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蔡東藩>清史演義>第95回

《清史演義》第95回

蔡東藩作品

  卻說粵東西兩省,自洪楊蕩平後,尚有余dang孑遺,當時雖幸逃xing命,本心終是未改,隱名韬姓的溷了幾年,聯絡幾個老朋友,免不得又來出頭。什麼三點會,三合會,統是藏著洪天王的姓,想與洪天王複仇。革命dang人,利用這班會dang,密與通信,叫他起事,因此廣東韶平縣的會dang,攻黃岡協鎮衙門;惠州府的會dang,謀變七女湖;欽州的會dang,也聞風踵起,攻陷防城。只是烏合之衆,終究不能濟事。革命dang聯絡會dang,也太覺拉雜。官兵一出馬,兩三仗便把會dang擊敗,四散逃走。清廷以爲癬疥微疾,不足深慮,獨直督袁世凱,以內憂外患,交迫而起,奏請實行立憲。鄂督張之洞,以各校學生,日趨浮囂,好談革命,奏請設存古學堂,冀挽頹風。一促維新,一擬存古,看似兩岐,實是同一般用意。清廷遂召兩督入京,統補授軍機大臣,另下诏化除滿漢畛域,令內外各官條陳辦法。當下各官吏應诏陳言,有說宜許滿漢通婚,有說要實行立憲,籌定年限。慈禧太後,倒也無乎不可,遂改考查政治館爲憲政編查館,叫他按年籌備。憲政編查館諸公,遂提出九年的期限,擬自光緒三十四年起,至四十二年止,將預定各事,陸續辦齊,按年列表,上陳慈鑒。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奈何?奉谕:“逐年籌備事宜,照單察閱,統是立憲要政,必須秉公認真,次第推行”雲雲。宮廷中的意見,總道是谕旨疊下,可以銷弭隱禍,籠絡人心,徒托空言,何濟于事?偏偏民情愈奮,民氣益張。蘇浙兩省,爲了滬杭甬鐵路,決議自辦,拒絕英guo借款;山西人爲了外人開礦,有失利權,決立礦務公司,力圖抵製;安徽又開鐵礦大會,協爭江浙鐵路借款,並力請自辦浦信鐵路;廣東人因外務部許稅司管理西江捕權,會議力爭。這一樁,那一件,都來與政府交涉。軍機chu的王大臣,及各部堂官,忙得日無暇晷,磋磨又磋磨,調停複調停,方才敷衍過去。

  忽聞廣西鎮南關,又有革命dang攻入,奪去右輔山炮臺三座。有旨切責桂撫,令他指日克複。桂撫連忙調兵派將,運械輸糧,與革命軍對壘。官兵的饷械,陸續前來,革軍的饷械,只是孤注。相持了好幾日,革軍已是械盡糧空,沒奈何仍走外洋。桂撫遂上折報功,有幾個有運氣的將士,升官蒙賞,又沐了好些皇恩。這些甜味兒也要吃完了。

  勉勉強強過了一年,已是光緒三十四年了。過年的時候,宮中照例慶祝,又有一番熱鬧。初十日是皇後千秋節,除太後皇帝外,衆人統向皇後祝壽。元宵這一日,花燈絢彩,煙火幻奇,宮中複另具一番景se。不意日本公使,來了一個照會,內稱粵海關擅扣汽船,侮辱guo旗,要求外務部賠償損失,嚇得外務部瞠目結she,正擬拍電去粵,粵省的大吏,已有電文傳到,照電譯出,系日本汽船二辰丸私運軍火,接濟民dang,由粵海關查出,搜得槍枝九十四箱,子彈四十箱,當將二辰丸扣留,卸去日本guo旗。外務部據事答複,偏偏日使不認,硬要同清廷嘔氣,彼此she戰了一回,日使竟取出強權手段,慾以武力對待。外務部無如彼何,只好事事應允,釋船懲官,賠款謝罪,才算了結。強guo有公理,弱guo無公理,可爲一歎。粵民大憤,擬停止日貨交易,日使又強迫外務部,令粵督嚴禁,中guo人虎頭蛇尾,五分鍾熱心,不久即消滅淨盡,日貨仍充塞街中了。我同胞聽著。

  那時西陲的廓爾喀尼泊爾兩guo,恰遣使入貢,達賴喇嘛,前次避入庫倫,至是聞英藏案結,回至西甯,亦上表入觐。太後特旨嘉許,命地方官優禮相待。到京後,賜居雍和宮,加封爲誠順贊化西天大善自在佛。徒事羁縻,不足以服達賴。會太後誕辰將至,便留達賴替他祝壽,自己暢遊頤和園萬壽山,圖個盡歡。大約自己亦知不永。到了萬壽期內,城內正街,裝飾一新,宮中設一特別戲場,演戲五日,這是拳匪以後第一次盛典。達賴喇嘛亦帶領屬員,向太後叩祝,外guo使臣,各遣員祝賀。只光緒帝已經抱病,不能率王大臣行禮,但于萬壽日早晨,由瀛臺至儀銮殿,勉強拜祝。太後見他顔se憔悴,形容枯槁,亦未免動了慈心,命太監扶掖上轎,令帝回入瀛臺。是日下午,太後挈後妃福晉太監等,泛舟湖中,天氣晴和,湖光一碧,太後老興勃發,命妃嫔福晉等,改著古yi,扮做龍女善男童子,李蓮英扮韋馱,自己扮觀音大士,拍一照相,留作紀念。七十余年的曆史,統作幻影觀可也。遊至日暮,興盡方歸。歸途中涼風拂拂,侵入肌骨,又多吃ru酪蘋果等物,竟至病痢。翌日尚照常理事,批閱奏折多件。又越日,太後皇帝都不能禦殿。達賴聞太後染疾,呈上佛像一尊,禀稱可鎮壓不祥,應速往太後萬年吉地,妥爲安置。太後喜甚,病幾少瘥。翌日仍禦殿,召見軍機大臣,命慶王送佛像至陵寢。慶王聞命,遲疑一會,才奏稱:“太後皇上,現皆有病,奴才似不便離京。”太後道:“這幾日中,我不見得就會死,我現在已覺得好些了。無論怎樣,你照我話辦就是。”慶王不敢違旨,始奉佛像去訖。次日,太後皇帝同禦便殿,直隸提學使傅增湘陛辭,太後道:“近來學生,思想多趨革命,此等頹風,斷不可長。你此去務盡心力,挽回末習方好。”言下頗爲傷感,傅增湘應令趨退,太後即宣召醫官入內診病。

  自是光緒帝不複視朝,太後亦休養宮中,未曾禦殿。禦醫報告兩宮病象,均非佳兆,請另延高醫診視。軍機chu特派員請慶王速回,一面增兵衛宮,稽查出入,伺察非常。慶王接信,兼程入京,一到都下,聞光緒帝病重,太後已擬立醇王子溥儀爲嗣,當下入宮谒見太後。太後即向慶王道:“皇上病重,看來要不起了。我意已決,立醇王子溥儀。”慶王道:“就支派上立嗣,溥倫是第一個應繼,其次還是恭正溥偉。”太後道:“我意已定,不必異議。從前我將榮祿的女兒,與醇王配婚,便等她生下兒子,立爲嗣君,報榮祿一生的忠心。榮祿當庚子年防護使館,極力維持,guo家不亡,全仗彼力。那個主張攻使館,請太後下一轉語來。今年三月,曾加殊恩與榮祿妻室,現已饬迎醇王子溥儀入宮,授醇王爲監guo攝政王了。”慶王聞言,暗想木已成舟,無可再說,便道:“太後明見,想亦不錯。”太後又道:“皇上終日昏睡,清醒時很少,你去看他一看,倘或醒著,可將此意傳知。”

  慶王便轉至瀛臺,到光緒帝寢榻前,但見光緒帝雙目睜著,氣喘籲籲,瘦骨不盈一束。榻下只有一兩個老太監,充當服役,連皇後瑾妃都不在側,未免觸景生悲,暗暗墮淚。當時請過了安,光緒帝亦兩淚含眶,便有氣無氣的向慶王道:“你來得很好!我已令皇後往禀太後,恐不能……

清史演義第95回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95回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