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結交“危險的關系”
許多人對朋友不善測度及評價,在危機之中常常錯擇庇護之所,被人出賣甚至落井下石。用逆境、官位、利益這三個試金石測度朋友之心,鮮有不准的例子。當然這個辦法代價高、耗時長,更兼有被動的缺憾。
靠調明世請來主動推斷人心,付出現實代價不大,卻是一般則又難駕馭的技術。這種方法有著捕風捉影之嫌,依每人情況不同,常會發生誤差。
用壓力推斷人心獨樹一幟。它靠正面的狂轟濫炸,摧毀對方心理防線,屬于正面進攻型。減消壓力,使其放松警惕也有可能讓他原形畢露。此種辦法適用于強大的縱者。
逆向推測,反觸其意是很巧妙的背後進攻術,然後須選准對象,力進臆斷的不良後果,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版”。
張揚的敵手未必險惡,難對付的是外表柔弱的邪之徒,因爲他容易讓我們因疏忽而遷暗算。雖然柔弱之人未必心照,但對他們更應多多防範。
1.知人知面,更要知心
春秋末年,晉中行文子被迫流亡在外,有一次,經過一座界城時,他的隨從提醒他道:“主公,這裏的官吏是您的老友,爲什麼不在這裏休息一下,等候著後面的車子呢?”中行文子答道:“不錯,從前此人待我很好,我有段時間喜歡音樂,他就送給我一把鳴琴;後來我又喜歡佩飾,他又送給我一些玉環。這是投我所好,以求我能夠接納他,而現在我擔心他要出賣我去討好敵人了。于是我很快地就離去。”果然,不久,這個官吏就派人扣押了中行文子後面的兩輛車子,而獻給了晉王。
在普通的人當中,有中行文子這般洞明世事的人並不多見。而像下面(伊索寓言)中的鹿一樣的人卻比比皆是:
鹿口渴得難受,來到一泉
邊。它喝
時,望著自己在
裏的影子,看見自己的角長而優美,洋洋得意,但看見自己的
似乎細而無力,又悶悶不樂。鹿正自思量,出來一頭獅子追他。它轉身逃跑,把獅子拉下好遠,因爲鹿的力量在
上,而獅子的力量在心裏。這樣,在空曠的平原上,鹿一直跑在前頭,保住了
命;到了叢林地帶,它的角被樹枝絆住,再也跑不動,就被獅子捉住了。鹿臨死時對自己說道:“我真倒黴,我原以爲會敗壞我的救了我,我十分信賴的,卻使我喪命。”
同樣,在危難時,曾被懷疑的朋友往往成爲救星,被十分信賴的朋友卻往往成爲叛逆。須知道,世上之人有很多人心口不一,表裏不同,要看出來是很難的。
順境中,特別在你春風得意時,凡來往多的都可以稱之爲朋友。大家禮尚往來,杯盞應酬,互相關照。但如果風驟起,禍從天降,比如你因事而落魄,或蒙冤被困,或事業失意,或病魔纏身,或權讓不存等等,這時,你倒黴自不消說,就連昔日那些笑臉相對,過從甚密的朋友也將受到嚴峻考驗。他們對朋友的態度、距離,必將看得一清二楚。那時,勢利小人會退避三舍,躲得遠遠的;擔心自己仕途受挫的人,會劃清界限;酒肉朋友因無酒肉誘惑而另找飯局;甚至還有人會趁人之危落井下石,踩著別人的肩膀向上爬。當然也有始終如一的人繼續站在你身邊,把一顆金子般的心捧給你,與你禍福相依,患難與共。如古人所說:“居心叵測,甚于知天,腹之所藏,何從而顯?”答曰,在患難之時。此時真朋友、假朋友、
密的、一般的、“鐵哥們兒”、“投機者”就泾渭分明了。
權力官位、金錢利益曆來都是人心的試金石。有的人在當普通一兵時自覺人微言輕,尚與夥伴們同手足,同喜共憂。一旦他的地位上升了,便官升脾氣漲,交朋會友的觀念也就變了,對過去那“窮朋友”“俗朋友”便羞于與他們爲伍,保持一定距離。比如,有兩位戰友在戰爭年代他們同甘共苦。後來一位因犯一般錯誤離開部隊。在“文革”中,他的這段曆史被當成嚴重曆史問題,他因此被錯誤的批鬥。爲了說清問題,他去找當年的戰友爲自己的問題作個證明,可是這位當了領導的戰友卻怕連累自己,拒而不見,說不認識他。這位老兵傷心地掉下了眼淚。很顯然這位領導在關鍵時刻太不夠朋友了。這種做法和落井下石有什麼區別呢?現實中“只共苦不同甘”的人可謂心黑!
在利益面前各種人的靈魂也會赤躶躶地暴露出來。有的人在對自己有利或利益無損時,可以稱兄道弟,顯得密無間。可是一旦有損于他們的利益時,他們就像變了個人似的,見利忘義,唯利是圖,什麼友誼,什麼感情統統抛到腦後。比如,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平日裏大家說笑逗鬧,關系融洽。可是到了晉級時,名額有限,“僧多粥少”,有的人真面目就露出來了。他們再不認什麼同事、朋友,在會上直言擺自己之長,揭別人之短,在背後造謠中傷,四
活動,千方百計把別人拉下去,自己擠上來。這種人的內心世界,在利益面前暴露無遺。事過之後,誰還敢和他們交心認友見?
當然,大公無私,吃虧讓人,看重友誼的還是多數。但是,在利益得失面前,每個人總會亮相的,每個人的心靈會鑽出來當衆表演,想藏也藏不住。所以,此刻也是識別人心的大好時機。
進而言之,歲月也可以成爲真正公正的法官。有的人在一時一事上可以稱得上是朋友舊子久了,共事時間長了就會更深刻地了解他們的爲人、他們的人品。“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如此長期交往,長期觀察,便會達到這樣的境界:知人知面也知心。
中行文子在落難之時,能夠推斷出“老友”的出賣,避免了被其落井下石的災難,這可以讓我們得到如下啓示:當某朋友對你,尤其你正高位時,刻意投其所好,那他多半是因你的地位而結交,而不是看中你這個人本身。這類朋友很難在
危難之中施以援手。
話又說回來,通過逆境來檢驗人心,盡管代價高、時日長,又過于被動,然而其可靠程度卻大于依推理所下的結論。因此我們說:激黴之時測度人心不失爲一種穩妥的方法。
2.柔弱之人未必君子
東晉大將軍王敦去世後,他的兄長王含一時感到沒了依靠,便想去投奔王舒。王含的兒子王應在一分勸說他父去投奔王彬,王含訓斥道:“大將軍生前與王彬有什麼交往?你小子以爲到他那兒有什麼好
?”王應不服氣地答道:“這正是孩兒勸父
投奔他的原因,江川王彬是在強手如林時打出一塊天地的,他能不趨炎附勢,這就不是一般人的見識所能做到的。現在看到我們衰亡下去,一定會産生慈悲憐憫之心;而荊州的王好一向保守,……
處世36計第18計 洞察計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