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回書中,敘到歐戰發生,中宣告中立,日本興兵至膠州灣,攻打德
租占的青島。青島原有德兵駐紮,約不過一二千人,明知衆寡不敵,守不住這個青島,但若拱手讓人,殊不甘心。膠州總督,系管轄青島的德將,職守所在,當即下令拒敵。德人雖敗,勇力可嘉。日本兵艦,未能直入膠州灣,遂由龍口登岸,進兵濰縣西境,抄入青島背後,以便腹背夾攻。惟龍口、濰縣等
,完全是中
領土,日兵進境,明是侵犯中立條規,袁政府與他交涉,他只自由行動,不肯撤回,但說是攻取青島,仍爲中
幫忙,俟得青島後,當完全交還中
。看官!你想天下人有這等俠義麼?同是中
人,尚且爭權奪利,互阋不休,況中日不相聯屬,怎肯把
心積慮的青島謀取到手,還要完璧歸趙呢?透徹之至。袁總統聰明過人,豈有不曉得的道理?惟勢力既不及日本,更且想仰仗日人,贊助帝製,那時只好模糊過去,不過與日人劃一戰線,讓他數十裏中立地面,聽令出入,戰線以外,不得運兵。日人得了運兵路徑,已是心滿意足,當與袁政府約定,仗著一
銳氣,夾攻青島。德兵多方防守,相持至三月有余,兩造傷亡,恰也不少。畢竟德人勢孤力弱,弄得饷盡援絕,無法可施,不得已懸旗乞降,好好一個青島,由德人經營十多年,建築完固,至此
際紛爭,竟被日人乘間占去了。爲好拓地者作一棒喝。
袁總統也無心過問,按日裏收攬大權,規複專製,所有新頒章程,又增添了若幹條。就中有立法院組織法,及地方自治試行條例,名目上是改良舊製,維持共和,其實是徒有虛名,掩飾人目。當時有一個在京人員宋育仁,居然倡議複辟,慾請出宣統帝來,仍登大寶。爲文武二聖人先聲。會被袁總統聞知,即下一申令,說他邪詞惑衆,紊亂憲,著即驅逐回籍。就是王闿運、勞乃宣等,主張君主立憲,袁總統尚滿口共和,自謂帝王總統,均非所願。誰知他口是心非,暗地裏卻著著進行,到了三年十二月終旬,先改定大總統選舉法,公布出來,錄述如後:
[[大總統選舉法]]
第一條 有中華民籍之男子,完全享有公權,年滿四十歲以上,並居住
內滿二十年以上者,有被選舉爲大總統資格。
第二條 大總統任期十年,得連任。
第三條 每屆行大總統選舉時,大總統代表民意,依第一條所定,敬謹推薦有被選舉爲大總統資格者三人。
前項被推薦者之姓名,由大總統先期敬謹書于嘉禾金簡,钤蓋
玺,密貯金匮于大總統府,特設尊藏金匮石室尊藏之。
前項金匮之管鑰,大總統掌之。石室之管鑰,大總統及參政院院長務卿分掌之,非奉大總統之命令,不得開啓。
第四條 大總統選舉會,以下列各員組織之:
一 參政院參政 互選五十人。
二 立法院議員 互選五十人。
前項各款之互選,用記名連記投票法,以得票較多數者爲當選,由內務總長監督之。
屆組織大總統選舉會,立法院在閉會期內時,以在京議員之名次在前者五十人,爲大總統選舉會會員。
第五條 大總統選舉會,由大總統召集,于每屆選舉期前三日以內組織之。
第六條 大總統選舉會,以參政院議場爲會場,以參政院院長爲會長。
參政院院長,如系副總統兼任,或有其他事故時,以立法院議長爲會長。
第七條 選舉大總統之日,大總統敬謹將所推薦有被選舉爲大總統資格者之姓名,宣布于大總統選舉會。
第八條 大總統選舉會,除就被推薦三人投票外,得對于現任大總統投票。
第九條 選舉大總統,以會員四分之三以上到會,用記名單名投票法。得票滿投票人總數三分之二以上者爲當選。若皆不足當選票額時,就得票多數之二人行決選,以得票較多數者爲當選。
第十條 每屆應行選舉大總統之年,參政院參政,認爲政治上有必要時,得以三分之二以上之同意,爲現任大總統連任之議決,由大總統公布之。
第十一條 大總統任期未滿,因故去職時,應于三日內組織大總統臨時選舉會。
臨時選舉未舉行前,大總統職權,由副總統依約法第二十九條之規定代行之。如副總統同時因故去職,或現不在京,及有其他事故,不能代行時,由務卿攝行其職權。但第三條第一項第二項所規定之職權,不得代行或攝行。
第十二條 屆行臨時選舉之日,由代行或攝行大總統之職權者,咨行大總統臨時選舉會會長,指任會員十人,監視開啓尊藏金匮石室,恭領金匮到會,當衆宣布。就被推薦三人中,依九條之規定,投票選舉。
第十三條 現任大總統連任,或當選大總統繼任,均應于就職時,爲下列之宣誓。
余誓以至誠遵守憲法,執行大總統之職務,謹誓。
憲法未公布施行以前,前項誓詞,須聲明遵守約法。
第十四條 副總統之任期,與大總統同。任滿時,由連任或繼任之大總統推薦有第一條資格者三人,准用選舉大總統之規定行之。
第十五條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本法施行之日,中華民二年十月五日所宣布之大總統選舉法廢止之。)
依這選舉法看來,是大總統一任十年,且得連任,或一次或兩次三次,並未明定限製。試想做了大總統,已是年滿四十,人生上壽,不過百年,若連任數次,便是終身爲大總統了。釋明上文第一,二,七,八,十三各條。後任的大總統,須由前任的大總統推薦三人,署名金簡,密貯金匮,將來選舉後任大總統時,除對于現任大總統,得票選舉連任外,只有金簡中所寫的姓名,可以選舉,此外不能羼入,照此製度,明明是總統得以世襲,如袁總統有子十余人,他若寫著三個兒子的姓名,藏將起來,俟後任選舉,總要把他三個兒子中,選出一人,否則惟有老袁永遠活著,仍歸他連任下去,別人是永世無望了。釋明上文第三及十二各條。小子曾記前清雍正年間,雍正帝定立儲法,默選儲君,書名納匣,藏在正大光明殿額的後面。袁總統做過前清大員,想是熟悉掌故,所以把雍正成製,抄襲了來。以袁總統比雍正帝,鸷相似,而膽略尚恐未逮。還有一篇告令,說明改正選舉法,實爲總統絕續時,預防爭亂起見,小子也似信非信,只好付諸阙如。惟總統選舉法,既已改定,袁總統應如法照行,他便就意中所愛的三人,書藏金匮,或說是黎元洪、徐世昌及袁大公子克定,或說是克定、克文、克良、克端等類,統是袁家公子。大約此說近是。但袁總統素好秘密,書藏時無人在……
民國演義第41回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