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和事>處世36計>第5計 獎賞計

《處世36計》第5計 獎賞計

和事作品

  ——如何用最小的代價換取人心.

  人生在世,“名”最爲緊要。爲了臉面,人可以傾家蕩産“打腫臉充胖子”傷了面子人會和你結仇,意圖報複;給了ti面則會豁出一條命,“士爲知己者死”。誰要忽視了臉面問題,他自己也斷不會混得“有頭有臉”,不去尊重別人,誰會給你好臉。給人面子是領導者專用術,不是上司沒有“賞”別人臉的資格。有了資格,便無須恭維、討好,只須稍加表示,便會讓人受寵若驚,鮮有失靈。我們應強調,給人面子者不可與人過于qin近。qin近滋生輕慢,令人喪失神秘,且缺點也會明顯。給人面子,最難之chu便在于在威嚴和qin近間求得微妙平衡,此所謂“遠了不qin,近了不敬”。

  1.士爲知己者死

  某先生有一個令人終生難忘的故事:

  我們家屬院裏,有一個孤零零的看門房的老頭。因爲頭是光禿禿的,所以,大大小小出出進進的人都叫他“禿二爺”。禿二爺是個老來樂,脾氣和人緣又是找不見的好,所以有人叫他,他就只顧咧開沒了牙的嘴,樂。我的兒子才8歲,也跟我一樣叫“禿二爺”。他也樂。

  忽一日,好端端的禿二爺就病倒了,而且再也沒有起來。

  臨終時,許多人都去病榻前看他。想起他爲這個家屬院看了30年大門,每個人幾乎都有過深夜把他從被窩裏叫醒或者托他看管小孩、傳個口信什麼的經曆,所以,看他的人都把自己當成了他的兒女。有人當即拿出紙筆想記錄他有什麼遺囑,禿二爺已沒了幾多氣力,他連連搖頭,這一搖頭,禿二爺的分量在人心裏更重了。圍著的人熱淚津津地再問,語音裏有了杜鵑啼血的虔誠。人們逼急了,禿二爺就斷斷續續地說:“如…·如果……給……

  開…追悼會,就……別……別忘…了……”禿二爺嘴裏沒聲了,眼快的人就趕忙把紙筆遞過去,禿二爺在一張白紙上,顫顫巍巍寫下了5個笨拙的大字:我叫張長生。然後,筆落在地上,斷氣了。

  一個人活在世上有的時候爲了名可以舍利,可以忘生。掌握這一點,對于chu理人情關系至關重要,無往不利。只要摳到人的尊嚴這塊“骨頭”,他便會踐xing發作,正所謂“士爲知己者死”,“女爲悅己者容”。

  有一次,齊威王和魏惠王一起到野外打獵。魏惠王問:“齊guo有寶貝嗎?”齊威王答道:“沒有。”魏惠王聽後得意地說:“我的guo家雖小,尚且有直徑一寸大的珍珠,光照車前車後十二輛車,這樣的珠子共有十顆,難道憑齊guo如此大guo,竟沒有寶貝?”

  齊威王別有意味地回答道:“我用以確定寶貝之標准與您不同。我有個大臣叫檀,派他守南城,楚guo人就不敢來犯,泅shui流域的十二個諸侯都來朝拜我guo。我有個大臣叫盼子,派他守高唐,趙guo人就不敢東來黃河捕魚。我有個官吏叫黔夫,派他守徐州,燕guo人對著徐州的北門祭把求福,趙guo人對著徐州的西門祭把求福,遷移而求從屬齊guo的有七千多戶。我有個大臣叫種首,派他警備盜賊,做到了道不拾遺。這四個大臣,他們的光輝將光照千裏,豈止十二輛車呢?”

  這段話既是對魏惠王有力的回答,使他羞愧難言,同時更是對自己臣下的極好贊揚。正是通過諸如此類巧妙得當的贊揚,齊威王在籠絡人心方面做得非常出se,使一大批諸如田忌、孫膑。淳于登等傑出人才心服口服,心甘情願地爲其效勞。于是,齊guo大治,出現了“坐朝廷之上,四guo朝之”的局面。

  在現代社會中,這種做法仍有實用價值。因爲人的社會xing決定了人需要得到他人和社會的承認與肯定,而你發自肺腑,恰如其分地給予贊揚,是對別人熱情的關注、誠摯的友愛、慷慨的給予和由衷的承認,必然會起到鼓勵的作用和引發感激的心理效應,甚至他會把你當成知己,于是乎,類似“士爲知己者死”的報效。我們中guo人的尊嚴,常常就是面子問題,不給面子或沒面子,經常會引起憤怒及沖突。許多人爲了面子常做些“打腫臉充胖子”的事,結婚時往往一方面發布“一切從簡”,一方面卻傾家蕩産地“敬治喜筵”,惟恐別人不知,更怕人家不來。因爲這一切都與面子有關,心中盡管暗暗叫苦,臉上卻要一團春風。

  2.與下屬合影的奧妙

  l907年,蔣介石東渡日本,人振武學校學習軍事。不久,就由他的浙江同鄉陳其美介紹加入了同盟會。在此期間,他曾給他的表兄單維則寄過一張照片,還在上面題了一首小詩:“騰騰殺氣滿全球,力不如人萬事休!光我神州完我責,東來志豈在封侯!”詩雖平平,但卻表現出他當時還是個熱血青年,在其民族意識有所覺醒的時刻,正在急切地表白自己的志向和抱負。這可算是題詩明志吧。

  隨著蔣介石地位的提高,他的照片也有了更多的用場。還在北伐之前,蔣介石就開始躊躇滿志地網羅天下名土,以備他建立大業所用。1926年春天,邵力子奉廣州guodang中央之命到上海聯絡報界人士,宣傳guodang的主張。蔣介石乘機委托邵力子把自己qin筆簽名的照片轉贈陳布雷,並同時傳達他對這位報界才子的欽敬之情。

  陳布雷當時是上海(商報)的主筆。他才思敏捷,運筆如神,所寫的社論、短評以其犀利的風格著稱于上海報林,他曾因在政治上傾向于孫中山在廣州的guodang,言論過于激烈而吃了租界工總局中的官司,此事更使他的名聲大震。

  蔣介石不僅佩服陳布雷的膽識和才氣,還特別看重他是浙江同鄉,所以著意延攬。

  在一次上海報界名流的宴會上,陳布雷接過了邵力子轉來的蔣氏照片,既見其人,又領其意,此後又接到蔣介石約他相見的口信,終于在這一年年底奔赴南昌,會晤了這位guo民革命軍總司令,此後一氣跟隨了他二十多年,直到1948年自殺才算了結,而兩人交往的開端,卻是那張小照片。

  蔣介石靠黃埔軍校起家,深知維系校長與學生之間關系的重要,因而從不放過任何培養和籠絡學生的機會,其中送照片也是不可忽略的小節目。

  抗日戰爭期間,蔣介石在浮圖關成立了中央訓練團。他自兼團長,舉辦各種訓練班,其中以dang政訓練班最爲重要。其訓練內容除軍事訓練外還有政治訓練,主要是對當時抗日戰爭的形勢以及guodang中央的方針政策作較系統的講述,並重點灌輸“效忠領袖”的思想。

  爲期一個月訓練中最重要的一節是蔣介石到團接見受訓人員,一批十多人,談話十幾分鍾。結業時還分贈每個學員一張蔣介石的照片,上款寫著“某某同志惠存”,下款是“蔣中正贈”,並蓋有私章。贈送這張照片,既可給學員造成深……

處世36計第5計 獎賞計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5計 獎賞計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