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蔡東藩>清史演義>第41回

《清史演義》第41回

蔡東藩作品

  卻說乾隆帝在位六十年,多福多壽多男子,把人生榮華富貴的際遇,沒一事不做到,沒一件不享到。他的武功,上文已經略敘,他的文字亦非常講究。即位的第一年,就開博學鴻詞科;第二年又令未曾預考各生,一律補試。十四年,特旨命大學士九卿督撫保舉經儒,授任guo子監司業;南巡數次,經過的地方,嘗召諸生試詩賦,舉人進士中書等頭銜,賞了不少,又編造巨籍,上自經注史乘,下至音樂方術語學,約有數十種,比康熙時還要加倍。三十六年,開五庫全書館,把古今已刊未刊的書籍,統行編校,彙刻一部,命河間才子紀昀,做了總裁。

  紀昀字曉岚,博古通今,能言善辯,乾隆帝特別眷遇,別樣事情,講不勝講,只據“老頭子”三字的解釋,便見紀昀的辯才。他身子很是肥碩,生平最畏暑熱;做總裁時,在館內校書,適值盛夏,炎酷異常,他便赤著膊圈了辮,危坐觀書。巧逢乾隆帝踱入館門,他不及披yi,忙鑽入案下,用帷自蔽,不料已被乾隆帝瞧見,傳旨館中人照常辦事,不必離座,館中人一齊遵旨。乾隆帝便踱到紀昀座旁,靜悄悄的坐著。紀昀伏了許久,汗流浃背,未免焦躁起來,聽聽館中人寂靜無聲,就展開了帷,伸首問衆人道:“老頭子已去麼?”語方tuo口,轉眼一瞧,座旁正坐著這位首出當陽的乾隆帝,這一驚正是不小。向著他道:“紀昀不得無禮。”紀昀此時只得出來穿好了yi,俯伏請罪。乾隆帝道:“別的罪總可原諒,你何故叫我老頭子?有說可生,無說即死。”衆人聽見這句上谕,都爲紀昀捏一把汗。誰知紀昀卻不慌不忙,從容奏道:“老頭子三字,乃京中人對著皇帝的統稱,並非臣敢臆造,容臣詳奏。皇帝稱萬歲,豈不是老?皇帝居兆民之上,豈不是頭?皇帝便是天子,所以稱子。這‘老頭子’三字,從此流傳了。”聰明絕頂。乾隆帝拈須笑道:“你真是個淳于髡後身,朕便赦你起來罷。”紀昀謝恩而起。自此乾隆帝越加優待,等《四庫全書》告竣,連番擢用,任總憲三次,長禮部亦三次。此外如沈德潛彭元瑞諸人,也蒙乾隆帝恩遇,然總不及紀昀的信任。

  只是乾隆帝雖優禮文士,心中恰也時常防備:內閣學士胡中藻,著《堅磨生詩》集,內中有觸犯忌諱等語,遂把他枭首;鄂爾泰侄兒鄂昌,做了一篇《塞上》吟,稱蒙古爲胡兒,也說他暗斥滿人,將他賜死;沈歸愚錄有《黑牡丹》詩,身後被讦,追奪官階;江西舉人王錫侯,刪改《康熙字典》,別著字貫,又饬逮下獄;浙江舉人徐述夔,著一《柱樓》詩,不知如何吹毛索瘢,指他悖逆,他已經病死,還要把他戮屍。

  乾隆朝的文字獄,比雍正朝也差不多。

  總之專製時代,皇帝是神聖無比,做臣子的能阿谀谄媚,多是好的,若是主文谲谏,便說他什麼诋毀,什麼叛逆,不是斬首,就是滅族,所以揣摩迎合的佞臣,日多一日。到乾隆晚年,佥壬之徒,賄賂公行,乾隆帝只道是安富尊榮,威福無比,誰知暗地裏已伏著許多狐群狗dang,這狐群狗dang的首領,系是誰人?就是大學士和珅。

  無論皇qinguo戚,功臣文士,沒有一個及得來和珅的尊寵。乾隆帝竟一日不能離他,又把第十個公主,嫁他兒子豐紳殷德。未嫁時候,乾隆帝最愛惜十公主,幼時女扮男裝,常隨乾隆帝微行,乾隆帝又常帶著和珅扈駕。十公主見著和珅,叫他丈人,和珅格外趨奉。十公主要什麼,和珅便獻什麼。一日,同行市中,見yi鋪中挂著紅氅yi一件,十公主說了一聲好,和珅便向鋪中買來,費了二十八金,雙手捧與十公主。乾隆帝微笑,對著公主道:“你又要丈人破鈔。”十公主原是歡喜,和珅卻比十公主還要得意。這件故事,都人傳爲趣談,其實常人家的用人,也多是趨奉東家兒女,不足爲和珅責。後來十公主長成,就配了豐珅殷德,豐珅殷德比男妾差不多。和珅與乾隆帝竟作了兒女qin家。一個擡轎夫,寵榮至此,可謂古今罕聞。因此和跂肆行無忌,內外官僚,多是和珅dang羽,把攬政柄三十年,家內的私蓄,乾隆帝還不及他。他的美妾娈童,豔婢俊仆,不計其數。還有一班走狗,仗著和珅威勢,在京城裏面,橫沖直撞,很是厲害。禦史曹錫寶,爲了他家奴劉全,借勢招搖,家資豐厚,劾奏一本;乾隆帝令廷臣查勘,廷臣並不細查,只說錫寶風聞無據,反加他妄言的罪名。一個家奴,都參他不倒,何況和珅呢?

  一日,乾隆帝召諸王大臣入內,擬把帝位傳與太子,自己稱太上皇。諸王大臣,倒也沒甚驚疑,不過表面上總稱聖上康頤,內禅事還可從緩。獨和珅吃了一大驚,他想嗣王登位,未免失卻尊寵,急忙啓奏道:“內禅的大禮,前史上雖是常聞,然也沒有多少榮譽。惟堯傳舜,舜傳禹,總算是曠古盛典。但帝堯傳位,已做了七十三載的皇帝;帝舜三十征庸,三十在位,又三十余載,始行受禅。當時堯舜的年紀,都已到一百歲左右,皇上精神矍铄,將來比堯舜還要長壽,再在位一二十年,傳與太子,亦不算遲,況四海以內,仰皇上若父母,皇上多在位一日,百姓也多感戴一日,奴才等近沐恩慈,尤願皇上永遠庇護;犬馬尚知戀主,難道奴才不如犬馬麼?”情現乎詞。這番言語,說得面面圓到。從前的時候,和珅如何說,乾隆帝便如何行,偏這次恰是不從,也是和珅數到。只聽乾隆帝下谕道:“你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朕二十五歲即位,曾對天發誓,若得在位六十年,就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六十有零的年數。今蒙天佑,甲子已周,初願正償,何敢再生奢望?皇子永琏,不幸早世,惟皇十五子颙琰,克肖朕躬,朕已遵守家法,書名密緘,藏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現即立颙琰爲皇太子,命他嗣位;若恐他初登大寶,或致叢脞,此時朕躬尚在,自應隨時訓政,不勞你等憂慮。”和珅無詞可說,只得隨王大臣等一同退出,暗中複運動和碩禮qin王永恩等,聯名彙券,請乾隆帝暫緩歸政。乾隆帝仍把對天發誓的大意,申說一番,並擬定明年爲嘉慶元年,即饬禮部恭定典禮。

  于是內禅已決,禮部因內禅製度,乃是創例,清朝未曾行過,須要參酌古製,揆合時宜,定得冠冕堂皇,方餍乾隆帝的心目。巧于迎合。足足忙碌了一個月,才把內禅大典,錄奏聖裁。乾隆帝見得ti製尊崇,立批照行。先冊立颙琰爲皇太子,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貴妃爲孝儀皇後,位居孝賢皇後之次。候嘉慶元年元旦,舉行歸政典禮。和珅知事無可挽,忙到皇太子chu賀喜,說了無數恭維的話。偏這皇太子不甚喜歡,只淡淡的對答數語。和珅隨即辭退。馬屁拍錯了。皇太子傳進長史官,命嗣後和珅來見,不必……

清史演義第41回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41回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