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和事>處世36計>第6計 恭維計

《處世36計》第6計 恭維計

和事作品

  ——如何恰到好chu地贊美別人

  戴高帽的做法常被人恥笑,主要是因爲:一來做高帽子的確很不費力,可以日産萬項;二是人人喜歡,趨之若鹜;三則是因爲品味低俗、令人生厭的僞劣“馬屁”隨chu都是。

  其實恭維分有三六九等不同質地的類別。上等品被稱爲“贊美”、“贊揚”、“贊許”、“稱頌”等,下等品則被貶爲“討好”、“阿谀奉承”、“溜須拍馬”、“獻媚邀寵。”

  上等的恭維有幾個主要規範:①無論真假卻令人樂于信服;②不著lang迹,不動聲se,使人渾然不覺;③氣味芬芳宜人,遠離點頭哈腰;④富有新意,而非陳詞濫調;⑤尺寸恰當,份量適中,正中下懷。

  可見,戴高帽看似簡單,其實最難。上下之分在于品味,奧妙之chu存乎于心,不一而足。要想tuo開令人生厭的廉價低俗,又不能過于提高成本,沒有好的生産技術是無法完成的。所以當小心謹慎、全力對待,否則非常容易弄巧成拙。

  1.“高帽”是美麗的謊言

  恭維別人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所謂的“拍馬屁”、“阿谀”。“谄媚”,都是技藝拙劣的高帽工廠加工的僞劣産品,因爲它們不符合贊美和恭維的標准。

  高帽盡管好,可尺寸也得合乎規格才行。濫做過重的高帽是不明智的。贊揚招致榮譽心,榮譽心産生滿足感,但人們發現你言過其實時,常常因此感到他們受到了愚弄。所以甯肯不去恭維,也不宜誇大無邊。

  過分粗淺的溢美之詞同時會毀壞了你的名聲和品味。不論用傳統交際的眼光看,還是用現代交際的眼光看,阿谀谄媚都是一種卑鄙的行爲。正人君子鄙棄它,小人之輩也不便明火執仗應用它,即使被人號稱的“拍馬行家”或’“馬屁精”,也會對這種行爲嗤之以鼻。孔老夫子有話:“巧言令se鮮矣仁。”毛澤東生前也多次批評過吹吹拍拍、拉拉扯扯的庸俗作風。可見,阿谀谄媚者,無仁無義、俗不可耐。

  在現實的交往中,大凡向別人敬獻谄媚之詞的人,總是抱著一定的投機心理,他們自信不足而自卑有余,無法通過名正言順的方式博取對方的賞識,表現自己的能力,達到自己的目標,只好采取一種不花力氣又有效益的途徑——谄媚。

  如何做好高帽呢?

  ①恭維話要坦誠得ti,必須說中對方的長chu

  人總是喜歡奉承的。即使明知對方講的是奉承話,心中還是免不了會沾沾自喜,這是人xing的弱點。換句話說,一個人受到別人的誇贊,絕不會覺得厭惡,除非對方說得太離譜了。

  奉承別人首要的條件,是要有一份誠摯的心意及認真的態度。言詞會反應一個人的心理,因而輕率的說話態度,很容易被對方識破,而産生不快的感覺。

  ②背後稱頌效果更好。

  羅斯福的一個副官,名叫布德,他對頌揚和恭維,曾有過出se而有益的見解:背後頌揚別人的優點,比當面恭維更爲有效。

  這是一種至高的技巧,在人背後稱揚人,在各種恭維的方法中,要算是最使人高興的,也最有效果的了。

  如果有人告訴我們:某某人在我們背後說了許多關于我們的好話,我們會不高興嗎?這種贊語,如果當著我們的面說給我們聽,或許反而會使我們感到虛假,或者疑心他不是誠心的,爲什麼間接聽來的便覺得悅耳呢?因爲那是的贊語。

  德guo的鐵血宰相彼斯麥,爲了拉攏一個敵視他的屬員,便有計劃地對別人贊揚這部屬,他知道那些人聽了以後,一定會把他說的話傳給那個部屬。

  ③別像一個暴發戶花錢那樣,大手大腳地把高帽扔得到chu都是。

  對于不了解的人,最好先不要深談。要等你找出他喜歡的是哪一種贊揚,才可進一步交談。最重要的是,不要隨便恭維別人,有的人不吃這一套。

  高帽就是美麗的謊言,首先要讓人樂于相信和接受,便不能把傻孩子說是天才一樣的離譜;其次是美麗高雅,不能俗不可耐、低三下四,糟蹋自己也讓別人倒胃口;再者便是不可過白過濫,毫無特點,不動腦子。

  小偷看見狗從旁邊走過,便不停地把小塊面包扔給他,狗對小偷說:“你這家夥,給我滾開!你這種好意使我感到非常害怕。”

  小偷簡直丟盡了恭維者的臉,連狗都騙不了。

  2.不可明目張膽討人好

  清朝刊印二十四史時,乾隆非常重視,常常qin自校核,每校出一件差錯來,覺得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心中很是痛快。

  和呻和其他大臣,爲了迎合乾隆的這種心理,就在抄寫給乾隆看的書稿中,故意于明顯的地方抄錯幾個字,以便讓乾隆校正。這是一個奇妙的方法,這樣做顯示出乾隆學問深比當面奉承他學問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皇帝改定的書稿,別人就不能再動了,但乾隆也有改不到的地方,于是,這些錯誤就傳了下來,今天見到的殿版書中常有訛chu,有不少就是這樣形成的。

  和呻工于心計,頭腦機敏,善于捕捉乾隆的心理,總是選取恰當的方式,博取乾隆的歡心。他還對乾隆的xing情喜好,生活習慣,進行細心觀察和深入研究,尤其是對乾隆的脾氣、愛憎等了如指掌。往往是乾隆想要什麼,不等乾隆開口,他就想到了,有些乾隆未考慮到的,他也安排得很好,因此,他很受乾隆的寵愛。

  和呻拍馬尼高在兩點:一是知己知彼,每拍即中;二是讓對方渾然不覺卻全身舒坦,因爲他做得無聲無息,不著痕迹。

  如果一個人的學識、機智、地位等到了一定shui平,恭維話便可大講特講,有聲有se。只是已不能稱爲“馬屁”了,而應叫作謙和。錢鍾書先生即爲一例天才。

  有一年冬他訪問日本,在早稻田大學文學教授座談會上即席作了(詩可以怨)的演講。開場白是:到日本來講學,是很大膽的舉動,就算一個中guo學者來講他的本guo學問,他雖然不必通身是膽,也得有鬥大的膽。理由很明白簡單。日本對中guo文化各方而的卓越研究,是世界公認的;通曉日語的中guo學者也滿心欽佩和虛心采用你們的成果,深知道要講一些值得向各位請教的新鮮東西,實在不是輕易的事。我是日語的文盲,面對著貴guo漢學或支那學的豐富寶庫,就像一個既不懂號碼鎖又沒有開播工具的窮光棍,瞧著大保險箱,只好眼睜睜地發愣。但是,盲目無知往往是勇氣的源泉。意大利有一句嘲笑人的慣語,說:“他發明了雨傘。”

  據說有那麼一個窮鄉僻壤的土包子,一天在路上走,忽然下起小雨來了,他湊巧拿著一根棒和一方布,人急智生,把棒撐了布,遮住頭頂,居然到家沒有淋得像落湯ji。他自我欣賞之余,也覺得對……

處世36計第6計 恭維計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6計 恭維計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