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化夷>走進臺灣>十二、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

《走進臺灣》十二、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

化夷作品

  1997年7月, 由泰guo貨幣危機所引發的東南亞金融風暴,不僅使東南亞各guo和地區的經濟遭到嚴重沖擊,而且對世界經濟構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在1997年東南亞金融風暴爆發之初,臺灣gu市和彙市也曾受到過沖擊,但由于臺灣“中央銀行”斥資數十億美元進入彙市,捍衛新臺幣的彙率,局面很快得到控製,新臺幣對美元的彙率下跌一成便止住,金融市場亦開始恢複穩定,彙率維持在1美元兌新臺幣28.8之上。

  但到了10月16日,臺灣當局突然宣布棄守彙市,放任臺幣貶值,使得新臺幣彙率狂瀉,短短3個交易日,新臺幣彙價跌至30.45。由此,不僅導致島內gu市大跌,民衆財産蒙受重大損失,使得本已開始在guo際援助下走穩的東南亞金融市場再度陷于動蕩,引發了第二波競爭xing貨幣貶值,造成香港gu市暴跌,也使得全球gu市出現連鎖反應,紐約、東京gu市都出現了恐慌xing抛售。

  臺灣當局爲了保住自己,不顧後果地將禍shui引向香港,進一步加劇了東南亞金融危機。這種乘人之危,帶有明顯政治企圖的做法,受到guo際經濟界有識之士的指責。最終,臺灣經濟自食其果,也陷入了風暴之中。

  在金融風暴的沖擊下,1998年開始,臺灣經濟增長速度開始放緩,結束了連續近1年半的持續增長, 呈現下滑的特征。臺灣對外貿易也出現大幅度衰退,出口與進口分別創下自1955年和1983年以來的最大衰退幅度。外貿順差爲59億美元,較上年下降22.9%,成爲1984年以來貿易順差最少的一年。

  隨著金融風暴的蔓延與經濟不景氣的持續發展, 自去年9月份以來臺灣一些大企業開始出現財務危機,相繼發生多起企業退票與gu票違約交割事件。其中,11月3日, 臺灣最大金融票券公司“中央票券公司”發生財務危機,創下臺灣證券業跳票的首例。20多天後的11月下旬,廣三集團下屬的順大裕與臺中企業gu票發生巨額違約交割與退票事件,金額涉及40多億臺幣,進而引發臺中企銀的擠兌事件,短短3天流失500億新臺幣,對市場造成相當大的沖擊。

  1998年臺灣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內部需求, 特別是民間投資所帶動。去年8月20日, 臺灣當局通過了投資總額高達12955億元新臺幣的“擴大內需方案”,主要是加強公共投資與促進民間投資兩個方面。在加強公共投資方面,當局計劃在未來兩年內, 一是加強11018億元新臺幣工程預算的執行,包括核四廠,高速鐵路、高雄捷運等;二是增加1937億新臺幣包括對生活圈道路系統、交通建設、shui利環保建設等重大公共建設項目的投資。 在促進民間投資方面,該方案將製造業2億元以上投資案,南北高速鐵路建設案、民營電廠等等九大類納入管理,以法令的形式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帶動民間投資案順利進行。

  值得注意的是,亞洲金融風暴並沒使海峽兩岸的經濟合作受到影響,兩岸經貿往來依然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成爲金融風暴中支持臺灣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據外經貿部統計, 1998年,兩岸貿易總額爲204.99億美元,較上年增長3.3%;其中對臺出口38.69億美元, 對臺進口166.29億美元。兩岸經貿爲臺灣經濟帶來了很大利益,祖guo大陸仍是臺灣最大貿易夥伴和最大順差來源。

  亞洲金融風暴還沒有過去,據經濟界人士分析,縱觀1999年的臺灣經濟仍不容樂觀, 但有望逐漸走出低谷,並繼續保持5%左右的增長速度。臺灣經濟複蘇到什麼程度,同時還受到guo際經濟狀況的製約。guo際經濟與金融市場的不確定xing,勢必對臺灣經濟産生影響。

《走進臺灣》十二、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十三、頗具成效的教育”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走進臺灣》十三、頗具成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