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元史演義第54回上一小節]。賈魯獨上前固辭。道:“此事非汝不辦,明日入奏便了。”言已,命駕而去,衆官陸續散歸。
次日入朝,成遵亦到,有幾個參政大員,與遵爲友,密語遵道:“丞相已決計修河,且已有人負責,公此後幸毋多言。”成遵道:“腕可斷,議不可易!”硬漢子。既而隨班入朝。及順帝升殿,即奏言賈魯才可大用,令他治河,必能勝任。順帝大悅,便宣召賈魯。魯奏對稱旨,當命他退朝候敕。成遵不便出奏,只好一同退班。越宿有诏頒發,罷成遵官,出爲河間鹽運使,特授賈魯爲工部尚書,充總治河防使,進秩二品,賞給銀章,發大河南北兵民十七萬,令歸節製,便宜興繕。原來
退朝後,又將賈魯計畫,詳奏一本,並有成遵恇怯無能,大非魯比等語,所以有此诏旨。
成遵奉诏,交卸原職,出都就任,自不消說。惟賈魯受職治河,倒也竭誠行事,不敢少懈,當日出都就道,到了山東,一面征集工役,一面巡視堤防,某派萬人繕修,某
派萬人增築,統是主張障塞,不使泛溢。是塞北河。自山東馳入河南,由黃陵岡起,南達白茅,直抵黃固、哈只等口,見有淤塞地方,浚之使通,遇有曲折地方,導之使直,隨地派工,鍬锸兼施。又自黃陵岡西至楊青村,在北加防,在南施鑿,通計修治地段,共二百八十裏有奇。這位敏達幹練的賈尚書,整日裏往來跋涉,仆仆道旁,入夜又估工考績,閱簿稽財,真是耐勞任怨,不憚勤勞;元廷雖派了中書右丞玉樞虎兒吐華,與知樞密院事黑厮,率兵彈壓,作爲賈尚書幫手,怎奈若輩只袖手旁觀,不能爲力,所以一切興繕,全要賈尚書主持。歸功賈魯,亦是平允之論。至正十一年四月興工,七月疏鑿告竣,八月決
故河,九月舟楫通行。十一月諸埽堤亦成,河複故道,南彙淮
,東流入海。賈魯以河平入告,順帝歡慰異常,即遣使報祭河伯,並召魯還都。魯至京入朝,由順帝溫言慰谕,面授魯爲集賢大學士。並因
薦賢有功,賜號答剌罕,令他世襲。他如從魯治河各官,俱特旨遷赉。複敕翰林學士承旨歐陽玄,製河平碑,旌揚
丞相,及賈尚書魯功績。真是一夫創議,萬夫胪歡。
方私下告慰,不意河流方順,兵變疊興,有元一百數十年江山,一百數十年,指自太祖開
而言。竟從此土崩瓦解,化作烏有子虛。說也奇怪,那元代滅亡的應兆,偏似從賈魯治河,開釁起來。語有分寸。先是至正十年,河南北已有童謠道:“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當時有人聞著,大都不解所謂,及賈魯治河,督工開鑿黃陵岡,果從地下掘起一個石人,眼睛只有一只,作啓視狀,役夫相率驚訝,報知賈魯,魯出瞧石人,也覺暗暗稱奇。只面上恰毫不動容,命役夫用鋤擊碎,搬開了案。嗣後功成返京,全未提及,偏偏汝、颍亂起,應著童謠。小子慾曆敘亂事。因頭緒紛煩,只好編列一表,說明如左:
(一)颍州人劉福通奉韓山童子林兒爲主,倡亂颍州。
韓山童系栾城人,其祖父以白蓮會燒香惑衆,谪徙永平,傳至山童,詭言天下大亂,彌勒佛出世,河南及江淮間愚民,信爲真言。颍州人劉福通,與其杜遵道、羅文素、盛文郁、王顯忠、韓咬兒等,複詭稱山童系宋徽宗後裔,當爲中
主,乃集衆設誓,起亂京畿,地方官即饬兵搜捕,擒住山童,福通挈山童妻楊氏,及其子林兒,遁入河南,號召
羽,至數萬人,均以紅巾爲號,稱爲紅巾賊,橫行河南。
(二)蕭縣人李二,倡亂徐州。
李二亦一無賴子,嘗燒香聚衆,聯結人趙均用、彭早住等,攻陷徐州,作爲盤踞地。李二綽號芝麻李。
(三)羅田人徐壽輝,倡亂蕲。
徐壽輝系一商人,素販布。有僧彭瑩玉,好言妖異,見壽輝以狀貌魁奇,稱爲貴相,遂與人鄒普勝、倪文俊等奉壽輝爲主,攻陷蕲
及黃州路,亦以紅巾爲號,時人也稱爲紅軍。
這三路寇亂,騒擾河南及江淮間,《元史》上稱爲汝、颍妖寇。有先時發難的方珍,後時響應的郭子興、張士誠,倒也鼎鼎名,小子也應把他來曆,略述于下。
(一)臺州人方珍作亂,在至正八年十一月間。
方珍素販鹽,浮海爲業。時有蔡亂頭爲海盜,經有司緝捕,或告
珍亦嘗通寇,
珍懼,遂航海爲亂,劫掠漕運,執江、浙參政朵兒只班,脅使奏聞元廷,赦罪授官。
诏授珍爲定海尉,
珍嫌官卑祿微,不肯受命,尋進攻溫州,猖獗日甚。
(二)定遠人郭子興作亂,在至正十二年二月間。
郭子興少有俠氣,喜與壯士結交,及見汝、颍兵起,亦與其孫德崖等,舉兵作亂,自稱元帥,攻陷濠州。
(三)泰州人張士誠作亂,在至正十三年三月間。
張士誠與弟士德、士信等,皆以舟運鹽爲業,富家多視爲賤役,動加侮弄,弓手邱義,窘辱尤甚。士誠大怒,率壯士十八人,殺邱義及諸富家;遂招集鹽丁,占據泰州。
嗣複陷高郵,戕知府李齊,自稱誠王。
寇氛擾擾,戰鼓鼕鼕,警報似雪片般飛達元廷,順帝大驚,連忙調發兵馬,分道出征。正是:
勝、廣揭竿秦社覆,窦、楊起釁隋廷亡。
畢竟勝敗如何,容俟下回再表。
----------
秦亡于漁陽之戍,唐亡于桂林之卒,元亡于開河之役,論者多歸咎賈魯及,其實未然!元之亂,由上下宴逸所致,並不系于河之開不開。且治河所以保民,賈魯塞北疏南之議,亦非全無識見,惟當時山東一帶,連歲饑馑,何弗以工代赈,爲一舉兩得之計,而乃徒發兵役,多至十七萬人,未蘇民困,轉耗民食,此不得爲無咎,而治河之得失無與焉。石人開眼,童謠本屬無稽,賈魯鑿河,適與童謠相應,安知非草澤之徒,隱爲埋藏,借此以圖煽惑耶?本回敘治河事,詞不厭詳,而下語多有分寸,至于群盜之起,僅列表以明之,蓋前應化簡爲繁,後應刪繁就簡,作者之著意在此,閱者之醒目亦在此,毋視爲尋常鋪敘也!
《元史演義》第54回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55回”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