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帝的指紋第十九章 上窮碧落下黃泉上一小節]不同的曆史時代,有沒有可能,不僅僅是一連串令人驚異的巧合,而是遠古時代遺留下的一個共同的、模糊的、扭曲的傳統和記憶?我們不能說,埃及的“張嘴儀式”直接影響墨西哥的類似禮儀(反過來也是如此),因爲兩者之間畢竟存在著根本的差異。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有理由相信,兩者之間存在許多相似點,可能是由于這兩個地區從一個共同的祖先手中繼承到一筆文化遺産。對這筆遺産,中美洲民族和埃及人的理方式固然不同,但是,一些共同的象征和術語,雙方都各自保存下來。
限于篇幅,在這兒,我們不打算進一步探討埃及和中美洲文化之間古老的、難以捉摸的關聯。但是,討論其他課題之前,我們應該指出,類似的一種“關聯”,存在于古代墨西哥和美索不達米亞蘇美爾古的信仰
系。再一次提醒讀者,這方面的證據顯示的並不是任何直接影響,而是一筆共同的,古老的文化遺産。
以翁尼斯神(oannes)爲例。
“翁尼斯”是希臘人對蘇美爾神祗“烏安”(uan)的稱呼。在本書第2部,我們曾經探討這位陸兩棲的神;據說,是它把文明和技藝帶到美索不達米亞地區⒄。根據五千年前流傳下來的神話,烏安晚上棲息在海底,每天早晨鑽出波斯灣
面,從事教化人類的工作。在中美洲瑪雅人的語言中,“烏安納”(uaana)是指“居住在
裏的人”⒅。這不會是單純的巧合吧?
我們再看看另一位蘇美爾神祗——代表原始暴力的海洋女神蒂雅瑪特(tiamat)。根據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傳說,這個生殘暴貪婪的女妖魔,有一次,不知怎的,竟然跟所有神祗作對,在世界上製造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暴亂,後來才被天神馬杜克(marduk)殺死:
他祭起一陣神風,使她不能閉上嘴巴。
神風直灌進她的肚子,使她心痛如絞。
她拼命張著嘴巴。
他射出一支箭,貫穿她的肚子。
他挖出她的內髒,把她的心撕成兩半。
他狠狠修理她,把她的生命摧毀。
他把她撂倒,縱身一跳,站在她身上⒆。
怎麼理蒂雅瑪特的屍
呢?
馬杜克想出一個好主意。他一面凝視這個女妖怪的屍身,一面“構想藝術創作”⒇,于是,創造世界的偉大藍圖開始在他心中成形。第一步,他把蒂雅瑪特的頭顱劈開,將她的動脈血管切斷。接著,他把她整個身子撕成兩半,“就像撕開一條曬幹的魚”,用其中一半做天堂的屋頂,另一半則用來鋪地面。她的房,被他造成山丘;她的口
,被他轉化成雲霧。他引導底格裏斯和幼發拉底兩條大河,從她的兩只眼睛流出來。
這則傳說可真詭異,充滿血腥暴力,而且十分古老。
中美洲古代文明也有類似的神話。在這個版本中,扮演屠妖英雄的是身爲造物主的奎劄科特爾;蒂雅瑪特的角則由“大地女妖”奇帕克特麗(cipactli)取代。趁著奇帕克特麗在
中遊泳,奎劄科特爾伸手握住她的四肢,將她的身子活生生撕成兩半,一半用來造天,一半用來造地。她的頭發和皮膚,被他轉化成各種花草。“她的眼睛變成井和泉;她的肩膀變成山脈”。
中東的蘇美爾和美洲的墨西哥,神話竟然如此相似。這究竟是單純的巧合,抑或是一個已經消失的文明遺留下的文化“指紋”?如果是後者,那麼,這個遠古文明的英雄,可能就是那些雕像的主人翁。他們的面容被保存在石頭上,世世代代流傳下來,時而顯現,時而隱晦,經曆了好幾千年歲月,終于在本世紀被我們的考古學家挖掘出來,賦予“奧梅克人頭”和“山姆大叔”之類的名稱。
這些遠古英雄的面容也出現在阿爾班山的廢墟。可是,在那兒,他們講述的卻是一則悲淒的故事。
阿爾班山:英雄的殒滅
相信已有3000年曆史的阿爾班山廢墟,坐落在山頂被鏟平的一座山丘上,俯瞰著瓦哈卡城。廢墟中央是一個長方形“大廣場”,四周環繞著好幾座金字塔和其他建築物,全都依照精確的幾何關系排列。當初,這整個場地顯然是根據一份精心設計的藍圖興建的,四彌漫著一種和諧、勻稱、整齊的氣氛。
離開維雅艾爾摩薩市之前,我曾造訪“奧梅克與瑪雅文化研究中心’,咨詢那兒的專家。來到阿爾班山後,我依照他們的指示,先到廢墟西南角落看一看。就在這兒,我看到了堆集在一座低矮金字塔旁的文物。這些正是我專程趕來一看的東西:好幾十塊石碑,上面雕刻著黑人和白人肖像……生前平起平坐……死後平躺在這兒……
這些雕像,如果真的屬于一個已經被時間湮沒的偉大文明,那麼,從它們描繪的人物我們可以看出,這個文明是講求“種族平等”的。拉文達廢墟出土的黑人頭像,臉上的神情是那麼高貴威嚴、充滿自信,我們實在很難相信,這些人物生前曾經當過奴隸。我們在拉文達看到的那些臉孔瘦削、額下蓄著胡子的白人肖像,也同樣流露出一種尊貴的氣質。這種人是不會輕易向人屈膝的。
然而,阿爾班山廢墟的雕像,記錄的卻似乎是這些尊貴人物的隕落。兩地出土的雕像,顯然不是同一批工匠的作品。比起拉文達雕像,這兒的雕像顯得粗糙得多。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不論他們是誰,不管他們的作品有多低劣,阿爾班山的雕刻家所呈現的人物,正是我在拉文達雕像上看到的那些黑人和留著山羊胡子的白人。拉文達廢墟出土的雕像,充滿活力和威權。阿爾班山雕像所描繪的卻是一具具死屍。雕像上的黑人和白人,全都赤躶著身,其中大多數曾經遭受閹割去勢。有些蜷縮著身子,宛如胎兒,似乎在躲避敵人的追打;還有一些伸開四肢,仰天躺在地上。
考古學家認爲,這些雕像顯示的是“戰俘的屍。”
哪一場戰爭的俘虜?在哪裏被俘呢?
這兒是哥倫布出生前的中美洲,位于西半球,然而,阿爾班山雕像描繪的戰地死傷慘況,卻不見一個美洲土著,死難者全都是來自東半球的白人和黑人。這不是挺詭異的嗎?
由于某種原因,正統學界不願探究這個問題,盡管根據他們的推算,這些雕像年代十分久遠,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600年之間。如同其他廢墟出土的文物,這些雕像的年代,是檢測相關有機物質後鑒定的。雕像本身很難用客觀的方法鑒定年代,因爲它是镌刻在花崗岩石碑上。
奇異的文字迷宮
一套精巧複雜、系完備的象形文字,在阿爾班山廢墟被發現,學者至今猶未解讀出它的意涵。這些文字大部分雕刻在石碑上,跟粗糙的白人和黑人肖像並列。專家公認……
上帝的指紋第十九章 上窮碧落下黃泉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