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科幻小說>外國科幻>上帝的指紋>第二十九章 破解一部古老密碼

《上帝的指紋》第二十九章 破解一部古老密碼

外國科幻作品

  地球的軌道面向外投射,在天球中形成一個大圓圈——這在天文學上稱爲“黃道”(ecliptic)環繞著黃道的是一條群星密布的帶子,向南北各展開約7 度,彙集著“黃道帶十二宮”(twelve constellations of the zodiac ):白羊座、金牛座、雙子座。巨蟹座、獅子座、*女座、天子座、天蠍座、射手座、魔羯座、寶瓶座和雙魚座。這些星座大小、形狀和分布範圍都不盡相同,然而(機緣巧合?)它們沿著黃道邊線各據一宮,間隔十分均勻,賦予每天的日出日落一種嚴謹的宇宙秩序。

  爲了更清晰地呈現這幅景象,請讀者拿出紙筆:(一)在空白的紙張中央畫一個圓點;(二)環繞著圓點畫一個圓圈,距離圓點大約半英寸;(三)環繞著這個圓圈,在外圍畫一個更大的圓圈。

  圓點代表太陽。兩個同心圓中較小的一個則代表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較大的圓圈代表的是黃道的邊緣。環繞著這個較大圓圈的周邊,你必須畫上12個間隔均勻的格子,代表黃道帶的12個星座。一個圓圈有360 度,因此,我們可以設想,每一個星座在黃道上占據30度空間。圓點是太陽;兩個同心圓較靠近太陽的一個是地球的軌道。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以反時針方向在軌道上運行,從西邊運行到東邊;我們也曉得,每24小時,地球繞軸自轉一次(也是從西到東)。

  這兩個行動,使地面上的人們産生兩種幻覺:①、每天,當地球從西到東自轉時,太陽看起來好像從東到西“移動”過天空,而事實上太陽是一個固定點。

  ②、大約每30天,當旋轉中的地球沿著軌道環繞太陽運行時,太陽看起來好像慢慢“通過”黃道帶上12個星座(它們也是固定點)——一個星座接一個星座地通過,從東邊“移動”到西邊。

  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對應我們圖中代表地球軌道的圓圈上的任何一點),很明顯地,太陽都會出現在地面觀者和其中一個星座之間。在這一天,如果這個觀者黎明之前就起chuang,他會看見太陽從東邊升起,而升起的位置就在那個星座所占據的那部分天空。

  我們可以設想,在古代世界清澄的、毫無汙染的天空下,人們看到天ti如此有規律地運行時,心中一定感到很欣慰。我們也很容易理解,爲什麼一年中的四個基點——春分和秋分、冬至和夏至——會受到世界各地人類的特別重視。尤其受到重視的是,這些基點和黃道帶星座的連結。而最最受到重視的,是在春分(spring equinox,或稱vernal equinox)早晨,太陽升起的位置所在的那個星座。由于地球軸向歲差的關系,人類自古就發現,這個星座並不是永遠固定不變的;在春分那一天“招待”和“接送”太陽的任務,由黃道帶12個星座輪流承擔,而輪流的過程非常、非常緩慢。

  每一年從年初到年尾,地球沿著軌道的運行使敵們看到的日出天空上的星座,月月都在改變:寶瓶座→雙魚座→白羊座→金牛座→雙子座→巨蟹座→獅子座等等。目前,每年春分來臨時,太陽從正東方升起,位置在雙魚座和寶瓶座之間。由于歲差的效應,“春分點”每年都在地球運行的初期抵達,因此它以非常緩慢的速度逐漸移動.穿過黃道帶全部12個星座,在每一個星座“駐留”2160年,必須花25920 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一個周期。和每年的“太陽行程”相反,“歲差移動”的方向是:瀕于座→巨蟹座→雙子座→金牛座→白羊座→雙魚座→寶瓶座。例如,“獅子座時代”《春分太陽從獅子座升起的2160年》是從公元10970 年開始,到公無前8810年結束。我們現在是活在占星學的其空地帶:“雙魚座時代”已經結束,寶瓶座的“新時代”正待開始。傳統上,介于兩個時代之間的過渡時期,總是被認爲不詳的。

  誠如桑提拉納教授所說的:“春分時節,太陽在黃道帶十二星座中的位置,有如時鍾的指針一般,指出歲差周期的‘時刻’,而這個時刻是非常漫長的——春分太陽在每一個黃道帶星座進駐的時間,長達幾乎2200年。”①地球的軸向歲差是以順時針方向(從東到西)進行的,因此,跟地球繞太陽運行的方向正好相反。這種情況,牽涉到固定在太空中的黃道帶星座時,就會産生一個現象:春分的起點,“沿著黃道持續移動,方向剛好跟太陽每年的行程相反,也就是說,反黃道帶十二宮的‘正確順序而行(金牛座→白羊座→雙魚座→寶瓶座,而不是寶瓶座→雙魚座→白羊座→金牛座人”②簡言之,這就是“分點歲差”(precession of the equinoxes)的含義。音樂劇《秀發》(hair)有名的臺詞“寶瓶座的時代來臨了”,就是分點歲差的最佳寫照。它提到一個天文事實:在過去2000年間,每一年春分,太陽都是從雙魚座升起,然而,雙魚座的時代如今快要結束了,不久之後,春分的太陽就會離開雙魚宮,進駐隔壁的寶瓶宮,開始從那兒升起。

  25776 年一次的歲差周期,是推動這個壯觀的天文現象在天空中循環不已的力量。歲差究竟如何推動春分點,從雙魚座進入寶瓶座,然後沿著黃道帶繼續移動,也值得我們注意。

  上文提到,每一年,春分和秋分只在兩個日子出現:地球傾斜的軸正好側向太陽時。這兩天中,世界各地太陽都從正東方升起,白晝和黑夜一樣長。由于地球的軸緩慢地。持續地産生歲差,方向正好和它的軌道相反,它側向太陽的點必須在每年運行的初期出現。這些每年都發生的改變,微小到幾乎察覺不出——沿著黃道移動1 度(相當于一個人把小指伸向地平線的寬度),需要大約72年時間。然而,根據桑提拉納教授的推算,這些微小的改變累積起來,不到2200年就會形成一條30度通道,穿過黃道帶一個星座,而不到26000 年,就能形成一條360 度通道,穿過一個完整的歲差周期。

  古代人何時第一次計算出歲差

  這個問題的答案隱藏著人類曆史的一大秘密。解開這個謎團之前,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學術界的“官方”看法。《大英百科全書》是貯藏正統曆史知識的一大寶庫。根據它的記載,發現“歲差”這個天文現象的是古希臘學者希巴克斯(hip parchus):

  希巴克斯,名字亦拼作hipparchos出生于比希尼亞guo(bithynia)尼西亞城(nicaea),公元前127 年前後逝于羅德斯島(rhodes)。他是希臘天文學家暨數學家,發現“分……

上帝的指紋第二十九章 破解一部古老密碼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二十九章 破解一部古老密碼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