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頤和園開工,乃是光緒十一二年的時候,耗去經費,約不下三千萬金。這時帑支绌,三千萬金的巨款,從何而來?相傳是從海軍款項下,調撥過去。中法一戰,馬江敗績,閩海艦隊,喪亡殆盡,清廷因海氛日惡,決議大興海軍,整頓海防,將臺灣劃爲一省,改福建巡撫爲臺灣巡撫,原有福建巡撫事,歸浙閩總督兼管。並在北京設海軍衙門,命醇
王弈譞作爲總辦,弈劻、李鴻章作爲會辦,善慶、曾紀澤作爲幫辦。五大臣公同商酌,擬先從北洋入手,督練第一支海軍,擇定盛京旅順口,山東威海衛爲軍港。醇
王弈譞,本沒有海軍經驗,弈劻、善慶,不消說起,只有李鴻章、曾紀澤二人,素稱是究心洋務,曾紀澤又時常出使外洋,主持海軍的要人,自然要推李鴻章。但海軍問題,繁費得很,免不得要籌集巨資。鴻章苦心籌畫,接連奏請,朝上總是駁的多,准的少。巧婦難爲無米炊,妙手空空,如何興得起海軍?鴻章沒法,
自入觐,密探內廷意旨。當由太後身旁的寵監李蓮英,傳出消息,說是:“太後近年,有意靜居,擬造個園子,以便頤養,苦無的款可籌,時常煩躁,所以遇著各省籌款的事項,往往有駁無准。”鴻章沈吟一會,便與李蓮英附耳數語,蓮英點了好幾回頭。要造頤和園,恐亦是他慫恿出來。鴻章即回至天津,嗣凡有所奏請,無不照准。
看官!你道這位李伯爺,是什麼妙想?他與李蓮英定議,慾借海軍名目,責成各疆吏歲撥定款,就中提出一半,作了造園經費,一半作了海軍經費,兩事都可成就。確是籌款妙法。慈禧太後聞言欣慰,于是大興土木,把清漪園舊址,辟地建築,改名叫頤和園。造了兩三年,方才告竣。園中的樓臺殿閣,亭軒館榭,實是數不勝數。最著名的是樂壽堂正殿,即慈禧太後住所,規模很是壯麗。又有仁壽殿亦相仿佛,系召見王大臣。還有頤樂殿,是太後聽戲的地方,更造得窮工極巧。殿外就是戲臺,分上中下三層,上層顔曰慶演昌辰,中層顔曰承平豫泰,下層顔曰歡胪榮曝。將戲臺敘得更詳,作者之意可知。此外有知春亭,夕佳樓,芸碧館,藕香榭,養雲軒,瞰碧臺,寶雲閣,雲松巢,邵窩,貝阙,石舫,荇橋等佳境,無妙不臻,有美畢具。這園本倚萬壽山,泉清
秀,草長花香,山巅更建一佛香閣,軒廠華麗,上出雲霄。慈禧太後在園時,每日必登閣遊覽,俯瞰全園,氣象萬千。下有千步廊,曲折而下,直達殿門,所以往來甚便。曆述園中勝景,寫盡當時奢侈。園已告成,慈禧太後將移居園內,降了一道懿旨,即日歸政。醇
王弈譞,禮
王世铎,先後上疏,無非因帝年尚幼,懇請太後再行訓政數年。太後俯准所請,隨帶同光緒帝,幸頤和園,把內閣軍機
以下各機關,都遷入園內辦理,就是梨園子弟,也與官僚一同居住。直把官場作戲場。這也不在話下。
且說北洋海軍,辦了一二年,既集了好多經費,總要掩飾全耳目,購了幾只戰船,募了幾千艦隊,才報成立。奉旨派醇
王弈譞,到天津巡閱,肅毅伯李鴻章,即饬幹員辦差,布置行轅,務期完美。不料內廷又來了密函,由李鴻章展閱一周,忙召辦差的委員入內,叫他在行轅裏面,再布置一個房間。
製雖略遜一籌,裝飾須格外精雅,不得疏忽!委員不敢多問,只得小心辦理,一切鋪設,已覺妥當,方回轅禀報。經李伯爺自去察視,到了正廳,系預備醇
王居住,他倒不過大略一瞧,便算了事。轉入廂房,反留心檢點,那一件還嫌粗率,這一件更嫌簡慢。委員暗暗驚訝,私自揣測,究竟是何人來此居住,要這般仔細挑剔?我亦不解。但奉上司命令,不得不再行掉換。過了數日,醇
王已到碼頭,當由李鴻章
去迎迓,辦差的委員,亦隨同前去,留心窺伺。見李伯爺谒過醇
王後,即與醇
王旁邊的隨員,殷勤問話,很帶著謙恭樣子。委員未曾認識,嗣聞李伯爺稱他總管,方曉得是赫赫有名的太監李蓮英。從旁面寫入,比實敘還要厲害。醇
王與李蓮英,一齊上岸,直抵行轅,由李鴻章送入,周旋一番。又引李蓮英到廂房,滿口說是委屈,李蓮英左右一瞧,只淡淡的答了費心二字。宿了兩宵,醇
王臨場校閱,李蓮英隨侍在後,當由李鴻章傳出軍令,饬海軍會
。艦隊排樯而至,或分或合,或縱或橫,映入醇
王眼簾中,只覺得整齊錯落,如火如荼。無異盲人。閱畢,極力褒獎。李鴻章只是拈須微笑。這一笑恰有微意。又過數天,醇
王與李蓮英,方辭別回京。這次閱
,又糜費了許多銀兩,李蓮英
又須安置妥貼,一古腦兒在海軍裏報銷,連委員都是瞠目伸
。
李蓮英回京後,威勢愈盛,宮中稱他九千歲。禦史朱一新,偏呆頭呆腦的奏了一本,內有“李蓮英隨醇王閱兵,恐蹈唐朝監軍覆轍”等語。慈禧後勃然震怒,立命降級,調補主事。這旨下後,還有那個敢沖撞李蓮英?一班蠅營狗鑽的人物,總教鑽入李總管門路,不怕沒有官做。轉眼間已是光緒十四年,光緒帝年已十八,大婚期屆,冊立皇後。這皇後是誰家淑女?說將起來,又與慈禧後大有關系。從前立同治皇後時,慈禧後的主張,原是屬意鳳秀的女兒。旋由東太後決立年長,因把崇绮女爲皇後,後來常與慈禧後反對,至死方休。這次光緒帝又要立後,慈禧後自然加意揀選。她想胞弟桂祥,曾任副都統,生有一女,與光緒帝年紀相仿,遂與光緒帝指婚。是年十月間,特降懿旨,立副都統桂祥女葉赫那拉氏爲皇後,並選侍郎長敘兩女,備作妃嫔。次年二月,光緒帝大婚,一切排場,與前代略同,小子若再敘述,筆意未免重複,不如概從簡略。大婚禮畢,即封長敘長女那拉氏爲瑾嫔,次女爲珍嫔。慈禧後即下谕撤簾。歸政典禮,雖是照同治朝依樣舉行,總要另畫一個葫蘆,費點手續。況慈禧後是個喜歡熱鬧的人,踵事增華,自在意中。歸政後連加太後徽號,于“慈禧端祐康頤昭豫莊誠”外,添了“壽恭欽獻”四字,湊成了十四個。慈禧後喜溢眉宇,格外暢適。又因中外無事,沒甚牽挂,遂率同李蓮英等,頤養園中,或是登山,或是遊湖,或是聽戲,或是抹牌,有時隨作書畫,消遣光
。皇後本不善書,經慈禧太後指教,亦能了悟草法,得心應手。後來能書擘窠大字,嘗自署齋名,叫作延春閣。她本是慈禧後侄女,平時能得慈禧歡心,因此慈禧遊玩,常令皇後隨從。慈禧後既有可意的內侍,又有如願的佳婦,左右侍奉,正是快樂得很。
忽由河道總督吳大澄,呈上奏折,乃是請尊醇王稱號,善拍馬屁!內稱醇
王督辦海軍,功績卓著,且自爲帝父,應予尊崇。先引孟子“聖人……
清史演義第83回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