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愚昧的尊嚴
數千年以來,凡是人類所作的最細心的事都會呈現在我們的面前。也就是因爲這樣,細心將失去它所有的尊嚴。固然細心確實是必需的,也將是普遍與平常的,而一個較爲挑剔的嘗試會覺得這個必需等于是一種粗俗。正如同一個真理或科學的專製將會提升虛僞的價值,細心的專製也能促使一個嶄新而高尚的人類變成十分傑出。
追示高尚——那也許意味著一種愚行。二一、致無私的教師
一個人的美德之所以被稱爲“善”,並不是因爲那德行對他本身有什麼好,而是因爲那德行如我們所期許,並對我們及整個社會有好
。當我們在贊美那些美德時,每個人多少總有一點不自私及“非自我本位”的心態!因爲要不是這樣的話,那些美德(如勤勉、服從、純潔、同情和公正)對具有它的人早就造成不小的傷害,就像在他身上一些太過強烈的刺激不能和其他理
的刺激相協調一樣。如果你有一項美德、一項完美而積極的美德,而對這項美德並不是只有一種刺激在針對它,那麼你將成爲這項美德的犧牲品!當然,別人還是會因爲你的美德而贊揚你。一個勤奮的人雖然會因爲他的勤奮而損害到他的見地或者精神上的清新與創意,但是他依然會受到褒獎。
年輕人對他份內的工作“鞠躬盡瘁”是可敬的,同時也是可惜的,因爲他忽略了“對個人而言,固然是死不足惜,但是對整個社會來說,卻是一個極大的損失!對這種犧牲我們當然感到惋惜!而更大的惋惜是,還有人持另一種想法,即認爲他自身的保證與發展比他服務社會的工作還重要!”我們之所以惋惜這個青年,並非因他本身之故,而是惋惜他是一個奉獻的“工具”,沒有想到自己所謂的這個“好人”,因他的死而使社會有損失。也許我們會跟著想到一個問題,即假如一個人在工作時對自己多照顧一點,使自己能生存久一點,這樣對社會的利益是否就比較大呢?——事實上,我們常會很輕易地便承認某個利益,但我們也尊重別人的利益,也就是說,既然有犧牲的造成,那麼就很明顯地證明了人類是相當具有犧牲精神的。因此,從一方面來說,當一項美德被稱贊時,我們是在稱贊那美德中有助益的質;從另一方面來說,在各項美德中的盲目與控馭的刺激不願被局限在個人一般利益的界限內,簡而言之,我們稱贊的是美德中的非理
部分,由于這個非理
,個人才允許自己化成“整
中的一個機能”。稱贊美德就是稱贊對個人私下的傷害,也是稱贊剝奪個人最高貴的自愛情
與細心照顧自己的權力的刺激。
爲了教導並養成合乎美德的習慣,美德所帶來的一連串影響均已昭然若揭,這也表示了美德和個人的利益之間是有著密切的關系——事實也有此關聯!一種工具的典型美德,例如盲目地一味勤奮,表明了致富與榮耀之道,也是沈悶和情慾的有利解葯,但我們卻漠視它的危險,一個相當大的危險。教育始終是以這種方式在進行:它拚命用一連串的利誘去鑄造個人的思想與行爲或某種模式,當這種模式變成一種習慣、刺激及情慾,它便控馭了這個人,使他于和自己的基本利益相反的立場,只是“爲了大家好”。我經常看到盲目地一味勤奮的確能創造財富和榮耀,不過,許多高尚優雅的器官也同時被這唯其能創造財富和榮耀的美德給剝奪了。所以那真正是抗拒沈悶和情慾的主要權宜之計,同時使感覺遲鈍,使執拗的精神接受新的刺激!(在所有時代中最爲忙碌的我們這個時代裏,除了更多的財富和更加的勤奮之外,我們根本不知道如何從這偉大的勤奮和財富之中去製造一切;甚至我們需要更高的天才去抛棄財富甚于獲得它——這樣,我們才能“綿延後代”!)如果這種教育成功的話,那麼個人的每一項美德便都成了“公用設施”,並且個人的不利也將幹涉到他的最高目的。也許某些心理分析美學會阻礙成長,或者甚至導致早死。站在同樣的觀點看,我們可以想到其他服從、純潔、同情和公正等美德也都一樣。
我們若稱贊一個有自我犧牲和無私之美德的人——他將不會耗費他的所有精力與理智去謀求個人權力的護持、發展、提升及擴張,而自覺活得很謙虛、很冷淡或很諷刺——這個稱贊絕對不是發自無私的精神!“鄰人”若稱贊他無私,那是他們能“從中得利”!假如這些鄰人是“無私的”,就會拒絕去破壞他的權力,傷害他的利益,他們一定會阻止這種自私的出發點,尤其更重要的是他們會以“不濫加善名”來表明他們的無私!在這裏,要指出那個目前高高在上的道德概念一個基本上的矛盾:這類道德的動機與它的原則正相反!道德既想以此證明它自己,卻又以道德的批判來反駁它!“你應舍棄自己,並將自己當作犧牲品一樣地奉獻出來。”這句箴言,爲了不與其自身的道德概念相矛盾,便應該由、也只能由自己舍棄本身利益的人來宣告,而那個人也許在作個人自我犧牲的要求中便導致他自身的崩潰。不管怎樣,一旦當鄰人(或社會)爲了其“公用利益”而贊許利他主義時,那和正好相反的主張“你應追求自己的利益,即使犧牲別人亦在所不惜”就會馬上被提出來應用。因此,“你應該”和“你不應該”其實都是出自同一口吻的說教。二二、上帝是爲王而存在的
一天開始了,讓我們開始安排今天的工作,以及此刻仍在安睡中的我們仁慈君王的賀宴罷。陛下,今天的“天氣”不好——我們應該小心,不要說不好,不要提“天氣”。今天我們將忙一整天,多少該謹慎一點,並且要使賀宴多少比平常熱鬧一點。也許陛下龍違和,我們應該告訴他一件好消息:昨天晚上蒙田先生已經抵達,他知道該怎麼樣針對陛下的不適編些令人愉快的笑話——陛下患結石病。
我們將招待幾個人(人!——他們之中的那個鼓氣的老青蛙,假如聽到這個字不知道會作何感想!“我不是人,”他會說,“不過就是那東西本身。”)——招待時間將比令大家高興的還要長。有充分的理由要告訴那個在他的門上寫滿詩句的詩人,“他若進來這裏,則我會盡主人之誼;他若不——謝天謝地。”真是豈有此理,怎麼以一副無禮的態度說一些無禮的話!也許這個詩人對他的失禮會有一番諒解,他們都說他的詩勝于他的人。那麼,就讓他繼續對他們多作一些辯解,並且盡可能從這世界引退(無疑的,那就是他有教養的無禮的含意!)在另一塊土地上的君主終歸是比他的“詩”更有價值,即使——我們究竟在說些什麼呀?
我們低聲閑聊著,而整個宮廷相信我們是一直在工作,甚至累得頭……
悲劇的誕生卷第二節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