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尼采>悲劇的誕生卷>第三節第3小節

《悲劇的誕生卷》第三節

第3小節
尼采作品

  [續悲劇的誕生卷第三節上一小節]端與近乎排斥飲食的習慣,以及因此而導致精神衰弱的結果所造成的。

  也許近代歐洲人的不滿被認爲是因“這是屬于我們祖先的世界”所引起的,由于德guo人在歐洲所作之嘗試的影響,整個中世紀逐被取來吸飲;而中世紀的黑暗也意味著歐洲的酒精中毒。

  德guo人之不喜歡生命,在本質上乃是對于寒冷天氣的一種抱怨。一三四、最古老之笃信的余波

  沒有頭腦的人會認爲意志是一種cao縱一切的東西,而意願則是較單純而可自明的,證之任何事都是如此;但是他卻沒有注意到問題的細節,只要是有意願的感覺便可滿足他,這不僅是因爲他傾心“因”“果”的觀念,而且他也深信自己所了解的“因”與“果”之間的關系。

  意志對他而言,是一種奇妙的cao縱力量,而相信意志有如因之于果,就等于相信了這奇妙的cao縱力量。事實上,當人們目睹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會直覺地認爲是意志産生了如“因”一般的效果,而個人的意願則隱在幕後cao縱——機械論的概念不合他的胃口。因爲人類在絕大部分的時候只相信“人”(而不相信“物”、“力”、“質”等之類的東西),因果觀念已經成了他的基本信仰,並且施之于所有的世事之中。“絕無沒有因的果”和“有果必有因”的定理可算是少數普通定理的一個歸納。

  叔本華的假說“凡是存在的皆爲有意志的東西”已將原始的神話擡置于王座之上,他似乎從來就不想對意志作解析,因爲他和一般人同樣地深信所有意志作用的當下即現以及單純xing。現在我提出如下的主張來駁斥叔本華的說法:第一,由于意志可以提升,因此痛苦和快樂的理念是需要的。第二,痛苦和快樂時所感受到的生命激揚之情,是對思維力的一種诠釋,同時也時常在不知不覺之中控馭著我們,故而同樣的激情也可以诠釋爲一種痛苦或快樂。第三,惟有具備理xing者才有快樂、痛苦和意志可言,而大部分的生物均談不上這些。一三五、罪惡的起源

  目前在基督教普及或曾經盛行的地方都能感受到一種猶太式的情結和捏造虛假,就整個基督教道德的背景來看,其實基督教是企圖將整個世界“猶太化”。其在歐洲的成就達到何種程度,可以極精確地追溯到有殊于我們的古希臘精神——一個沒有罪惡感的世界——之中,雖然每一個時代與傑出的個人都會有過去同化一切的意願,但是“只有當你悔改時,上帝才賜福給你”這句話卻會令希臘人覺得好笑或生氣。

  他會說:“只有奴隸才會有這種情愫。”

  在這裏我們提出一個偉大、全能、同時也是充滿仇恨的神,大家應該可以想象到他的力量之大,因此任何的傷害均不可能施及他的身上,除了與榮耀有關者之外。每一項罪惡都是對敬意的貶損,對崇高的冒渎!悔改、谪降、在塵世中打滾,凡此皆是他的恩惠所系之全部條件,也因而回複了他那神聖的榮耀!如果傷害是因罪惡以不同的方式所引起的,如果一種深刻的邪惡是因罪惡才蔓延擴散的,那麼這邪惡就會像疾病一樣,攻擊與勒死每一個人——它不會使渴求東方天堂的榮耀遭受困擾;罪惡乃是對他的一種冒犯,而非對人類!

  對于那些曾接受其恩惠的人所犯的罪惡,他也會淡然視之。在這裏神和人被認爲是各自獨立的,相形之下,觸犯後者的罪惡根本是不可能——所有的行爲所以會被蔑視,那只是因爲其超自然,而非自然之故;所以那種乍看之下並不甚起眼的猶太情結,卻十分的不簡單。另一方面,希臘人也普遍都能接受罪惡亦有其尊嚴的思想,譬如普羅米修士就是一個例子;由于他們將尊嚴歸結于罪咎的需要,因此乃創造了悲劇——一種藝術與歡樂,其最深刻的本質對猶太人而言仍是陌生的,縱使他有詩情的天賦和對莊嚴的喜好。一三六、選民

  猶太人認爲自己是在這世界上的選民,因爲他們是天生有高度道德感的民族(他們比別的民族更具人類的自卑感)。猶太人對其君主和聖人均懷有一種狂熱,就好象法guo貴族對法皇路易十四的狂熱一樣——由于這份狂熱,貴族們遂甘心忍受其君主的專製獨裁。而爲了要祛除這種感受(不對等的效忠之意義),便需要有效忠的權威和充分的權力,因此乃有專爲貴族而設的登龍捷徑。利用特權使他們得以在宮廷裏提升自己的地位,並從高高在上的地位臨視居于他們之下的一切——臨視能忍受的一切——而不會有任何良心上的不安。于是他們便有計劃地逐漸搭高效忠的權力之塔,直至聳入雲霄,然後再將屬于自己的權力之最後一塊蓋頂的石瓦安置上去。一三七、比喻

  督只有可能在猶太人的圖書裏出現,我的意思是說,在他們的圖書中老是布滿了發怒的耶和華之幽深的雷雲。從yin暗可怕的黑幕裏透出些許微弱的光芒,那是“愛”的奇迹,也是最不當之“慈悲”的微笑。這裏只有基督能夢想他的彩虹和天guo的梯子,沿著梯子上帝得以降臨人間。然後在別的地方,晴朗的天氣與太陽則被視爲是很平常而不足爲奇的。一三八、基督的錯

  基督教的創始人認爲沒有什麼比人類的罪更能令人類罹受如此大的痛苦,其實他錯了,錯在他認爲自己沒有罪,因此他缺少這方面的經驗!也就是這樣,在他的心中充滿了對其子民之煩惱的極大同情與憐憫,而發明罪的人本身當然不會有什麼大煩惱!但是基督教徒後來終于知道了該如何去表現他們教主的正義,並將他的錯誤淨化爲“真理”。一三九、情慾的se

  即使像使徒保羅①那樣的人,對于情慾也以邪惡視之。他們從學習中只知道在自己身上有著不潔、偏見和不完整的心靈,因此,他們理想中的目標就是對情慾作一番剖析;而在神的身上,他們也看到了完全淨化的情慾。

  --------

  ①保羅(paul),是耶稣的大弟子,十二使徒之一。

  更加快樂,同時也更加純潔與神聖。

  希臘人則和保羅及猶太人不一樣,他們先標出自己的理想,然後順著理想很正確地去發揮情慾,並且加以珍惜、提升、美化與崇拜。很明顯的,他們在情慾中所感受到的,並不只是自身的而現在的基督教徒呢?他們是否希望在這方面變成和猶太人一樣?他們是否可能變成猶太人呢?一四○、太過于猶太的

  如果上帝想要成爲一個愛的對象,則必須先放棄審判與正義——即使是仁慈的審判也不能成爲愛的對象。

  基督教的創始人對這方面——作一個猶太人——的美妙感受揭示得太少了。一四一、太過于東方的

  什麼?神會愛世人,如果世人信他而對不信他的人投以威嚇的眼光的話!

  什麼?一位全能的上帝對于世人的感受竟然……

悲劇的誕生卷第三節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三節第4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