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處世36計第19計 把柄計上一小節]是無法當作他的弱點加以活用,必須確定那個女與孩子的姓名,才能大加活用。
我們姑且當作已探出了他們的姓名——母是“h”,孩子叫“m”。
當他立于衆人面前,以一種傲然的態度,喋喋不休地與你吵起來時,你就用極其平靜的口氣,突然改變話題,問一句:“我忽然想到一件事,你最近有沒有跟h小見過面?”
對這個秘密一無所知的人,以及雖略有所聞,但是不知道她姓名的人,對你說的話,當然會不知所言何事。
不知底細的人全然不了解你所言何事——這個事實,便是你能夠活用對方弱點,戰勝對方的要訣所在。
要是你繼續問下去,等于把他不願意爲人所知的大秘密掀了出來,他當然會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只好設法使這一場吵架草草收兵。于是,他便會一改剛才趾高氣揚的態度,低聲下氣地抗議說:“噢……噢…位種話何必在這兒說呢?”
此後,你就要屢次搬出“h小”來製服他。除非到了他聽到“h”這個名字時,就情不自禁地愕然一驚,你才再搬出“m”這個名字來,要一步步讓他知道你的厲害,這也是活用對方弱點的另一個要訣。
總之,要把對方的弱點當弱點活用的時候,千萬不能在衆人面前公開他那個弱點。你只能以能夠使他明白的方式閃爍其詞,把他掌握得死死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哪敢撕破臉?每次吵架,他當然會被逼得豎白旗。
3.狐狸總會露出尾巴
人都想掩蓋自己的弱點和醜,更有些心智狡猾的人城府很深,很難讓人抓住把柄。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再狡猾的狐狸也會露出尾巴。下面介紹幾個辦法,用以套出抵賴者、掩蓋者的尾巴,讓他主動坦白交代,自己露出馬腳。
①打草驚蛇,詐開其口,用恐嚇。
唐朝有個縣令,名叫王魯,自從就任以來暗中貪汙受賄。簡吏們也跟著效法,索取賄賂,百姓們怨聲載道,苦不堪言。有一天,王魯得知上司要來察訪民情,肅整束治,不禁擔憂起自己頭上的烏紗帽來。他在批閱公文當中,正好看到本縣百姓連名告發他手上的主簿受賄的一疊狀子,更是化上加優,神情恍館。憂慮中,他不由自主地在一張狀子上批下“汝雖打草,否已驚蛇”八個紅字,從而流露出唯恐主簿被告發而牽連到自己的恐懼之情。
無意識的打草驚蛇,會使對手有所警覺,予作防範,有意識的打草驚蛇,卻可以使對手驚慌失措,答應你所有的要求。
有些法官善于使用這種打草驚蛇策略,故意說出已知的一點事,使罪犯或對手相信,他已掌握了全部罪證。罪犯于是稀裏嘩啦地把所知道或所做的一切的一切全部地數將出來。
②引蛇出洞,設下圈套,繞圈子。
這種技法的含義,就是論辯中自己已經掌握了足以製服對手的有力證據,但卻因爲時機不成熟或環境不適宜而不便抛出。爲了能夠抛出證據,必須采取一些措施,引誘對手進入自己所需的時機或環境之中,然後一舉擊潰。
實施這種技法的關鍵,在于“引”。“引”有兩個環節:
一是時機與環境。何時引,每一步引到什麼程度,所引適不適合,都要考慮面臨的機會和氛圍;之過急或行之遲緩,都不相宜。
二是巧妙與自然。引,既然是要對手的思路按照自己的願望發展,這就要求引者不能摸出破綻,必須天無縫,自然揮威,一步一步地向預定目標靠攏。
比如,某大學生家裏來客,父叫真去附近小店買一瓶茅臺酒。待酒買回,發現是假貨。父
將假酒端于懷中,去了小店,讓店主拿過一瓶茅酒來。父
持酒仔細審視,並自語道:“唉,這年頭假茅臺太多了!”店主搶過話頭:“你放心,我這裏絕大假貨!”父
仍歎日:“明呀,上得我在市中心一家店鋪買了一瓶,店主還不是打包票說絕對不僅。誰知一打開來——才是一元錢半公斤的高粱酒!”店主道:“你去找他呀!”父
苦喪著臉說:“已經過了好幾天才開瓶發覺的,他還會認帳嗎?”店主惋惜道:一你當時發覺就好了,他敢不認帳!父
認真請教:“要是當時發覺了,他還是不認帳咋辦産店主指教日:“找工商局去呀!人贓俱獲,他能不怕嗎?”父
見時機已初,如躲在一邊的兒子一招手,而後從懷中摸出那假酒來:“那好!請你看該咋辦吧?”店主一下傻了眼:‘明…對…耐不起,對不起!我退款,我退款!”
③故作無理,帶出馬腳,用激將法。
一位富婆榜一青年男子多年。這男子不堪忍受這種金錢與肉的交易,與另一女子由喜生戀。富婆由妒生恨,設計陷害男青年,于一晚邀他前往別墅慾行
第之歡。青年不允,富婆便將他以強
之名告上法案。法官問:“被告,你強
她沒有?”青年答曰:“強
了。”法官又同:“強
幾次?”此時,男青年裝作虔誠的樣子。回答說:“只此一次,望法官念我初犯,從輕
罰。”此語一出,富婆在廳下大喊:“我倆同居多年,他強
我足有幾百次了!”結果,富婆不打自招,青年被判無罪,也由此擺
了富婆的糾纏,與那女子建立起自己的家庭。
④投其所好,滿足慾求,戴高帽。
俗話說得好,你要是給了一個人足夠的繩子,他終將懸梁自盡。給他機會,他便會自食敗果。他會不斷地流露出供你將他將死的要素。新官上任時,在內有自己的家人伴隨,在外則有官吏和師爺們,他們這些人沒有哪個不想找個機會嘗試一下。一旦有漏子可鑽,他們就會蜂擁而上,見機而動。如果當官的喜歡得利,他們便讓他獲利;當官的如果好,他們就讓他占有各
美女。總之,每一件事情,都投其所好,從而在暗中抓住了當官者的把柄。後來,當官的雖然後悔了,醒悟了,但卻由于授人以柄,迫不得已受這幫人的要挾和控製。
從以上的招數看來,要人情縱目如,占據主動,許多時候要多種技巧並用,可謂人際情場上的“立
戰爭”。
4.沒有把輛就造一個
30年代,曾任二十五軍軍長兼貴州省主席的王家烈,名義上服從蔣介石,實際上獨霸貴州大權,抵製蔣介石勢力滲入。蔣介石爲了控製貴州大權,曾采用一些辦法,把王家烈調出貴州,使他失去依托。但王家烈也並非無能之輩,無論如何不離老巢。于是,蔣介石設計了一個調虎離山的詭計。
1935年5月的一天,蔣介石在武漢授意張學良協助他實施這一詭計。第二天,蔣介石乘專機飛往貴陽,張學良也駕著他的專機隨落而去。到貴陽後,蔣介石稱與張學良是到貴陽來玩的。次日,蔣與張要……
處世36計第19計 把柄計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