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清史演義第71回上一小節]議貴之條,尚可量從末減,姑于萬無可貸之中,免其肆市。載垣、端華,均著加恩賜令自盡!肅順悖逆狂謬,較載垣等尤甚,本應淩遲
死,現著加恩改爲斬立決。至景壽身爲
戎,緘默不言,穆廕、匡源、杜翰、焦祐瀛,于載垣等竊權政柄,不能力爭,均屬辜恩溺職。穆廕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最久,班次在前,情節尤重。該王大臣等,擬請將景壽、穆廕、匡源、杜翰、焦祐瀛革職,發往新疆,效力贖罪,均屬咎有應得。惟以載垣等凶焰方張,受其鉗製,均有難于爭衡之勢,其不能振作,尚有可原。禦前大臣景壽,著即革職,加恩仍留公爵,並額驸品級,免其發遣。兵部尚書穆廕,著即革職,加恩改爲發往軍臺效力贖罪。吏部左侍朗匡源,署禮部右侍郎杜翰,太仆寺卿焦祐瀛,均著即行革職,加恩免其發遣。欽此。
是旨一下,即派肅王華豐,刑部尚書綿森,往宗人府逼令載垣、端華二人自殺。又派睿
王仁壽,刑部右侍郎載齡,至宗人府拿出肅順,至午門監斬。三人臨死時,都痛罵西太後及恭王弈。肅順越罵得厲害,索
連西太後曆史,背了一遍,方才就刑。自己失策,罵亦何益?三人已死,盈廷大吏,哪個還敢違忤母後?遂于十月甲子日,六齡幼主,在太和殿重行即位禮,受王大臣等朝賀。十一月朔日,奉兩宮皇太後,在養心殿垂簾聽政。同治元年二月十二日,皇帝在弘德殿入學讀書,特簡禮部尚書前大學士祁隽藻,管理工部事務前大學士翁心存,工部尚書倭仁,並翰林院編修李鴻藻授讀。嗣是清廷政治,都由兩宮太後主張,慈安後本無意訓政,垂簾後不過挂個名目,萬事都是慈禧專斷,慈安坐受其成。慈禧後煞是英明,用人行政,多有特識。東南軍務,專責成兩江總督曾
藩,令他統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並浙江全省軍務,所有四省巡撫提鎮以下,悉歸節製。這般重大的責任,自清朝開
以來,連皇
戚,都沒有受此異數。
藩是個漢員,獨邀朝廷重眷,豈不是慈禧太後的慧眼麼?
是時湖北巡撫胡林翼,自太湖還援湖北,收複黃州、德安等,積勞成疾,得咯血症,竟病殁武昌,遺疏薦李續宜爲代。朝旨即命續宜爲湖北巡撫。曾
藩以轄地太大,恐怕疏忽,特薦左宗棠督辦浙江軍務,奉旨令左宗棠赴浙剿賊,浙省提鎮以下,均歸左宗棠調遣,豈不是慈禧後的從谏如流麼?
只安徽知府吳棠,經慈禧垂簾後,累次超擢,不幾年竟授四川總督,這是未免私意。然古來漂母一飯,韓信猶報千金,慈禧幼年,受過吳公的大德,知恩報恩,乃是慈禧後的厚道,不足爲怪。圓明園內四春娘娘,後來竟不知下落,或說是發放出宮,或說是被慈禧死。大約
死一說,不足爲據。漢朝人彘,唐室醉妪,言者慘鼻,獨清宮恰未聞有此慘劇,也總算是慈禧的好
。
話休煩絮,這一段是敘西太後初政時行誼。且說曾荃克複安慶,滿擬沿江而下,直搗江甯,只濱江兩岸各要隘,駐紮的長毛,尚是不少,
荃會同楊載福
師,節節進剿,連克敵壘。長毛酋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賢,竄入江西,複陷瑞州。
藩飛檄鮑超赴援。鮑超兼程馳去,前面懸紅绫丈余,中間大書一“鮑”字,沿途經過,長毛望見“鮑”字旗幟,即紛紛逃去。秀成、世賢,還想與他對敵,無如部衆膽落,一戰即潰,被鮑超連破七十余營,驅逐出境。江西又報肅清。強弩之末,難穿魯缟。
荃聞江西已平,上遊安靖,遂與
藩會商,進攻江甯。
藩恐兵勇不足,令
荃回至湖南,添募鄉勇。奉旨賞
荃頭品頂戴,任浙江按察使,授鮑超浙江提督,恰是令他援浙的意思。浙江自張玉良收複後,長毛仍四擾不休,且因和春兵潰,蘇、常相繼淪陷,江浙交界的嘉興縣,至此也遭殃及。玉良率兵往援,連戰不利,退入杭城,屬縣多失守。李秀成、李世賢,又自江西入浙境,攻陷嚴州。玉良複自省城出剿,總算將嚴州克複。秀成等竄至湖州,城紳趙景賢,募集團勇,一陣擊退。李世賢走入江西,李秀成走入安徽。世賢被左宗棠擊敗,秀成被鮑超殺退,兩人仍竄入浙境,複陷嚴州及金華,順道浦陽江,從臨浦鎮攻蕭山、諸暨,勢如破竹,進據紹興,轉攻杭州。是時浙江巡撫,已改任王有齡,堅守兩月,援絕,乃齧指寫成血書,飛至安徽乞援。
藩注重江皖,不願分師,唯促左宗棠由贛赴浙,左軍未入浙境,省城已是不支。張玉良師至江幹,又被長毛列炮擊斃,城內糧盡援絕,遂致失守。
巡撫王有齡,將軍瑞昌,及總兵饒廷選,一概死難。
藩聞浙江被陷,自請嚴議,诏從豁免,反授他協辦大學士職銜;西太後權術,可愛可敬。並命左宗棠爲浙江巡撫,令與曾
藩統籌大局,亟圖補救等語。
藩感激異常,越思竭力報效,適朝旨因杭城陷沒,淞滬戒嚴,饬
藩派員防剿。
藩物
人材,又保舉一員大人物,看官道是誰人?就是後來的傅相李鴻章。鴻章字少荃,安徽合肥縣人,道光年間進士,曾任福建省道員。
藩聞他多才,招爲募賓,嘗疏請簡于江北,興辦淮揚
師,事未果行。至是因政府旁求將帥,遂薦他才大心細,勁氣內斂,堪膺封疆重寄,奉旨報可。
藩即令鴻章回募鄉勇,照湘軍成製,練淮徐兵丁,又選湘軍名將程學啓、郭松林,做他幫手。鴻章初出茅廬,悉心訓練,遂組成鄉勇一大隊,稱爲淮軍,作湘軍的後勁。淮軍出現。同治元年二月,鴻章率淮勇至安慶,
荃與弟
葆,亦率湘勇馳至,于是統轄東南的曾大帥,顯出生平絕大的抱負,調遣精兵猛將,分路出剿,進攻江甯的兵馬,歸
荃統帶,佐以楊載福、彭玉麟二路
師,規取江蘇的兵馬,歸李鴻章統帶,佐以黃翼升的
師;恢複浙江的兵馬,歸左宗棠統帶。另調廣西臬司蔣益澧,率所部至浙助剿;廬州一帶,歸多隆阿剿辦;甯
一帶,歸鮑超剿辦;李續宜已調撫安徽,穎州一帶,歸他戡定。數路大軍,統由曾大帥節製。余外還有淮上的袁甲三,揚州的都興阿,鎮江的馮子材,雖未經曾帥調遣,亦由曾帥統籌兼顧。正是馬援聚殿前之米,張華推局上之枰,金玦分頒,鐵騎四出,眼見得太平天
,要保不住了。好一部點將錄。
藩駐節安慶,居中指揮,軍書旁午,捷報飛傳。都興阿獲勝天長,左宗棠克複遂安,曾
荃、
葆,會合
陸各軍,一破長毛于荻港,再破長毛于望城崗,三破長毛于銅城閘。拔巢縣、含山縣、繁昌縣及和州,乘勢奪西梁山,複太平府城。彭玉麟入金柱關,襲據東梁山,收複蕪湖縣,與
荃合逼江甯。
多隆阿進攻廬州,擊敗四眼狗陳玉成,緣梯登城,玉成遁去……
清史演義第71回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