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衙門,規格與形式大同小異,但大堂幾乎全然一樣,容或有些少差異,只是大小不同而已,太平府的府衙改建後不久,設備相當齊全。大堂,是問案的所在;二堂,是辦事的所;三堂也是問案的地方,但只用來開秘密庭訊之用,重大的以及有傷風化的刑案,皆在三堂訊問,通常是禁止旁聽的。這天晚間,三堂燈火輝煌,但不是開堂訊案,而是知府大人接見來自京師的大員。說是大員,其實並不大。但官的品位大小,因時地身份而異;知府大人是正四品官,但比起從京師來的廠衛小武官,仍然低了一級。京師來了十余人,爲首的三個服式不同,隸屬各異。一個是錦
衛千戶、一個是五城兵馬指揮司的副指揮、一個是不知隸屬何
穿雲騎尉製服的正六品官。三個人皆穿了自己的官服,佩了軍刀(錦
衛千戶佩繡春刀)。三人中,那位雲騎尉最年輕,只有廿一二歲,英俊潇灑,不像是武官,人才一表,顯得洵洵溫文,風度翩翩。副指揮官位最小,只有七品與縣太爺相等,年約廿七八,身材魁偉,相貌威嚴,一雙虎目冷電四射,似可透人肺腑。五城兵馬指揮司負責首都的治安,人材濟濟,比起錦
衛那些功臣世勳之弟,論真材實學委實高明多多,可是,他們卻沒有錦
衛神氣。白天在碧螺村捕拿人犯的三個爲首之人都在場,穿紫花刃袍的人佩了繡春刀,自然是錦
衛的人,官位比那位千戶小得多,坐在一旁神
十分懊喪。至于那位佩雁翎刀的人,與那位楊巡檢連座位都沒有,分立在知府大人身後,神
冷然。千戶大人從懷中掏出一卷圖像,在案上攤開,左放右收,徐徐閱覽,雲騎尉神態悠閑,目光落在圖像上。千戶大人突然停下,向楊巡檢颔首道:“楊巡檢,你過來看看,你所說的李玉其人,像不像這個要犯?”楊巡檢欠身說聲遵命,疾趨案前行禮而後走近。手卷這一段畫了一個人像,一旁注記著身材、相貌、特征、年歲等等。楊巡檢端詳片刻,沈吟著說:“很像這個人,但卑職不敢肯定是他。”
“不許給我敷衍。”千戶大人沈下臉說。楊巡檢打一冷戰,欠身道:“卑職不敢,只因像上的人似乎要矮一些。臉龐也寬些,同時,臉是黑褐,口音是淮安,而李玉……”
“我只要知道兩人的神韻是否相同。”
“這個……”
雲騎尉淡淡一笑,接口道:“薛大人,不能怪他,他不曾見過要犯本人,自然無法比較,不得不慎重其事。”千戶大人神一變,變得笑容可掬,說:“嶽大人的話有道理。其實要犯在春正期間仍在京師候機行刺,想來不會這麼快就在此地出現……”
“這種人神出鬼沒,飄忽不定,趕起路來,一夜之間,便可遠出三四百裏外,在此地出現並非不可能。”
“那……嶽大人之意……”
“下官認爲,不管是與不是,這人交給下官好了。”
“那……嶽大人只是受都督促請,留意此賊而已;緝拿捕殺的事,本官責無旁貸,豈敢偏勞嶽大人?”薛大人滿臉好笑,在使用激將法。“等查出要犯的底細時,下官自會知會薛大人。、“不!不!嶽大人如果遇上,請徑自擒捕好了。嶽大人如需臂助,本官一定全力支持。”
“好,明天下官到楊五爺府上拜會,希望獲得一些線索。”佩雁翎刀的人欠身餡笑道:“小的深感榮幸,明日當潔樽以待,掃徑恭迎大人的虎駕。”
“嶽大人對逃官沈仲賢的事。不知有何高見?”薛千戶問.嶽大人談淡一笑,說:“下官對此一無所知,不敢置言。”
“但……他既然牽涉到李玉……”嶽大人搖搖頭,說:“李玉的行蹤極爲明顯,有守城兵勇與店主作證,可知他與沈仲賢一無牽連,如果勉強將他們牽連在一起,非但一無好,而且反會引入迷途。當然,我們必須深入調查,全力搜集證據,多放眼線尋蹤覓迹,相信在知府大人的協助下,不難找出他們的藏匿
所。舟車勞頓,如無要事,下官告辭。”薜千戶也隨著離座,向楊巡檢說:“楊巡檢,沈犯不可能遠走高飛,今晚你連夜派出人手,明晨以前,各
要道的眼線必須就位。任何可疑人物,皆需徹底盤查以防漏網。請知府大人迅擬就海捕公文,發送各縣緝拿李玉。”嶽大人接口道:“李玉恐怕還在附近,他離店時未帶行囊,必定在府城有事待辦,爲免打草驚蛇起見,眼線切記不可貪功妄自出手捕拿。這是一個危險人物,派出的人必須武藝高強,即使有機可乘,也不易妄動,至要至要。”說完,行禮告退。當塗客棧埋伏了不少人,等候李玉返回客棧取行囊。同知府大人得到密令,連夜調集散
各地的巡捕和兵勇,隨時候命出動,不分晝夜聽候差遣。府城安靜如恒,但暗地裏風雲變
,外弛內張。城門入夜即閉,夜市剛張。巡捕兵在城中每一角落巡邏,卻忽略了城外的事。
南津門外的南洲津旁,建有一座聽江亭,距城只有兩裏地。這座亭建自宋代,由州守洪遵建造,是本城的城郊名勝。附近聚居了三四十戶人家,稱爲南津廂。本朝最小的治理單位,城內稱坊,城郊稱廂,其他村鎮稱裏。該地稱廂,一聽魯知是城郊。南津廂沒有夜市,入夜時分罕見閑人,這一帶全是農戶,近聽江亭一帶則有十來家小店,照例夜間不營業。這是座無名的城廂村落,白天有准備入城的客商歇腳。三月杪,天上浮雲片片,灑下微弱的星光,大地黑沈沈,夜風微帶寒意,還需要穿夾。一個渾身黑的夜行人,越城而出直奔南津廂。同一期間,西面也有一條黑影悄然接近。
聽江亭的西端,有一座土瓦屋,屋主人是一對年屆就木的老夫婦,無子無女,守著數畝菜園仗以爲生。由于人少屋大,因此在半年前收容了一個年近半百的江湖人。這位江湖人瘋瘋癫癫,但談吐不俗,語含玄機,好喝兩杯老酒,相貌清瘦有點仙風道骨的氣概。只是身上穿得褴褛,瘋起來大唱大鬧語不可辨,經常逗得附近的頑童向他投石子吐口。他姓柴,名字連自己也記不起來了,因此附近的人皆叫他爲柴瘋子別看這位柴瘋子瘋瘋癫癫,不瘋時,在聽江亭旁擺了一個蔔攤,看相兼測字附帶擇日蔔吉,滿口的內行話,令那些村夫俗子聽得伏伏貼貼。他的卦和看相測字,居然甚有苗頭,相當靈驗。久而久之,柴瘋子在太平城竟然成了名人,活神仙的綽號不胫而走。但叫他爲活神仙的人不多,大多叫他爲柴瘋子。他也因此而收入不壞,所賺的錢盡足糊口而有余,可是,他經常鬧窮,錢都送進了亭旁的賣酒小村店一聽江館。從城內出來的人,接近至半裏地,犬吠聲便零落地傳出。人是逃不過犬的耳目的,這是各地村落防賊的唯一法寶。黑影相當機警,他徐進徐停,便不至引起凶猛……
匣劍凝霜第4章 京師活神仙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