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羅素>幸福之路>第3章 競爭

《幸福之路》第3章 競爭

羅素作品

  如果你隨便問一個美guo人,或是一個英guo商人,在他的生活中,什麼是對快樂的最大的妨礙?他會說:“生存競爭。”他這話是肺腑之言,他相信確是這樣。在某種意義上,這話是對的;但從另一層意義、而且是更重要的意義上來看,事情未必這樣。當然,生存競爭是確實存在的。如果我們是不幸的,我們就得去爲生存而鬥爭。例如,康拉德小說中的主人公福爾克就得如此。在一艘被遺棄的船上,他是僅存的兩個擁有武器的人之一;除了對方,已經別無泄物聊以棄饑了。當這兩人吃完了原先一起分享的最後一點食物後,一場真正的生存鬥爭開始了。福爾克贏了,但是從此以後,他卻成了一位素食主義者。這並不是商人們所聲稱的“生存競爭”。這一詞語對于商人來說,只不過是他們用以賦予實質上瑣碎的事以重要xing,隨手拈來的不精確的表述c試問一下,他們這一生活階層的人中,有幾個是死于饑餓的?再試問一下,在他的朋友破産以後,會發生什麼情況。誰都明白,一個破産商人,在物質享受方面,比起一個從來還設富裕到有可能破産的人來,條件要好得多。所以,人們平常說的生存競爭,實際上是追求成功的競爭。他們在競爭中感到可怕的,不是第二天早晨起來能否吃到早飯,而是他們將不能戰勝自己的對手。

  令人奇怪的是,人們似乎很少認識到,他們並沒有chu于一架無法擺tuo的機器的支配下,而是chu于一架踏車上;他們沒有注意到是踏車未能把他們送到一個更高的地方去,所以依然chu于原來的位置。當然,我這裏所指的實際是那些獲得成功的大商人,他們已經有了相當可觀的收入,只要他們願意,就能依賴這些收入生活下去。但是,在他們看來,這樣做是不光彩的,就像面對敵人臨陣退卻。如果你;司起他們,他們這樣做是爲了何種公益事業時,他們在對緊張生活中那些廣告的陳詞濫調尋思苦索一番之後,依然啞口無言.

  試想一下這種人的生活吧。我們假定,他有一套華麗的住宅。一位美麗的妻子以及可愛的孩子們。清晨,當所有的家人尚在夢中,他一覺醒來,急急忙忙地趕往辦公室。那兒他的職責就是展示自己作爲一個大經理的風度才幹;他下颚緊繃,說話明快果斷,旨在給除公務員以外的每個人留下一幅精明強幹。謹慎持重的印象。他口授信函,和許多要人通話聯系,研究市場行情,然後與某位正在或試圖與他辦交易的人共進午餐。下午,一樣的事情繼續進行。精疲力盡地回到家裏,又趕著換好yi裝去赴晚宴。餐桌上,他和另一些同樣疲勞的男士還得在女賓面前裝作快活高興的樣子,而這些女賓還絲毫沒有倦意。誰也說不准還要過幾個小時,這個可憐的忙人才能擺tuo這種場面。直到最後,他才得以入睡,讓繃緊的神經得以松弛幾個小時。

  這些人的工作日就像是一場百米賽跑,但是這場賽跑的唯一目標卻是墳墓。那種適合于百米賽跑的全神貫注,在這兒最終達到了極點。他對自己的兒女有什麼了解?平時地呆在辦公室裏,星期天則在高爾夫球場度過。他對妻子了解多少?當他清晨離開她時,她仍在睡夢中,整個晚上,他和妻子出席社交活動,這種場合裏是不可能進行qin密交談的。他在男人中也許沒有一個真實可信的朋友,盡管他可能會有許多故作qin密的朋友。春華秋實,他只有在它們對市場帶來影響時才有所感覺。他或許足迹遍布許多guo家,但眼神中卻流露出倦怠之情。對他來說,書籍毫無用chu,音樂是故弄玄虛。時光花等,他變得越來越孤獨;他的全副心思專注到生意事業上,業余生活變得枯燥無味。在歐洲,我見過一個這種類型的中年美guo佬,他正和妻子女兒一起旅行。顯然是妻兒們勸這個可憐蟲該度個假期了,該讓女兒們有個機會來看看歐洲。母qin和女兒們興奮地圍著他,向他指點每一chu令人驚奇有趣的景象。這位一家之長呢,則顯得疲憊不堪、心緒煩亂。此時此刻還在擔心辦公室裏業務進展如何,棒球場上比賽情況怎樣。最後他的一家子女人們全對他失去了希望,認爲男人們全是跳力斯人。她們從未想過,他正是她們的貪慾的犧牲品;確切地說,在一個歐洲旁觀者眼裏,他實在同殉夫自焚的寡婦不相上下。或許十有八九,這個寡婦爲了貞法、名譽和教規律令,是自願自焚獻身的。商人的天命和榮譽感促使他去掙更多的錢;因此,像印度寡婦一樣,他是非常惬意去接受痛苦折磨的。如果這個美guo商人要想使自己幸福,首先他得改變自己的信念。只要他在追求成功的同時,還完全相信男人的職責就是追求成功,否則就是一個可憐蟲;只要他的生活依然如此緊張、如此令人焦躁不安,他就不可能得到幸福。以投資爲例。幾乎所有的美guo人都會選擇利潤率百分之八的風險投資,而不要百分之四的安全投資。結果是,金錢不斷地喪失,人則爲之擔憂煩惱不已。就我來說,我希望從金錢中得到安逸快活的閑暇時光。但是典型的現代人,他們希望得到的則是再多的用以炫耀自己的金錢,以便勝過同自己地位一般的人們。美guo的社會等級是不確定的,且chu于不斷的變化中,因而所有的勢利意識,較之那些社會等級固定的地方,更顯得波動不已。而且盡管金錢本身很難使人聲名顯赫,但要達到聲名顯赫,沒有金錢也不行。再者,一個人掙錢多少成了公認的衡量智商shui平的尺度。大款一定是個聰明人,反之,窮光蛋就肯定不怎麼聰明,沒有人願意被人看成傻瓜,于是,當市場chu于不景氣局面時,一個人便會像年輕人在考場上一樣惶惶不安。

  我認爲應該承認,破産所帶來的真正的,雖則是非理xing的恐懼感常常會進入商人的焦慮意識裏。阿諾德·貝奈特筆下的克萊漢格,無論他變得多麼富有,卻總在擔心自己會死在工場裏。我毫不懷疑地相信,那些在童年時飽受貧窮折磨的人,常常爲一種擔心自己的孩子遭受同樣的命運的恐懼所困擾;他們還常常産生這種想法,即很難積聚百萬錢財來抵擋這一災難。在創業者一代中,這種恐懼很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但對于從來不知一貧如洗爲何物的人來說,則很可能沒有什麼影響。不管怎樣,他們只是問題中一個較小的例外而已。

  問題的根子在于,人們過分地強調競爭的成功,以至于把它變成幸福的主要源泉。我不否認,成功意識更容易使人熱愛生活。比方說,一個在整個青年時期一直默默無聞的畫家,一旦他的才華得到公認,他多半會變得快樂幸福起來。我也不否認,在一定的意義上,金錢能大大地助于增進幸福;而一旦超出這種意義,事情就不一樣了。總之,我堅信,成功只能是幸福……

幸福之路第3章 競爭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3章 競爭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