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科幻小說>外國科幻>上帝的指紋>第二十三章 太陽、月亮與亡靈之路第2小節

《上帝的指紋》第二十三章 太陽、月亮與亡靈之路

第2小節
外國科幻作品

  [續上帝的指紋第二十三章 太陽、月亮與亡靈之路上一小節])是第一個計算出π的正確數值3.14的人⑤。一般學者不認爲,16世紀歐洲人抵達之前,美洲有任何數學家計算出π的值。因此,當他們發現,埃及基沙高原的大金字塔(興建于阿基米德出生前2000多年)和墨西哥泰奧提華坎古城的太陽金字塔(興建于西班牙人入侵之前許多年),在設計上都使用到π的數值時,他們都大感驚訝。更讓他們覺得迷惑的是,這兩座金字塔使用π數值的方式竟然非常相似;這顯示,大西洋兩岸的古代建築師,對這個超越數都十分熟悉和理解。

  任何金字塔的幾何構造都牽涉到兩個基本因素:一、頂端距離地面的高度;二、金字塔在地面的周長。以埃及的大金字塔爲例,它的高度(481.3949英尺)和周長(3023.16 英尺)之間的比率,恰好等于一個圓圈的半徑和圓周之間的比率,即2 π⑥。因此,如果我們將這座金字塔的高度乘以2 π(如同我們根據一個圓圈的半徑計算它的圓周),我們就能夠精確算出金字塔的周長:481.3949×2 ×3.14=3023.16.相反地,如果我們將這座金字塔的周長除以2 π,也同樣可以算出它的高度:3023.16÷26÷3.14=481.3949. 這樣精確的數學關聯,幾乎不可能出于單純的巧合。因此,我們不得不承認,埃及大金字塔的設計師確實了解π的原理,刻意將它的數值應用到金字塔的營建上。

  現在,讓我們看看泰奧提華坎古城的太陽金字塔。它四面的角度是43.5′,而埃及大金字塔的角度則爲52′。太陽金字塔的坡度比較平緩,因爲它的底部周長達2932.8英尺,比埃及大金字塔小不了多少,而高度卻少了許多(在巴特雷斯“修複”之前,大約233.5 英尺高)。

  在埃及大金字塔上發揮效用的人公式,並不適用于太陽金字塔,4 π公式卻能。如果我們將太陽金字塔的高度(233.5 英尺)乘以4 π,我們就能夠相當精確地計算出它的周長:233 .5 ×4 ×3.14=2932.76 (和正確數字2932.8英尺相差不到0.5 英寸)。

  一如埃及大金字塔在三度空間上的設計,墨西哥太陽金字塔運用的π原理顯然並不是單純的巧合。這兩座金字塔在建構上都表現出π的關聯,而大西洋兩岸其他金字塔卻都沒有這個特征。此一事實足以證明:在遠古時代,這兩個地區的人類已經掌握先進的數學知識,而且,他們在營建金字塔時,都抱持某種基本的“共同目標”。

  我們剛才看到,埃及大金字塔使用的高度/ 周長比率是2 π,而這樣的一種比率所要求的坡度是非常特殊、很難chu理的52度角。太陽金字塔的高度/ 周長比率是4π,也同樣要求不尋常的坡度(43.5 度)來配合,如果不是爲了某種神秘的理由,古埃及和墨西哥建築師何不選擇比較簡單的45度角,只須將一個直角切成兩半就行了。

  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共同目標,促使大西洋兩岸的建築師煞費苦心,不憚其煩,將π數值精確地納入這兩座金字塔的建構?金字塔興建期間,墨西哥和埃及的文明似乎沒有任何直接接觸,因此,我們不得不懷疑,在遠古時代,這兩個地區曾經從一個共同的根源繼承到一些知識觀念。

  埃及大金字塔和墨西哥太陽金字塔所呈現的共同數學觀念,可能和“球ti”(spheres )有關,因爲這種形ti具有三度空間,一如金字塔,而一般的圓只有兩度空間。我們似乎可以這樣推論:爲了以象征方式將球ti表現在三度空間、表面平整的建築物上,古埃及和墨西哥的建築師才不憚其煩,把π原理精確地納入這兩座金字塔的設計。此外,這些建築師的意圖似乎不在表現一般的球形,而是呈現一個特殊的球ti:地球。

  正統派考古學家到現在還不願承認這樣一個可能:古代世界的某些民族,在科技上相當進步,對地球的形狀和ti積具有充分的認識。然而,根據美guo一位科學史教授,研究古代度量衡的權威學者史特契尼(livio catullo stecchini )的計算和推論,這種“異常”的科學知識,確實存在于古代世界,而這方面的證據是不容置疑的⑦。史特契尼的結論主要是建立在他對埃及古文明的研究上;學界公認,他據以推論的數學和天文數據幾乎是無可挑剔的⑧。在本書第7 部,我們將對這些結論和史特契尼所依據的數據資料做比較全面的檢視和探討。這裏,我們不妨先引述史特契尼的一段話,幫助我們了解埃及大金字塔蘊含的奧秘:

  基本上,大金字塔呈現的是地球的北半球——利用投影法將這個半球ti表現在平面上,如同繪製地圖……大金字塔是以四個三角平面製作的投影。金字塔的頂feng代表北極,底部的四邊象征赤道。因此,它的周長和高度的比率被定爲2 π。大金字塔是依照1 :43200 的比例呈現北半球⑨

  在本書第7 部,我們將探討古埃及建築師爲什麼選擇這樣的比例。

  數學之城

  我沿著“亡靈之路”往北走,擡頭一看,望見矗立在前方的月亮金字塔——謝天謝地,它仍保持原有的四層寶塔形式,未曾遭受古迹修複專家破壞。太陽金字塔原本也是四級結構,然而,巴特雷斯一時興起,竟然在原有的第四和第五層之間硬生生嵌進新的一層,把它弄得面目全非。

  所幸,太陽金字塔有一項特征是巴特雷斯破壞不了的:從西面塔身下一個天然洞穴通往金字塔內部的地下通道。1971年,這條通道被偶然發現後,考古學家就展開徹底的勘探。隧道7 英尺高,向東延伸300 多英尺,抵達金字塔的幾何中心點,豁然開闊,變成一個寬大的洞穴,形狀宛如四片相連的苜蓿葉子。這四片“葉子”其實是四間內室,每一間周長大約60英尺,裏頭擺設各種手工藝品,諸如精工雕琢的青圓盤、打磨十分光滑的鏡子等等。金字塔內部還裝設一個繁複的排shui系統,由許多條相互連鎖的石雕shui管組成。

  最讓考古學家感到迷惑的就是這個排shui系統,因爲金字塔內部並沒有shui源。然而,shui閘的存在卻顯示,古時候這裏面必定有豐沛的shui流。這使我想起,在“亡靈之路”上,古城堡北邊,我曾看見沿路裝設著一座座shui閘和隔離牆,證明這條大道以往曾經有shui流通。工程專家史雷默的研究也特別提到這座古城的shui池和它的地震預測功能(參閱本書第22章)。

  我越思索史雷默的理論就越覺得,在泰奧提華坎城中,“shui”確實是一個隨chu可見的象征。如今回想起來,我發覺,城中的奎劄科特爾神殿不但……

上帝的指紋第二十三章 太陽、月亮與亡靈之路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二十三章 太陽、月亮與亡靈之路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