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科幻小說>外國科幻>上帝的指紋>第三章 消失的科技文明

《上帝的指紋》第三章 消失的科技文明

外國科幻作品

  上文提到,1569年的麥卡tuo世界地圖,對遠古時代尚未被冰層覆蓋的南極洲海岸,描繪得相當精確。有趣的是,對另一個地區——南美洲西海岸——的描繪,這幅地圖卻遠不及麥卡tuo早些時畫的另一幅地圖(繪于1538年)精確。

  原因可能是:這位16世紀地理學家繪製前一幅地圖,根據的是古老的藍本;畫後一幅地圖,他則依賴第一批前往南美洲西部的西班牙探險家的觀察和測量。由于這些探險家帶回歐洲的是“最新”的資訊,麥卡tuo在繪製地圖時,不得不充分加以利用。結果,他的作品在精確度上大不如前——畢竟,在1569年的時候,歐洲還沒有能夠判定經度的精密儀器,而遠古時代的製圖家,卻顯然使用過這類儀器。他們繪製的地圖被麥卡tuo當作藍本,製作他那幅1538年世界地圖。

  發現經度

  我們不妨先探討一下“經度”(longitude )的問題。所謂經度,指的是本初子午線(prime meridian)以東或以西的距離度數。目前guo際公認的本初子午線,是一條虛構的曲線,從北極一直畫到南極,穿過倫敦格林威治村的英guo皇家天文臺。因此,在經度上格林威治是零度,美guo紐約市位于西經74度左右,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則大約是在東經150 度的位置。

  這兒,我們不必詳細討論如何精確判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經度。我們關心的並不是技術細節,而是人類如何增進對經度的了解,如何逐漸解開經度之謎的“曆史事實”。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事實是:18世紀技術突破之前,製圖家和航海家缺少精密的儀器,無法對經度做精確的判定。他們只能猜測,往往“失之毫厘——差之千裏”。那時候的測量技術畢竟還沒有成熟。

  從赤道向南和向北起算的緯度(latitude),對製圖家和航海家則未構成太大的困難——只消利用簡單的儀器,以角度測量太陽和星辰的位置,就可以判定地球任一地點的緯度。判定經度,則必須具備xing能更加高超的、能夠結合方位測量和時間測量的儀器。在已知的人類曆史中,科學家一直沒有能力發明這種儀器。到了18世紀初葉,隨著海運日愈興盛,這種儀器的需求也變得日漸緊迫。研究這個時期曆史的一位學者指出:“當時人對經度的追尋,遠超過對船舶安全和shui手生命的重視。精確的測量似乎是一個難以實現的夢想——在媒ti記者筆下,‘發現經度’不啻是‘緣木求魚’。”①當時航海界最需要的,是一個極爲精密的儀器,在漫長的航程中,它能夠精確地記錄時間(出發港口的時間)——盡管船舶不停晃動,天氣不斷變化。1714年,牛頓告訴英guo政府設置的“經度委員會”:“這樣的計時器至今猶未問世。”②牛頓說得沒錯。17世紀和18世紀初葉的計時器非常粗糙,每天誤差達15分鍾,而一個有效的航海用計時器(chronomete),在好幾年中最多也只能誤差15分鍾而已。

  1720年代,技術高超的英guo鍾表匠約翰·哈裏森(john harrison )開始設計一系列的航海用計時器,經過多年研究,終于創造出第一具精密的經線儀。當時,經度委員會懸賞2 萬鎊,征求“能夠在6 星期航程結束時判定船舶所在經度的儀器,誤差不得超過30海裏”③。哈裏森的目標就是贏取這筆獎金。爲了滿足經度委員會的要求,計時器每天的誤差絕對不能超出3 秒鍾。哈裏森花了將近40年時間,試驗過好幾個原型後,終于達到經度委員會所訂的標准。1761年,他設計的“經線儀四號”被放置在皇家海軍兵艦“德普特福號”(dept.ford)上,離開英guo,駛向牙買加。哈裏森的兒子威廉隨船cao作經緯儀。航行9 天後,威廉根據經線儀計算的經度,向艦長報告:第二天早晨他們肯定會看到馬德拉群島(madeira is.lands )。艦長以5 :1 的賭注跟威廉打賭,他們不會看到這座群島。結果威廉贏了。兩個月後,“德普特福號”抵達牙買加;哈裏森設計的計時器誤差僅僅5 秒鍾。

  哈裏森經線儀的精確度,超越了經度委員會製定的標准。然後,由于英guo官僚ti製從中作梗,直到他逝世前3 年,也就是1773年,哈裏森才領到2 萬鎊獎金。當然,直到獎金拿到手後,他才將經線儀的設計訣竅公諸于世。由于這個延誤,英guo航海家科克船長(captainjames cook )于1768年展開首度探險之旅時,並未使用經線儀。第三次出航(1778年到1779年),他卻能以極高的精確度測繪太平洋海域,不但確定了每一個島嶼和每一條海岸線的緯度,也標出了它們的經度。此後,“在科克的地圖和哈裏森的經線儀指引下,在浩瀚的太平洋中,每一個航海家都能找到任何一座島嶼,不會再一頭撞上突然出現眼前的海岸線”。④毫無疑問,以經度測量的准確xing而言,科克的太平洋地圖稱得上現代製圖技術的最早典範。此外,這些地圖也提醒我們,製作一幅好地圖至少必須具備三個要件:偉大的探險旅程、高超的數學和繪圖技能、精良的經線儀。

  直到1770年代,哈裏森經線儀大量上市後,上述先決條件中的第三項才真正被達成。這個突破xing的發明,使製圖家能夠精確地繪出經線,而根據一般曆史學家的看法,古代的蘇美爾人、埃及人、希臘人、羅馬人和18世紀以前的其他已知文明,全都未曾擁有這項技術。因此,當我們接觸到一些年代極爲古老、經緯線精確度卻具有現代shui准的地圖時,心中難免會感到驚異和不安。

  精確出奇的古儀器

  這些精確得出奇的經緯線,也出現在同一類的文件中。筆者在上文列舉的先進地理知識,就是保存在這些圖籍裏頭。

  例如,1513年的皮瑞·雷斯地圖,將南美洲和非洲放置在相對正確的經度上。以當時的科技shui准而言,這在理論上幾乎是不可能的。皮瑞·雷斯坦承,他的地圖是依據更古老的圖籍畫成的。他那些精確度極高的經線,莫非取自古老的圖籍?

  同樣不可思議的是繪于公元1339年,以歐洲和北非爲焦點的“杜爾瑟特航海圖”(dulcert portloano )。在這幅涵蓋面非常遼闊的地圖上。緯線毫無差誤;從地中海到黑海的經線,誤差也僅僅半度而已。

  哈普古德教授認爲,“杜爾瑟特航海圖”所使用的藍本地圖,“在判定緯度和經度的比例上,表現出極高的科學准確xing。它的繪製者顯然擁有精確的資訊,對分散在廣大區域的許多地點——從愛爾蘭的蓋爾威(gal……

上帝的指紋第三章 消失的科技文明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三章 消失的科技文明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