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和事>處世36計>第6計 恭維計第2小節

《處世36計》第6計 恭維計

第2小節
和事作品

  [續處世36計第6計 恭維計上一小節]人類作出了貢獻,應該公諸于世。他風聞城裏有一個發明品專利局,就興沖沖拿棍連布,趕進城去。到那局裏報告和表演他的新發明。局裏的職員聽他說明來意,哈哈大笑,拿出一把雨傘來,讓他看個仔細。我今天就仿佛那個上注冊局的鄉下佬,孤陋寡聞,沒見識過雨傘。不過,在找不到屋檐下去借躲雨點的時候,棒撐著布也不失自力應急的一種有效辦法。

  這段開場白,其實講了兩個層次。先講對日本漢學研究中guo人不敢等閑視之。即使是中guo專家在日本講中guo學問,也要對聽衆的shui平作最充分的估計。後段講自己不通曉日語,除了有勇氣之外,沒什麼資本。然而,自嘲正乃恭維別人的一種很好的方法是也!

  3.贊要准,捧貴新

  對于初次見面的人,哪一種贊美最有效呢?依筆者之見,最好避免以對方的人品或xing格爲對象,而稱贊他過去的成就、行爲或所屬物等看得見的具ti事物。如果贊美對方“你真是個好人”,即使是由衷之言,對方也容易産生“才第一次見面,你怎麼知道我是好人”的疑念及戒備心。

  如果贊美過去的成就或行爲,情況就不同了。贊美這種既成的事實與交情的深淺無關,對方也比較容易接受。也就是說,不是直接稱贊對方,而是稱贊與對方有關的事情,這種間接奉承在初次見面時比較有效。如果對方是女xing,則她的服裝和裝飾品將是間接奉承的最佳對象。

  我和不少朋友的全家都相chu得很好,其中與一家夫人的友誼甚至比和她丈夫的友誼更爲深厚,當然我們之間的關系絕不會使人産生誤會。本來我只認識她的丈夫,那麼我怎麼成了她全家的朋友呢?起因是在與她初次見面的那次宴會上我隨便說出的一句話。

  當時,我被介紹給這位朋友的夫人,由于當時沒有適當的話題,就順口說了一句“你配戴的這個墜子很少見,非常特別”,企圖以此掩飾當時的尴尬。我說這句話完全是無意的。因爲我根本不懂女人的裝飾品。出人意料的是,這個墜子果然很特別,只有在巴黎聖母院才買得到,這是她的心愛之物。隨便說出的這句話,使夫人聯想起有關墜子的種種往事,從此我們便成了好朋友。

  要恰如其分地贊美別人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如果稱贊不得法,反而會遭到排斥。爲了讓對方坦然說出心裏話,必須盡早發現對方引以自豪、喜歡被人稱贊的地方,然後對此大加贊美,也就是要贊美對方引爲自豪的地方。在尚未確定對方最引以自豪之chu前,最好不要胡亂稱贊,以免自討沒趣。試想,一位原本已經爲身材消瘦而苦惱的女xing,聽到別人贊美她苗條、纖細,又怎麼會感到由衷的高興呢?

  我有一位關系密切的編輯朋友,長得很像一位著名演員。每當我和他一起到飯店去,初次見到他的服務小jie們,都會對他說:“晦!你長得真像電影明星!”的確,無論是他的容貌還是氣質都與那位演員非常相似。一般而言,說某人很像名演員,是一種恭維之詞,被稱贊的人通常不會不高興,但我這位朋友的反應卻不同,聽了服務小jie的奉承後,原本不喜歡開口的他,變得更加沈默了。

  服務小jie可能是半真心半奉承地說出那些話,但是,對方不予理會,她們也只有流露出詫異的表情。然而,這位朋友的反應一點也不奇怪,因爲服務小jie的贊美根本不得法。他了解自己的缺點,就是容易給人冷漠的印象。而那位電影明星在屏幕上所扮演的正是冷酷無情的角se。所以,如果說他酷似那位電影明星,這哪裏是在贊美,分明是指出了他的缺點。

  另外,從第三者口中得到的情報有時在初次見到對方時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利用所得到的情報當面誇獎對方,當然也是爲了自己主動。但是,如果你將這些情報、傳言直接轉述給對方,恐怕只會遭到輕蔑。因爲滿街飛舞的有關他的傳言就是人們對他公認的名聲。對此他已經聽膩了,甚至麻木了,如果你舊事重提,對方表面上也許付之一笑,內心卻十分厭煩,甚至會說:“看!又來了!老一套!”而將你打入他以前認識的很多平庸者的行列。

  有關對方的傳言,對你來說即使十分新鮮,也應避開這些陳舊的贊美之詞,而大大贊美他較不爲人所知的一面。正如出現在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的著作(不道德教育演講)中的將軍,一聽到別人稱贊他美麗的胡須便大爲高興,但對于有關他作戰方式的贊譽卻不放在心上。這種心理是每個人都有的。大概不少人贊美過這位將軍的英勇善戰及富于謀略的軍事才幹,但是他作爲一個軍人,不論在這方面怎樣贊美他,也只是贊歌中的同一支曲子,不會使他産生自我擴大感。然而,如果你對他軍事才能以外的地方加以贊賞,等于在贊詞中增加了新的條目,他便會感到無比的滿足。

  4.嘴甜未必心就辣

  吹牛拍馬的人,總是通過甜言蜜語、花言巧語,使對方在不知不覺或輕松愉快中入耳入腦而變得春風得意或忘乎所以。有時,一個人做了一件事情,自己吃不准是對是錯,如果有人趁機貢獻幾句好話,你就會飄飄然,大有“深獲我心”的知遇感,不禁發出“知我者唯你也”的慨歎。再說,古今中外能夠“聞過則喜”的人實在太少,聽到別人贊美自己而欣然大悅的人倒是太多,“聞過則喜”的首創者也未必真能“聞過則喜”。在這種社會心理環境下,雖然明知阿谀奉承的人大都言非心聲,甚至可能別有用心,卻仍然願意或樂意姑妄聽之,自我陶醉,這也叫“一個鍋要補,一個會補鍋”。這大概就是對阿谀谄媚既懷深惡痛切之心又有洗耳恭聽之意的主要原因。

  沖著人們這層心理,酒家、舞廳的服務小jie對待上門捧場的客人,左一句“老板”右一聲“董事長”的,不知提振了多少男人的心。她們口中的稱呼雖是職業xing的奉承,仍令承受者飄飄慾仙,有如真當了老板、董事長。

  一個掙薪shui的突然成了老板,其心中的快活自是不在話下,即使短暫,也心滿意足。可長久以來我們習慣于這樣衡量人:愛誇贊的人是虛僞的;愛挑錯的人是真誠的。後者難能可貴,所以有成語“聞過則喜”、“攻錯之誼”等等。我們是那麼怕吃虧上當,以致神經過敏,聽到贊美自己的話,就疑之入骨;同時留心自己絕不輕易稱贊別人,免得落下“嘴兒甜”之壞印象。

  贊美的話語一般來說都是善意的,不是來捧殺你的。即便溢美之辭也大多是好意,效果也通常是好的。一棵小歪脖樹,你誇它美麗,它絕不會盲目自大起來,往更歪了長,而是會竭盡全力直起身子來。一個跛腳孩子,你說:啊,多美麗的孩子啊(這話顯然不符合事實)……

處世36計第6計 恭維計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6計 恭維計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