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籌安會發起,共有六人,這六人爲誰?第一個姓楊名度,第二個姓孫名毓筠,第三個姓嚴名復,第四個姓劉名師培,第五個姓李名燮和,第六個姓胡名瑛。楊度是前清保皇中翹楚,與康有爲、梁啓超等向是好友,革命以後,複夾入民
裏面,嗣複得老袁信任,充參政院的參政。孫毓筠是革命健兒,辛亥一役,曾在安徽地方,出過風頭,癸醜後,組織政友會,與
民
離關系,也充參政院參政的頭銜。嚴復是素通英文,兼長漢文,從前翻譯西書,很有名望,因他是福建侯官縣人,嘗呼他爲嚴侯官,此次袁總統創設參政院,采訪通才,就把他網羅進去。劉師培前名光漢,博通說文經學,上海《
粹叢報》中,嘗見他的著作,確是有些根底,袁總統也特地招徕,命他參政。李燮和乃陸軍中將,革命時攻打南京,他曾與列。還有一個胡瑛,嘗隨宋教仁厮混幾年,不知何故變志,也投入袁氏幕中。各敘履曆,回應上文不新不舊亦新亦舊二語。這六人結做寅僚,鎮日裏聚首一堂,不是談風月,就是論時事。可巧總統府中,有一位外
顧問官,系是美
有名的博士,叫做古德諾,他倡出一篇大文,曆言民主政
,不及君主政
。何不條陳本
,乃來倡導中
耶?楊度見了此文,得著依據,正好隨聲附和,借酬寵遇,當與孫毓筠、嚴復等五人,秘密商量,乘此出點風頭,做一回掀天震地的事業。孫毓筠、嚴復等相率贊成,大家靠著十年芸窗的工夫,互湊幾句強詞奪理的文字,不到半日,已將宣言書及入會章程統行擬定,其詞雲:
我辛亥革命之時,
中人民,激于情感,但除種族之障礙,未計政治之進行,倉猝之中,創立共和
,于
情之適否,不及三思。一議既倡,莫敢非難,深識之士,雖明知隱患方長,而不得委曲附從,以免一時危亡之禍,故清室遜位,民
創始,絕續之際,以至臨時政府正式政府遞嬗之交,
家所曆之危險,人民所感之困苦,舉
上下,皆能言之,長此不
,禍將無已。近者南美中美二洲共和各
,如巴西、阿根廷、秘魯、智利、猶魯衛、芬尼什拉等,莫不始于
爭,終成戰禍。葡萄牙近改共和,亦釀大亂,其最擾者,莫如墨西哥,自爹亞士遜位之後,幹戈迄無甯歲,各
魁,擁兵互競,勝則據土,敗則焚城,劫掠屠戮,無所不至,卒至五總統並立,陷
家于無政府之慘象。我
亦東方新造之共和
,以彼例我,豈非前車之鑒乎?美
者,世界共和之先達也,美人之大政治學者古德諾博士,即言世界
,君主實較民主爲優,而中
則尤不能不用君主
,此義非獨古博士言之也,各
明達之士,論者已多,而古博士以共和
民,而論共和政治之得失,自爲深切明著,乃亦謂中美情殊,不可強爲移植。彼外人轸念吾
者,且不惜大聲疾呼,以爲吾民忠告,而吾
人士,乃反委心任運,不思爲根本解決之謀,甚或明知
勢之危,而以一身毀譽利害所關,瞻顧徘徊,憚于發議,將愛
之謂何?
民義務之謂何?我等身爲中
人,民
之存亡,即爲身家之生死,豈忍苟安默視,坐待其亡?用特糾集同志,組成此會,以籌一
之治安。將于
勢之前途,及共和之利害,各攄所見,以盡切磋之義,並以貢獻于
民。
中遠識之士,鑒其愚誠,惠然肯來,共相商榷,中
幸甚。發起人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
[[附籌安會章程]]
第一條 本會以發揮學理,商榷政論,以供民之研究爲宗旨。
第二條 願充本會會員者,須具入會願書,由本會會員四人以上之介紹,理事長之認可。
第三條 本會置理事六人,由發起人暫任,並互推理事長一人,副理事長一人。
第四條 本會置名譽理事若幹人,參議若幹人,由理事長推任。
第五條 本會置幹事若幹人,由理事推任之,其事務之分配,隨時酌定。
事務所暫設北京石驸馬大街。
宣言書及章程,統已備齊,當即推楊度爲理事長,孫毓筠爲副,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四人爲理事,就在預定地點,設立事務所,新開場面,懸起一塊招牌,就是“籌安會”三大字。京內人民,還是莫明其妙,看那籌安會招牌,只道中果然出了偉人,能把這風雨飄搖的民
,籌劃的安安穩穩,倒也是千載一時的盛遇。後來看到宣言書,才識會中宗旨,要想改革
,把袁大總統舁上臺去,做一個革命大皇帝,于是一傳十,十傳百,統說這個籌安會,是産出皇帝的私窠子,將來是凶是吉,尚難分曉。正在疑義未定的時候,那京中已是警吏如林,不准他街談巷議,稍一漏言,便牽入警局,請他坐在拘留所中,多則幾十天,少亦三五天,小百姓營業要緊,自然不敢多言,免滋禍祟。想袁氏應曰,余能弭謗矣,乃不敢言。有一班癡心妄想的人物,紛紛入會,都想做點投機事業,希圖後來富貴。還有京內的新聞紙,什麼《民視報》,什麼《亞細亞報》,統爲籌安會鼓吹,煌煌大字,逐日照登。隔了幾日,忽由《順天時報》中,載出一篇賀振雄上肅政廳呈文,略雲:
爲擾亂政,亡滅中華,流毒蒼生,贻禍元首,懇請肅政廳長代呈大總統,嚴拿正法,以救滅亡而謝天下事。竊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奴誤
,人得而誅,我古神州四千余載,君主相傳,幹戈擾攘,萬民塗炭,四海瘡痍,稽披曆史,至爲寒心。自唐、虞揖讓,天下讴歌,暨湯、武征誅,人民殺伐,
無甯歲,民無安時。七雄相並,五霸競爭,秦吞六
,漢約三章,王莽出,光武興,曹
稱雄,司馬逞智,南北六朝,梁、唐五代,陳後主,隋炀帝,武則天,安祿山,宋太祖,元世宗,明朱氏,清覺羅,各代君主,而今安在?惟留禍害,傳染中華。自古愚人,相爭相奪,稱帝稱王,因一時昏迷不悟,徒博眼前虛榮,而遺子孫實禍,誠可憐而可哀也。在昔閉關時代,相爭相奪,猶是一家,今則環海交通,群雄眈視,一召滅亡,萬劫難複。叔寶余無心肝,何至于此?吾民
共和創造,未及五載,而沙場血漬,腥臭猶聞,人民痛苦,呻吟未已,我大總統手創共和,力任艱巨,四年以來,宵
旰食,劍寢履皇,維持
政,整理軍務,削平內亂,
睦外交,不知耗多少心血,費幾許精神,始克臻此治理。現方籌備
會,規定法院,整饬吏治,澄肅官方,惟日孜孜,不遺余力,民生
計,漸有秩序,四年之間,
是已經大定。內外官吏,誠能以
家爲前提,輔弼鴻猷,綏厥中土,
力日見其發展,
基日見其鞏固。而謂吾中
不適于共和,不能不用君主政
,真狗彘不食之語也。吾敢……
民國演義第45回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