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和事>處世36計>第22計 釣魚計

《處世36計》第22計 釣魚計

和事作品

  ——如何與有用chu的人套牢關系

  建立和維護人際關系都需要有耐心,這和釣魚的道理有點相似。釣魚的基本要領,可通過其“三部曲”做簡單介紹:

  ①做餌與下鈎:單從魚餌的選擇或製作而言,需要極強的判斷力:如要釣的魚愛吃什麼食(即要針對的人用什麼能夠激起其慾望):即魚餌是否更能奏效等等。下約要找對合適的“魚塘”(即場合)及合宜的計機。

  ②守竿:此階段第一要有耐心,爲人不可急功近利得“一下釣就想見到魚”。第二要冷靜,給“魚”一點點“甜頭”還不足以使其上當,也許對方是在試探是否安全。

  ③收鈎:這是最危險的時刻,到嘴邊的肉卻沒吃到的事情大都在這個時候。此時務必要深藏不露,一旦稍露猙容或過于急促,便會功虧一篑。老于世故者,定會隨機收放,張馳相宜,吊足對方胃口,讓鈎進嘴更深,釣得更牢。

  除基本要領外還應注意把釣到的小魚喂大、線放長些等釣魚術的策略,亦即不可忽視平時對于朋友同事等身邊的感情投資。

  1.放長線,釣大魚

  唐代京城中有位窦公,聰明伶俐,極善理財,但他卻財力綿薄,難以施展賺錢本領。沒有辦法,他先從小chu賺起。

  他在京城中四chu逛蕩,尋求賺錢門路。某日來到郊外,卻見青山綠shui,風景極美,有一座大宅院,房屋嚴整。一打聽,原來是一權要官宦的外宅。他來到宅院後花園牆外。但見一shui塘,塘shui清澈,直通小河,有shui進,有shui出,但因無人管理,顯得有點零亂肮髒。窦公心想:生財路來了。shui塘主人覺得那是塊不中用的困地,就以很低的價錢賣給了他。

  窦公買到shui塘,又湊借了些錢,請人把shui塘砌成石岸,疏通了進出shui道,種上蓮藕,放養上金魚,圍上籬笆,種上玫瑰。

  第二年春,那名權要宦官休假在家,逛後花園時聞到花香,到花園後一看,直饞得他流口shui。窦公知道魚兒上鈎了,立即將此地奉送。

  這樣一來,兩人成了朋友。一天,窦公裝作無意地談起想到江南走走,宦官忙說:“我給您寫上幾封信,讓地方官吏多加照應。”

  窦公帶了這幾封信,往來于幾個州縣,賤買貴賣,又有官府撐腰,不幾年便賺了大錢。而後又回到京師。

  他久已看中了皇宮東南chu一大片低窪地。那裏因地勢低窪,地價並不貴。窦公買到手之後,雇人從鄰近高地取土填平,然後在上面建造館驿,專門接待外guo商人,並極力模仿不同guo度的不同房舍形式和招待方式。所以一經建成,便顧客盈門,連那些遣唐使們也樂意來往。同時又辟出一條街來,多建妓館、賭場甚至雜耍場,把這條街建成“長安第一遊樂街”,日夜遊人暴滿。不出幾年,窦公掙的錢數也數不清,成了海內首富。

  窦公爲了釣到宦官不惜血本作釣餌,又耐xing極好,魚兒上了鈎竟然渾不知覺。他的這種技巧乃“放長線,釣大魚”。

  善于放長線、釣大魚的人,看到大魚上鈎之後,總是不急著收錢揚竿,把魚甩到岸上。他會按捺下心頭的喜悅,不慌不忙地收幾下線,慢慢把魚拉近岸邊;一旦大魚掙紮,便又放松釣線,讓魚遊竄幾下,再又慢慢收釣。如此一收一馳,待到大魚精疲力盡,無力掙紮,才將它拉近岸邊,用提網兜拽上岸。人情cao縱也是一樣,如果追得太緊,別人反而會一口回絕你的請求,只有耐心等待,才會有成功的喜訊來臨。

  據說,某中小企業的董事長的交際手腕高人一籌。

  他長期承包那些大電器公司的工程,對這些公司的重要人物常施以小恩小惠,這位董事長的交際方式的不同之chu是:不僅奉承公司要人,對年輕的職員也殷勤款待。

  誰都知道,這位董事長並非無的放矢。事前,他總是想方設法將電器公司內各員工的學曆、人際關系、工作能力和業績,作一次全面的調查和了解,認爲這個人大有可爲,以後會成爲該公司的要員時,不管他有多年輕,都盡心款待,這位董事長這樣做的目的,是爲日後獲得更多的利益作准備。他明白,十個欠他人情債的人當中有九個會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他現在做的虧本生意,日後會利滾利地收回。

  所以,當自己所看中的某位年輕職員晉升爲科長時,他會立即跑去慶祝,贈送禮物。年輕的科長,自然倍加感動,無形之中産生了感恩圖報的意識。董事長卻說:“我們企業公司有今日,完全是靠貴公司的擡舉,因此,我向你這位優秀的職員表示謝意,也是應該的。”

  這樣,當有朝一日這些職員晉升至chu長、經理等要職時,還記著這位董事長的恩惠。因此在生意競爭十分激烈的時期,許多承包商倒閉的倒閉了,破産的破産了,而這位董事長的公司卻仍舊生意興隆,其原因是由于他平常關系投資多的結果。

  總觀這位董事長的放長線手腕,確有他“老姜”的“辣味”。這也揭示求人交友要有長遠眼光,要注意有目標的長期感情投資。同時,放長城釣大魚,還必須慧眼識英雄,才不至于將心血冤枉花在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庸才身上,日後收不回老本。

  2.釣到的魚也要喂食

  俗話說:“釣到的魚不用再喂食”,這道出了很多人的心態。他們人際交往非常急功近利。這種短視完全違背了釣大魚的原則,試想:一條小魚你連魚食都不去喂,怎麼會長成一條大魚呢!

  有位剛去美guo的朋友來信說:“我們在那兒,沒有什麼社交生活,我們難得去看看朋友,這當然是因爲我們初到異境,認識的朋友不多,但後來我聽說,其他的人也一樣……

  “我們不能利用假期去探望朋友,因爲一到假期,誰都不在家,除非朋友患病在chuang……

  “但我們常常和朋友通電話,這是我們唯一可以列入應酬朋友的方法,我們無事也打電話的,哪怕是寒喧幾句,或者講些無關緊要的事。

  “但一有事情,我們會立刻聚在一起的,比方上星期鮑比(他的兒子)患肚子痛,我急忙起來打電話給友人江醫生想辦法,他馬上駕汽車從20裏外趕到,初步診斷,認定他患了盲腸炎,就用他的車子送鮑比進醫院施手術……”

  看了這封信,給人的最大的感想是,他懂得無事之時打電話找朋友,所以一有事時,朋友馬上就來幫忙。

  有事之時找朋友,人皆有之,無事之時找朋友,你可會有過?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當你發生了一種困難,你認爲某人可以幫你解決,你本想馬上找他,但你後來想一想,過去有許多時候,本來應該去看他的,結果你都沒有去,現在有求于人就去找他,會不會太唐突了?在這種情形之下,……

處世36計第22計 釣魚計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22計 釣魚計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