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武俠小說>雲中嶽>劍壘情關>第二章 西行路上無敵手

《劍壘情關》第二章 西行路上無敵手

雲中嶽作品

  關外也設了衛,哈密衛,赤斤蒙古衛,罕東衛,沙州衛,罕東左衛,名義上,guo境遠及土魯番與羅布泊一帶,但這些衛的官、兵、民,都不是漢人,而是蒙古人回人,時叛時服,也常互相仇殺,大明皇朝的政令,在這一帶經不起考驗。以哈密衛來說,衛境東起星星峽,西與土魯番接壤,周圍三千裏,其中只有八城,人種有三,蒙古、畏兀兒(回纥),回回(指西域一帶回教之各種族,與回纥人有別)三種,以蒙人掌大權。酋長由大明皇朝封爲忠順王,但實力卻由畏兀兒掌握。這些人你砍我殺,時叛時服,朝廷雖派有三五個漢官輔佐忠順王,卻不起作用。哈密衛既然位于西城要道,也是西域的門戶,朝廷設有通事館有不少通事,譯字生,以便接待西域各guo的貢使,西域各guo貢使必須先至哈密衛辦理手續,取得符印勘合,方許入嘉峪關。可是,哈密衛叛亂時起,亂七八糟,劫掠貢使的事件層出不窮,朝廷也就因此而不時下令封貢(關閉嘉峪關)不接納貢使,也因此一來,各guo遷怒哈密衛,也就經常肆行報複,十分混亂。

  要將這些地方認爲是大明皇朝的實際版圖,似乎太過牽強,不如說是三不管弱肉強食地帶,倒還恰當些。

  當然,大明皇朝的官兵不是不出嘉峪關以西,建guo初年設衛,便有兵馬到達哈密。爾後哈密一再發生暴亂,朝廷也曾經多次發兵平亂,但像是過境的旅客,來去匆匆,近數十年來,再也沒有官兵前來了,只有使者往來,朝廷不過問這些關外人民的死活,也就可以看出大明皇朝的guo運正在每況愈下一步步走下坡啦!

  肅州東北五十裏,邊牆南角有一座大堡,叫下古城堡。這裏邊牆北行,便是三不管地帶。東北有一條小徑,五十裏到金塔寺城。金塔寺城有少數官兵駐守,但寇至即撤,往北十裏地,便是廢了的威虜城。再東北行二百裏,便是俗稱鬼門關,官兵聽了便頭痛的天倉墩和夜摸墩,那兒駐守有一批充軍的犯人,在那兒自生自滅。

  金塔寺城西南廿余裏的沙礫草原地帶,五十年前移民初期,先後共建了三座大堡,皆位于討來河的兩岸shui草豐茂地帶。

  這三堡最北的是喀喇灰堡(黑回),西南是嵩山堡、東南位于河東的是四海堡。這三座堡的組成份子,便是邊塞外社會現狀的代表。

  黑回堡,是來自哈密、沙州、瓜州、赤斤蒙古四衛的回民。回民有數種,黑回是其中之一,俗稱黑帽回,他們都是逃來歸化的回民,其中一部份且是由政府指定前來安頓的所謂降回。

  嵩山堡,那是來自河南的移民,也是被強迫遷涉前來的移民,但他們來了晚些,邊內(邊牆長城以內)的牧地皆已分光,他們無chu容身,便被指定到這一帶安頓,派有官兵協助他們建堡圍牧地,因此是三堡中唯一獲得政府軍支援的合法地方組織,他們的牧地遼闊而肥沃。

  四海堡,獨霸河東,這些人份子極爲複雜,都是些中原無chu容身的強盜、土匪、亡命,與當地的逃兵、逃犯、戍卒,與及漢、蒙、回的特殊人物。

  這就是討來河兩岸的情勢,三堡的人利害沖突,勢同shui火。衛所的官兵不敢管,也管不住了,那些鎮守官吏都是些怕事的人,深恐惹火焚身管出“激起邊釁”的大罪。

  而北面的大漠中,張掖河下遊的額納河居延海,卻是瓦刺與鞑靼(蒙人之一部)的鐵騎,養息繁殖之所,來時如chaoshui,千裏揚塵,不斷向邊塞進攻,邊牆外面的人,更是蒙騎的最佳劫掠對象。這三座堡經常chu于風雨飄搖之中,如果沒有強大的武力做後盾,根本無法生存。

  三堡座形成倚角,相距各約十裏左右,至下古城只須一刻馬程,至金塔寺也需相等的時辰,往來倒還方便。下古城堡,也就是三堡的人獲取給養的貿易場。

  再有個把月,便是胡人南下牧馬的季節了。這時光,正是趕割牧草備冬的忙季。

  下古城堡城周只有一百廿三丈,小得可憐。而城郊,卻市面繁榮,是附近百裏內的最大市集,城南是馬場,馬場以西是羊集,以東是流動的駝城,整個地區占地方圓廿余裏,其間木屋、石屋、帳幕、牲圈……星羅棋布,各有勢力範圍,互市的地方,則在馬場的中心,形成一條半活動xing的市街,也就是鐵器,民生必需品的供應中心。城東、西、北三面,則是衛所官兵的墾殖地與牧場,馬場之南,則是另一小市集臨shui堡,距下古城堡僅十余裏。

  秋高牲口肥,下古城堡的兩個月黃金歲月已經到來,市況逐漸繁榮,從各地運來的貨物大量湧到、牲口也從四面八方向此地集中。

  近午時分.炎陽正熱,一匹瘦馬進入了唯一的一條市街,馬上的騎土風塵仆仆,人與坐騎皆呈現倦容。

  說是半活動xing的市街,確是不假,有些是木屋,有些是石片砌成的石室,有些是入冬便搬走的帳幕與棚屋,只是六、七、八三個月有人居住,六月以後進入隆冬,人口減少了十之七八。

  他在作爲旅舍的大棚前下馬,在拴馬椿上拴好坐騎,拍掉一身灰塵,向迎出的店夥笑道:“店家,在下要在貴地逗留一兩天,請將在下的坐騎上槽,行囊暫且交櫃。在何chu可找到賣酒的食店?”

  店夥向北一指,笑答:“從前面的鞍具店向右轉,便可以看到酒旗子了,本店的客官,都是在那兒進食的。客官的大名……”

  “等會兒在下會將路引交櫃查驗。”

  “客官何不洗漱後再前往進食?食店不設洗漱chu的。”

  “哦!有道理,先安頓好再進食並不晚。”

  不久,他出現在食店中,青巾包頭,青短襟上裝,青騎褲,短馬靴,氣宇軒昂,yi外纏著腰帶,左肋下挂著百寶革囊,腰帶上cha著箫囊與一條腰帕。

  店外的拴馬椿,拴了不少雄健的坐騎,有些有精製的雕鞍,但大多數皆是以毯代鞍的矮小蒙古馬,間或有三兩匹栗se的番馬,近店門chu,居然有兩匹極神駿,渾身火紅的青海聰,當然不是真正的青海聰,只是與傳說近似而已。這兩匹馬鞍辔齊全,與附近的馬相較,像是鶴立ji群,極爲搶眼。

  這是一家以紅柳爲架的大棚屋,上面蓋草,因此倒還涼爽,廳中共設了十余副座頭,有三分之二被食客占據了。他在內角的座頭落坐,向含笑跟進店夥說:“來五斤酒,切五斤上脯。夥計,由此地出邊,方便麼?”

  夥計奉上一碗馬ru,說:“出邊井不難,可到城裏去辦理。但如果要到哈密或北山,便得到肅州去請辦,這兒無權辦理。”

  “這裏也可到哈密?”

  “咱下古城堡本來就是到哈密的間道嘛!走這條路不需經過赤斤慕古,免了不少麻煩,到哈密的駝商,皆在此地結隊。”店夥接著放低聲音,神秘地說:“當然,如按正當手續辦理,誰也休想到……

劍壘情關第二章 西行路上無敵手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二章 西行路上無敵手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