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民國演義第11回上一小節]磋商月余,俄公債票得在俄比銀行發行,日本公債票得在日法銀行發行。至日、俄提出的滿、蒙問題,雖未公認,卻另有一種條件訂就,系是六
銀行團中,有一
提出異議,即可止款不借,此條明明爲日、俄留一余地,若對于中
,須受六銀行監督,須用鹽稅抵押。
彼此議定,正要照會中,適中政府致書銀行團,再請墊款三百萬兩,否則勢不及待,另籌他款,幸勿見怪。銀行團見此公文,大家疑爲強硬,恐有他
運動,即忙複書承認,即日支給。也受了中
的賺,但得握債權,總占便宜。中政府複得墊款。及挨過了好幾天,六
銀行團,遂相約至外交部,與外交總長陸征祥晤談,報告銀行團成立。越日,又與陸、熊兩總長開議借款情形。陸總長已探悉巴黎會議,所定條件,厲害得很,遂與熊總長密商,只願小借款,不願大借款,熊總長很是贊成,當下見了銀行團代表,便慨然道:“承貴銀行團厚意,願借巨款,助我建設,但敝
政府,因債款已多,不敢再借巨項,但願仿照現在墊款辦法,每月墊付六百萬兩,自六月起,至十月止,仍照前約辦理便了。”看官!你想六
銀行團,爲了中
大借款,費盡
,無數周折,才得議妥,誰料中
竟這般拒絕,反白費了兩月心思,這班碧眼虬髯的大人物,哪肯從此罷休,便齊聲答道:“貴政府既不願再借巨款,索
連墊款也不必了。索
連六百萬墊款,也還了我罷。”陸、熊兩總長也自以爲妙計,那外人的手段,卻來得更辣。陸總長忙答辯道:“並非敝
定不願借,但貴銀行團所定條件,敝
的人民,決不承認,
民不承認,我輩也無可如何,只好請求墊款,另作計劃罷了。”銀行團代表,見語不投機,各負氣而去。陸、熊兩總長以交涉無效,擬與唐總理商議一切。唐總理已因病請假,好幾日未得會敘,兩人遂各乘馬車,徑至唐總理寓所。名刺方入,那阍人竟出來擋駕,且道:“總理往天津養病去了。”去得突兀。兩人不禁詫異,便問道:“何日動身,爲何並不見公文?”阍人只答稱去了兩日,余事一概未知,兩人方怏怏回來。
看官!你道這唐總理如何赴津,當時京中人士,統說是總理失蹤,究竟他是因病赴津呢?還是另有他事?小子得諸傳聞,唐總理的病,乃是心病,並不是什麼寒熱,什麼虛痨。原來唐總理的本旨,以中既行內閣製,所有
家重政,應歸
務員擔負責任,因此遇著大事,必邀同
務員議定,稱爲
務會議。偏偏各部總長意見不同,從唐總理就職後,開了好幾次
務會議,內務總長趙秉鈞,未見到會,就是陸海軍總長,雖然列席,也與唐總理未合,只有教育總長蔡元培、司法總長王寵惠、農林總長宋教仁,與唐總理俱列同盟會,意氣還算相投。又有工商次長王正廷,因陳其美未肯到京,署理總長,也與唐不相反對。交通總長施肇基,與唐有姻戚關系,自然是
交融。此外如外交總長陸征祥,是一個超然派,無論如何,總是中立。財政總長熊希齡是別一
派,異視同盟會,爲了借款問題,亦嘗與唐總理龃龉,恐非全爲
見。唐總理已是不安,而且總統府中的秘書員、顧問員,每有議論,經總統承認後,又必須由總理承認,方得施行,否則無效,那時這班秘書老爺,顧問先生,都說總統無用,全然是唐總理的傀儡。看官!試想這野心勃勃的袁項城,豈肯長此忍耐,受製于人?況前此總理一職,有意屬唐,無非因唐爲老友,足資臂助,乃既爲總理,偏以背道分馳,與自己不相聯屬,遂疑他爲傾心革
,
懷猜忌。其實唐本袁系,不過爲責任內閣起見,未肯阿谀從事,有時與老袁敘談,辄抗爭座上,不爲少屈。老袁左右,每見唐至,往往私相告語道:“今日唐總理,又來欺侮我總統麼?”後來斷送老袁的生命,也是若輩釀成。
一夕,唐谒老袁,兩下裏爭論起來,老袁不覺勃然道:“我已老了,少川,你來做總統,可好麼?”唐本粵人,字少川,老袁以小字呼唐,雖系老友習慣,然此時已皆以總統總理相呼,驟呼唐字,明明是滿腹怒意,借此少泄,語意尤不堪入耳,氣得唐總理瞠目結,踉跄趨出,乘車回寓。冤冤相湊,距總統府約數百步,忽遇衛隊數十人,擁護一高車驷馬的大員,吆喝而來。唐車趨避稍遲,那衛隊已怒目揚威,舉槍大呼道:“快走!快走!不要惱了老子。”
唐不待說畢,忙呼車夫讓避。至大員已過,便問車夫道:“他是何人?”車夫道:“他是大總統的拱衛軍總司令段大人。”唐總理笑道:“是段芝貴麼?我還道是前清的攝政王。”牢騒之至。既而回至寓中,不由的自歎道:“一個軍司令,有這麼威風,我等身爲文吏,尚想與統率海陸軍的大總統,計較長短,正是不知分量了。我明日即行辭職,還是歸老田間罷。”樂得見幾。繼又暗忖道:“我友王芝祥,將要到京,來做直隸都督,他一到任,我的心事已了,便決計走罷。”
原來北通州人王芝祥,曾爲廣西藩司,廣西獨立,芝祥爲桂軍總司令,率兵北伐。及到南京,南北已經統一,唐紹儀南下組閣,舊友重逢,歡然道故,自不消說。直隸代表谷鍾秀等,時在南京,願舉芝祥爲本省都督,浼唐入白袁總統。唐返京,即與老袁談及,袁已面許,乃電促芝祥入京。唐總理正待他到來,所以有此轉念。過了數日,芝祥已在江南,遣還桂軍,入京候命。唐總理與王見面,自然入詢老袁,請即任王督直,發表命令。哪知袁總統遞示電文,乃是直隸五路軍界,反對王芝祥,不令督直。又是老袁作怪。唐總理微哂道:“總統意下如何?”袁總統皺眉道:“軍界反對,如何是好;我擬另行委任便了。”唐總理道:“軍人幹涉政治,非民幸福。”老袁默然不答。唐總理立即辭出,到了次日,即由總統府發出委任狀,要唐總理副署蓋印。唐總理取過一瞧,系命王芝祥仍返南京,遣散各路軍隊,不由的憤憤道:“老袁欺人太甚,既召他進京,又令他南返,不但失信芝祥,並且失信直人,這等亂命,我尚可副署麼?”言已,即將委任狀卻還,不肯副署。嗣聞老袁竟直交王芝祥,芝祥即往示唐總理。唐總理益憤懑道:“君主立憲
,所發命令,尚須內閣副署,我
號稱共和,仍可由總統自主麼?我既不配副署,我在此做甚麼?”芝祥去後,即匆匆收拾行囊,待至黎明,竟出乘京津火車,徑赴津門去了。小子有詩詠唐總理道:
辭官容易做官難,失職何如謝職安。
雙足開名利鎖,津門且任我盤桓。
唐總理赴津後,如何結果,且看下回說明。
----------
本回敘述墊款,爲下文善後大借款張本。外款非不可借,但今日借債,明日借債,徒爲一班武夫所壟斷,滿貯囊橐,逍遙自在,鐵血之光,化作金錢之氣,徒令全人民,疊增擔負。讀史至此,轉歎革命偉人,日言造福,不意其造禍至于如此也。袁總統心目中,且以依賴外債爲得計,意謂外債一成,衆難悉解,受謗者他人,而受益者一己,方將盡以英鎊、美元、馬克、佛郎爲資料,買收武夫歡心,擁護個人權力,亦知上下爭利,不奪不餍乎?唐總理就職,未及百日,即與老袁未協,飄然徑去,唐猶可爲自好士,然一番奔走,徒爲袁總統作一傀儡,唐其未免自悔欤?
《民國演義》第11回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12回”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