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尼采>偶像的黃昏>一個不合時宜的漫遊第3小節

《偶像的黃昏》一個不合時宜的漫遊

第3小節
尼采作品

  [續偶像的黃昏一個不合時宜的漫遊上一小節]式的;考慮到英guo人是地道cant②的民族,就不但可以理解,甚至是理所當然的了。卡萊爾本質上是一個英guo無神論者,但他卻以不是無神論者爲榮。

  --------

  ①拉丁文:特se

  ②英文:假正經。13

  愛默生。——比卡萊爾開明、逍遙、複雜、精巧得多,尤其是幸運得多……是這樣一個人,他純粹本能地向精美食物靠攏,而把消化不了的東西留在事物中。與卡萊爾相比,他是一個有鑒賞力的人。——卡萊爾很喜歡他,盡管如此,還這麼說他:“他不給我們足夠的東西來啃。”這話說得公正,但無損于愛默生。——愛默生有一種寬厚聰慧的快活xing情,足以消解一切認真態度;他全然不知道他已多麼年老以及他們將多麼年輕,——他可以用維迦①的一句話來說自己:“yo mesucedo a mi mismo②。”他的靈魂總是能找到滿足甚至感激的理由;他有時達到了那個老實漢子的快活的超然境界,這個漢子從一次情人幽會tamguamre bene gesta③返回,他感激地說:ut desint vires,tamen eot lau-danda volu-ptas④。。”

  --------

  ①lope de vega(1562—1635):西班牙戲劇家。

  ②我是我的繼承者。

  ③心滿意足地。

  ④拉丁文:雖然尋歡作樂是值得和稱贊的,但是能力已經消失。14

  反達爾文。——關于著名的“生存競爭”,我目前認爲,與其說它已被證明,不如說它是一種武斷。它發生過,卻是作爲例外;生命的總ti方面不是匮乏和饑餓,而是豐富。奢華乃至荒唐的lang費,——凡有競爭之chu,都是爲強力而競爭……不應當把馬爾薩斯與自然混爲一談。——不過,假定真有生存競爭——事實上它發生著——那麼,可惜其結果和達爾文學派的願望相反,和人們或許可以同他們一起願望的相反,也就是說,對強者、優秀者、幸運的例外者不利。物種並不走向完善:弱者總是統治強者、——因爲他們是多數,他們也更精明……達爾文忘記了精神(這是英guo式的!),弱者有更多的精神……一個人需要精神,才能獲得精神。——當他不再需要它之時,他就失去它了。誰強大,誰就放棄精神(在德guo人們現在這樣想:“精神滾蛋吧,但帝guo必定仍是我們的”……)。人們知道,我所說的精神是指預見、忍耐、狡計、僞裝、巨大的自我克製以及一切是mimicry①的東西(所謂德行的大部分都屬于這最後一項)。

  --------

  ①英文:模仿。15

  心理學家辨析。——這是一位知人行家,他究竟爲何要研究人呢?他想在他們頭上謀取小利,甚至是大利,——他是一個政客!……那一位也是個知人行家,而他對他們說,他不想借此獲取任何利益,這是一位偉大的“無私者”罷。仔細看看吧!也許他是想獲取一種更可惡的利益,即感到自己比人優越,可以俯視他們,不再把自己和他們混淆。這位“無私者”是一個蔑視人類者;而前面那位卻是人類,這是憑觀察可以斷定的。至少他把自己擺在平等的地位,他把自己擺進去……16

  我由一系列例子而發現,德guo人的心理節奏頗成問題,我的謙虛阻止我展示這些例子的清單。有一個例子對我卻很有誘惑,使我要去論證我的命題:我怨恨德guo人在康德及其“後門哲學”(如我所命名的)的問題上弄錯了,——這不是智xing正直的典型。——我不堪聽的另一樣東西是聲名狼藉的“和”:德guo人說“歌德和席勒”,——我擔心他們說“席勒和歌德”……難道人們不了解這個席勒?——還有一個更糟的“和”;我qin耳(不過只是在我們的大學教授中)聽到過叔本華和哈特曼①……

  --------

  ①k·hartmann(1842—1906):德guo哲學家。17

  最富精神xing的人們,他們必首先是最勇敢的,也在廣義上經曆了最痛苦的悲劇。但他們正因此而尊敬生命,因爲它用它最大的敵意同他們相對抗。18

  論“良知”。——在我看來,今日沒有什麼比真正的虛僞更爲罕見了。我很懷疑,這種植物受不了我們文化的溫馨氣氛。虛僞屬于有強大信仰的時代,在那時,人們甚至在被迫接受另一種信仰時,也不放棄從前的信仰。今日人們放棄它;或者更常見的是,再添上第二種信仰,——在每種場合他們都依然是誠實的。毫無疑問,與過去相比,今日能夠有數目大得多的信仰,所謂能夠,就是說被允許,就是說沒有危險。由此産生了自我寬容。——這種自我寬容許可有好多信仰,它們和平共chu,——它們謹防自己丟醜,就象今日全世界都在做的那樣。今日一個人怎樣才丟醜?在他矢志如一的情況下。在他一條路走到底的情況下。在他不模棱兩可的情況下。在他秉xing純正的情況下……我很擔心,對于有些罪惡而言,現代人簡直是過于懶散了,以致這些罪惡正在滅絕。一切以堅強意志爲前提的惡(也許不存在無堅強意志的惡)在我們的溫暖空氣中正在蛻化爲德行……我所知道的少數幾個虛僞者是在模仿虛僞,他們就象當今幾乎所有十歲兒童一樣是戲子。19

  美與醜。——沒有什麼比我們對美的感覺更有條件,毋甯說更受限製的了。如果試圖離開人對人的愉悅去思考美,就會立刻失去根據和立足點。“自在之美”純粹是一句空話,從來不是一個概念。在美之中,人把自身樹爲完美的尺度;在精選的場合,他在美之中崇拜自己。一個物種舍此便不能自我肯定。它的至深本能,自我保存和自我繁衍的本能,在這樣的升華中依然發生作用。人相信世界本身充斥著美,——他忘了自己是美的原因。唯有他把美贈與世界,唉,一種人xing的、太人xing的美……歸根到底,人把自己映照在事物裏,他又把一切反映他的形象的事物認作美的:“美”的判斷是他的族類虛榮心……一個小小的疑問或許會在懷疑論者耳旁低語:人認爲世界是美的,世界就真的因此被美化了嗎?人把世界人化了:僅此而已。然而,無法擔保,完全無法擔保,人所提供的恰好是美的原型。誰知道人在一位更高的趣味判官眼裏是什麼模樣呢?也許是膽大妄爲的?甚至也許是令人發笑的?也許是稍許專斷的?……“啊,狄奧尼索斯,天神,你爲何拉我的耳朵?”在拿克索斯的一次著名對話中,阿莉阿德尼①這樣問她的哲學情人。“我在你的耳朵裏發現了一種幽默,阿莉阿德尼,爲何它們不更長一些呢?”

  --------

  ①希臘神話……

偶像的黃昏一個不合時宜的漫遊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一個不合時宜的漫遊第4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