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鮑翅肚,是四種主要的名貴海味,爲酒家筵席上不可少的原料;就是一般人家請客,有時也要用到這幾件東西,尤其在過新年和春節請客,必然也要預備這一類的海味。不過,在這方面,本地人和外江佬的風俗習尚則有一點不同。本地人對于筵席,以翅席爲最上,一盆紅燒大裙翅,僅是這一樣菜的代價就要在百元以上;他們對于海參則是看在鮑魚甚是魚肚之下的。但在外江人眼中則不然,尤其在北方,他們看海參便比魚翅名貴多了。最上等的筵席是用燕席,用燕窩銀耳做主菜,其次便是海參,魚翅反而是不重要的。就因爲這原因,在本港開設的北方館子所製的魚翅,時常受到本地食家的冷言譏笑。認爲不是“劍拔弩張”,便是一塌糊塗。這誠然是事實。但說到海參,則北方館子用大海碗裝的紅燒海參、蝦圓海參,論滋味和火候,則即使以廣東人用海參製的“烏龍吐珠”名菜來比較,也不免甘拜下風了。
海參雖是中人慣吃的海味,但像魚翅鮑魚一樣,從前都是從
外輸入的。其實中
山東煙臺一帶也有海參出産,不過産量不多,而且形
較小罷了。本地人看重的花白“豬婆參”,北方人用慣的黑
大刺參,都是從日本南洋澳洲甚至墨西哥運來的。
我們見慣的海參,都是海味店裏的海參幹。很少人見過新鮮海參或活的海參。其實,本港海裏也有海參出産,而且不少,在香港南部多礁石的海濱,如赤柱半島等,時常可以捉得到活海參,尤其在退
的時候,它們大批留在淺
或岩石縫裏。本港出産的是一種黑
小刺參,約五六寸長,曬幹起來大約僅有一兩寸而已。所謂刺,其實是海參的腳或吸盤而已。
海參是海星海膽一類的海中棘皮科動物。中舊時的方物志上名它爲“沙噀”,爲“戚車”,說它的形狀類男
,認爲是補品。又說漁人釣海參時,要將男孩
光了身
沈入海中,然後任海參一一吸在他的身上。這真是胡說。
其實,海參倒有一點奇怪的特點,爲一般人所不知道的。這乃是它的駭人的古怪的自衛方法。海參身上沒有武器,每逢海中其他生物向它進攻時,它便先縮緊了自己的身,再將尾部收縮,然後突然一放,將自己的呼吸器官和腹內的若幹器官一齊射出來。這些東西含有
狀的漿液,像是一棵小樹,又像是一陣煙幕,將敵人嚇退,然後海參便慢慢的走開,它並不要收回自己噴出來的腹內器官,它是隨時可以重新再生一副出來的。試想,若是一個人一張口能夠噴出他的心肝五髒,將敵人嚇退,自己卻掉頭不顧而去,這將是一種怎樣駭人而且有效的退敵武器。
《靈魂的歸來》海參的故事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西洋菜”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