸,以至于相互殺戮比持久地享受生活的陽光顯得更爲誘人c在這種情況下,再美好的製度也是難以實現的。假如機器化大生産是爲了增進那些有最大需要的人們的利益的,那麼防止永久的貧困就是必要的;但是如果連富人們都是不幸的,使所有的人變富又有什麼意義呢?訴諸棍棒的恐嚇教育是不好的,但是如果施教者自己本就是這種熱情的奴隸,他們就不可能施予其它形式的教育。然而,在此時此地,在我們這個普遍懷舊的社會裏,一個人如何去獲得自身的幸福?在討論這個問題時,我得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這一類人身上,他們沒有遭受過外來的任何巨大的痛苦。我假定他們有足夠的收入,解決了溫飽和起居問題;他們足夠健康,有可能從事日常的各種活動。我不考慮那些巨大的災變,如兒女盡亡、當衆受辱等。這類事情確實值得討論,而且確實重要;但它們屬于與我想說的是不同的另一類事情。我的目的在于、爲現代文明guo家裏大多數人遭受的日常不幸提供醫治的chu方。這類不幸使人不堪忍受,因爲它沒有任何明顯的外在原因,它一旦到來,任何人都無法逃避。我相信,這種不幸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對世界的錯誤看法、錯誤的倫理觀、錯誤的生活習慣所引起的。其結果導致了對那些可能獲得的事物的天然熱‘惰和追求慾望的喪失,而這些事物,乃是所有幸福——不管是人類的還是動物的——所最終依賴的東西。這些事物的獲得是在個人的能力範圍之內的,我因而提出這樣一些轉變方法,只要我們有一般的好運氣,便能通過這些轉變獲得幸福。

  也許對我所要提倡的哲學的介紹,最好的方式便是從我的簡要自傳開始。我生來並不幸福。那時候,我最喜歡聽的聖歌是:“厭倦塵世,我肩頭重負罪孽。”五歲時,我曾想到,如果我能活到70歲,那我到現在才捱過我全部生命的十四分之一2我覺得面前漫長的無聊生涯簡直難以忍受。青春時代,我厭惡生活,一度徘徊于自殺的邊緣;而我之所以終于抑製了自盡的念頭,只是因爲想多學些數學。現在,相反地,我熱愛生活;幾乎可以這麼說,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對生活更加熱愛了。這一方面是由于我已經發現了我最想得到的東西,而且慢慢地得到了其中的一大部分。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成功地放棄了某些向往的目標——例如關于事物的不容置疑的知識的獲得——因爲實際上不可能得到它們。但是,幸福的獲得,在極大的程度上卻是由于消除了對自我的過分關注。像別的受過清教徒教育的人一樣,我曾有反省自己的罪過、愚行和缺點的習慣。我常將自己看作——無疑還自以爲公正——一個可憐的怪人。漸漸地,我學會了對我自身缺點的漠不關心;懂得了將我的注意力日益集中到外部事物上:世界的狀態,知識的各個分支,我所喜愛的個人等等。的確,對外界事物的關心也有可能帶來各自的痛苦:這世界可能會陷入戰爭,某些方面的知識有可能很難獲得,朋友們可能會離我而去。然而這種痛苦不會摧毀生活的本質因素。而那些由于對自我的厭惡産生的痛苦,則往往會給生活的本質方面以滅頂之災。每一種外在的興趣都會激起某種活動,只要這種興趣仍舊存在,這種活動便能完全防止人的厭倦及無聊意識的産生。相反地,對自我的興趣,不可能導致進取xing的活動。這反倒有可能促使一個人去記日記,從事心理分析,或者成爲一個僧侶。然而,只有在修道院的生活常規使得僧侶忘卻了自己的靈魂之後,他才會變得幸福。他由宗教獲致的幸福,本來哪怕是一個清道夫也可以得到,只要他堅守崗位,一如既往。對于那些自我專注過于嚴重,用其它的方法治療均無效果的不幸的人來說,通向幸福的唯一的道路就是外在修養。

  自我專注有多種形式。在我們看來,有三種最普通的類型:罪人、自戀者和誇大狂。

  我說“罪人”時,並不是指犯了罪過的人。我指的是那種精神專注于犯罪意識的人。這種……

幸福之路第1章 什麼使人不幸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1章 什麼使人不幸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