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科幻小說>外國科幻>上帝的指紋>第四章 飛翔的兀鷹

《上帝的指紋》第四章 飛翔的兀鷹

外國科幻作品

  我來到秘魯南部,飛行在納茲卡(nazca )高原上空,俯瞰著地面描繪的圖形和線條。

  飛機掠過鯨和猴子的圖形,一只美洲蜂雀赫然出現在眼前。它拍撲著翅膀,伸出纖細的嘴喙,仿佛啄食花蜜的模樣兒。接著,飛機倏地向右轉,穿越過荒涼崎岖的泛美公路(pan -american highway),在地面上投下細小的影子。飛機在空中翺翔了一會,把我們帶到充滿傳奇se彩的蛇頸圖形“阿爾卡特拉茲”(alcatraz)上空。那其實是一只蒼鹭,镌刻在地面上,身長達900 英尺,想必是某一位想象力豐富的幾何學家創造出來的。我們在空中兜了一圈,再次穿過公路,飛越一組奇妙的圖形,看見一只鹈鹕旁邊羅列著一群魚兒和三角形圖案。飛機向左轉。一只龐大的兀鷹伸展雙翼,莊嚴地出現在我們眼前的地面上。

  我看得呆了。突然,另一只蒼鹭出現在飛機旁邊——這可是一只活生生的蒼鹭——神情十分桀骛,有如一個墮落的天使,正在駕著一gu從地面上升的熱氣流返回天堂。駕駛飛機的那位老兄喘口氣,試圖跟蹤這只蒼鹭。好一會兒,我看到一只銳利冷酷的眼睛直瞪過來,不屑地打量我們。然後,就像古老神話中的神禽,它斜斜地轉個彎,向後滑翔進太陽光中,留下我們那架單引擎西斯納(cessna)小飛機在低空中掙紮打轉。

  這時,我們腳底下出現一雙筆直的、平行的線條,約莫兩英裏長,一路延伸到天邊,看不見盡頭。右邊地面描繪的一系列抽象圖形,規模非常龐大,製作卻十分精巧,以至于我們不得不懷疑,這究竟是不是人類的作品。

  這一帶的老百姓都說,這些線條和圖形不是凡人的産物,而是半神半人的“維拉科查人”遺留下的作品①。好幾千年前,這個族群也曾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其他地區遺留下他們的“指紋”。

  高原上的巨大線條

  秘魯南部的納茲卡高原是一個荒涼幹燥、土壤貧瘠、五谷不生的地方。自古至今,這一帶的人煙一直非常稀少,將來也不會有大量人口移居這裏——月球的表面,看起來也沒納茲卡高原荒蕪。

  可是,如果你是一位藝術家,而你想創造一幅規模宏大、氣象萬千的作品,荒涼的納茲卡高原倒是一個理想的地點。它那廣達200 平方英裏的遼闊臺地,保證你的作品不會被沙漠風暴刮走,也不會被飛沙覆蓋。

  高原上有時當然會刮起大風,但由于某種物理作用,這兒的風卻沒有平地上那麼強勁,遍布大草原的小圓石,將太陽的光熱吸收和保留,散發出溫暖的空氣,在空中形成一個具有保護作用的“力場”(force —field )。此外,這兒的土壤含有足夠的石膏,可以將小石子“黏貼”在地面下,而這種黏貼劑每天清晨受到露shui滋潤,會永遠保持效力。因此,藝術家把圖畫繪在這兒的地面後,它永遠都不會消褪。這一地區難得下雨;事實上,十年間總共下過不到半個鍾頭的毛毛雨。毫無疑問,納茲卡高原是地球上最幹燥的地區之一。

  因此,如果你是一位藝術家,而你想創造一幅氣勢恢宏、永遠存在、讓世世代代子孫都能觀賞的作品,那麼,這塊荒涼奇特的高原臺地,就是你夢寐以求的畫布了。

  專家們檢視鑲嵌在線條上的陶器碎片,並且對這兒出土的各種有機物質進行碳-14 測量,結果證實,納茲卡遺迹年代十分古老。他們推測的年代,從公元前350 年到公元600 年不等②。至于這些線條本身的年代,專家不做任何推測,因爲這些線條跟周遭的石頭一樣,本質上都是無法鑒定年代的。我們只敢這麼說:年代最近的線條也至少有1400年曆史。但在理論上,這些線條可能比我們推測的更爲古老。原因很簡單:我們據以推斷這些日期的文物,也許是後來的人攜帶到納茲卡高原的。

  大部分線條和圖形分布在秘魯南部一塊完整的地域上,北邊毗鄰英吉尼奧河(rio ingenio ),南邊以納茲卡河(rio nazca )爲界。泛美公路從北端進入,斜斜穿越這個四方形的黃褐se沙漠,綿延46公裏。就在這塊土地上,散布著數以百計形狀各異的圖形。有些描繪各種飛禽走獸(總共有18種不同的鳥類),但更多的是幾何圖形,包括不等邊四邊形、長方形、三角形和直線。從空中鳥瞰,這些幾何圖形——在現代人看來——如同幾十條縱橫交錯的飛機跑道,仿佛有一位妄想自大狂的土木工程師,受命在這兒興建一座奇異怪誕的機場似的。

  這就難怪,有些人會把納茲卡線條看成外星人登陸的機場跑道——畢竟,直到20世紀初人類才學會飛行。這種想法當然很有趣,可惜禁不起邏輯的驗證。我們很難理解,擁有先進科技,能夠穿越數百光年距離的太空從事星際旅行的外星人,爲什麼需要一座機場,供他們的太空船降落。難道,他們所掌握的科技還不足以讓他們搭乘的“飛碟”垂直降落嗎?

  經過仔細檢視,我們可以斷定,納茲卡線條根本不曾被“飛碟”或其他飛行器當作起降跑道使用過——盡管從空中鳥瞰,有些線條看起來確實很像機場跑道。從地面觀看,這些線條只不過是地上磨出的一道道痕迹;顯然,有人將覆蓋在沙漠上、數以千噸計的黑se火山礫刮掉,讓底層的淡黃se沙土顯露出來。以這種方法刮成的溝痕,全都只有數英寸深,而地基非常松軟,不足以承受飛行器的輪子。德guo數學家瑪麗亞·雷施(maria reiche)研究納茲卡線條達半個世紀之久,數年前,她以一句簡單扼要的評語,推翻了外星人理論:“我擔心太空人會陷入泥淖中,動彈不得。”

  如果不是“外星神”的火戰車降落時使用的跑道,那麼,納茲卡線條的用途又是什麼呢?老實說,沒有人知道答案,也沒有人能夠鑒定出它們的真正年代。這些線條是曆史上的一個謎團。你越仔細觀察,就越覺得這些線條和圖形充滿玄機。

  例如,這裏的鳥獸圖形,年代顯然比“跑道”的幾何圖形久遠,因爲有許多不等邊四邊形、長方形和直線穿過比較複雜的運動圖案,將它們切割得支離破碎。我們可以據此推論,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幅繪于沙漠上的藝術品,必定是分兩個階段製作的。此外,我們還可以推測,前一階段完成的作品,在技術上比後一階段的作品進步,盡管這種推論違反科技進展的法則。動物圖形的繪製所要求的技巧,比镂刻直線所牽涉的技術畢竟複雜精細得多。現在問題是:這前、後兩個階段之間,在時間上究竟存在多長的一段距離?

  學者並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很草率地,他們把這兩個階段的文化……

上帝的指紋第四章 飛翔的兀鷹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四章 飛翔的兀鷹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