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科幻小說>外國科幻>上帝的指紋>第七章 踏著波浪的神魔第2小節

《上帝的指紋》第七章 踏著波浪的神魔

第2小節
外國科幻作品

  [續上帝的指紋第七章 踏著波浪的神魔上一小節]不清的神話和傳說,這會兒我只敢確定一件事:學者大都同意,在開疆拓土、建立龐大帝guo的幾百年間,印加人不但征服了許多已經開化的民族,同時也吸收他們的文化傳統,留傳給後世。從這個角度來看,即使學者們對印加人的曆史至今猶爭論不休,但沒有人會懷疑,他們曾經扮演過“文化傳承者”的角se——印加人將他們之前的秘魯古老文化(不論是海岸的或是高原的,爲西方人所知的或未知的)全都加以吸收,發揚光大。

  至今還沒有人敢確定,在遙遠的、神秘的古代,秘魯究竟存在著什麼文明。每年考古學家都會有新的發現,將秘魯的曆史根源往更古的時代推進一步。說不定,有朝一日,考古學家會找到證據,證明在古遠的時代曾經有一個族群渡海而來,進入安第斯山區,把文明和教化帶給當地的土著,完成任務後才離開。這就是秘魯的神秘和傳說給我的啓示。這些傳說以無比鮮明的意象描述“人/神”維拉科查邁步迎風,行走在安第斯山的小徑上。所到之chu,神迹不斷顯現:

  維拉科查帶著兩個隨從,朝北進發……他一路走進大山中。一個隨從沿著海岸走,另一個來到東部森林邊緣……造物主維拉科查一路走到庫茲科附近的馬爾科斯(urcos),召喚未來的人類走出大山。他在庫茲科逗留一陣子,又繼續北上的行程,最後來到厄瓜多爾。在沿海的曼達省(provnce of mania),他向百姓道別,然後走進海中,腳踏波lang消失在茫茫大海裏⑦。

  流傳在秘魯民間的神話,凡是跟這位來自外鄉、綽號“大海lang花”的神秘客有關的,結尾時,都會出現一個淒涼感人的訣別場面:

  維拉科查一路行走,一路召喚百姓……抵達波多維耶荷(puerto viejo)時,他跟先前派遣到各地的門徒會合。師徒團聚後,維拉科查率領徒衆走進海中。當地人說,維拉科查一行人在海lang上行走,就像在陸地上行走那樣自在⑧。

  永遠都是淒涼的訣別……經常帶著些許魔法意味。

  馬丘比丘古城探秘

  火車窗外,景觀逐漸改變。在我左邊,亞馬遜河支流,印加人的聖河烏魯班巴河(urubamba)挾著黑滔滔的河shui奔流。氣溫明顯上升。我們已經進入低窪、悶熱的山谷。鐵軌兩旁的山坡覆蓋著濃密蒼翠的森林。我心裏想,這個地方可真閉塞,周遭盡是難以翻越的大山,形成天然的屏障。千辛萬苦進入這個荒野建立馬丘比丘城堡的人,一定受到很強的動機驅使。

  不論動機爲何,選擇如此偏遠的地點興建城堡至少有一個好chu:征服秘魯的西班牙軍隊和隨之而來的天主教傳教土,對印加文化展開全面掃除時並沒有找到這座城堡,因而讓它逃過一劫。事實上,直到1911年,當印第安古文化遺産開始受到西方人應有的尊重時,年輕的美guo探險家海蘭·賓漢(hiram bingham)才將他發現的馬丘比丘古城遺迹公諸于世。刹那時,我們眼前敞開了一扇奇妙的窗子;透過它,我們得以一窺哥倫布抵達前美洲文化的奧秘。在秘魯政府保護下,代表神秘的美洲古文化的馬丘比丘遺迹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免于遭受不法之徒的侵擾和掠奪。我們的子孫,世世代代都會爲它的神奇感到迷惑,驚歎不已。

  火車穿過路旁只有幾家破舊餐館和廉價酒吧的小鎮阿瓜卡連特(agua caliente,意爲“熱shui”),抵達馬丘比丘廢墟車站,時間是早晨9點10分。我們換乘巴土,沿著一條蜿蜒曲折的泥路,攀上一座陡峭險峻的山坡,半個小時後來到馬丘比丘古城,住進一家設備簡陋、房租奇貴的旅館。我們是這家旅館惟一的客人。好幾年前,本地的遊擊隊曾經向開往馬丘比丘的火車投擲炸彈;之後,再也沒有多少外guo遊客敢來一探這座古城。

  太陽神的拴馬巨石

  下午2點鍾,我伫立在古城南端一座高臺上,放眼望去,只見整個廢墟覆蓋著青苔,層層疊疊,一路向北延伸。周遭的山feng隱沒在雲堆中,陽光偶爾破雲而出,灑照下來。

  腳下的山谷中,我看見聖河境蜒流經馬丘比丘城堡下的岩層,有如一條護城河環繞著一座雄偉的城廓。從高chu望下去,河shui映照著山坡上的熱帶叢林,顯得格外翠綠。河面上shui光粼粼,煞是好看。

  我昂起脖子,眺望廢墟對面那座高聳的山feng。它的名字叫華納比丘(huanapicchu),經常出現在旅行社的海報上。我驚訝地發現,距離feng頂約莫100米的山坡上有一座整齊的梯田。顯然,以前曾經有人爬上那兒,小心翼翼cao作耙子,將陡峭的懸崖修建成一座優美的空中花園——也許,古時候這座花園真的栽滿鮮豔的花兒呢。

  在我看來,這整座古城簡直就是一件龐大的雕刻藝術品,由山丘、樹木、石頭和流shui組合而成。它美得讓人心醉。這一輩子,我還沒看過那麼美麗的地方。

  盡管整座城堡散發著燦爛的光彩,但是,感覺上,我卻仿佛凝視著幽靈聚居的一座死城。它使我想起沈沒在海底的一艘船,yin森森,鬼影憧撞。城中的房屋鱗次栉比,坐落在一排排長長的臺階上。屋子都很小,只有一個房間,緊鄰狹窄的街道,建造得十分堅固耐用,樸素無華。相形之下,舉行祭奠的場所在建築上就講究得多,使用我在薩克賽華曼大廟看見的那種大石頭,其中一塊多邊形巨石打磨得十分光滑,長約12英尺,寬5英尺,厚5英尺,重量絕不下于200噸。古代的建築工人如何將這麼巨大的石頭搬運上山?

  像這種石頭,馬丘比丘城中有好幾十塊,全都以各種角度連鎖在一起,組成一座宛如拼圖遊戲的牆壁。我數了一數,發現其中一塊石頭總共有33個角,每一個角都跟毗鄰的那塊石頭上一個相等的角緊密地接合在一起。在這座古城,到chu可見巨大的多角形石頭和正方形石頭,棱角銳利得有如剃刀。此外,還有一些天然的、未經雕鑿的大圓石,被融合進整ti設計裏頭。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奇特的、對西方人而言極不尋常的裝置,諸如“英帝華達納”(intihuatan),意思是“太陽神的拴馬柱”。它的底部是一塊光潔如shui晶的灰se基石,雕刻成繁複的幾何圖形,裝飾著神龛和拱壁,中間豎立著一支粗短的。挺直的叉子。

  拼圖遊戲

  馬丘比丘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學術界共同看法是:這座城堡的興建日期,應該是公元15世紀左右。然而,一些備受敬重的學者卻敢于質疑,時時提出不同的意見。例如,1930年代,德guo波茨坦大學(university of potsdam)天文學教授洛夫·穆勒(rolfmuller)找到確鑿的證據,顯示馬丘比丘古城在建築上的一些重要特征,反映的是重大的天文現象。他以數學方式,仔細計算過去幾千年中星星在天空的位置(由于一種名爲“歲差”的天文現象,星星的位置會隨著時間改變),得出這樣的結論:馬丘比丘城堡的最初設計和建設,肯定是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間”完成②。

  在正統曆史學家眼中,這簡直就是信口胡說。如果穆勒的推算正確,馬丘比丘城堡的曆史就不是短短500年,而是6000年了。這麼一來,它就比埃及的大金字塔古老得多(正統學者認爲,大金字塔的興建日期約莫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

  關于馬丘比丘城堡的曆史,還有其他學者提出異于正統學界的意見。跟穆勒一樣,他們大多認爲,這座城堡的部分遺迹,比正統曆史學家所認定的日期古老好幾千年。

  就像組合在馬丘比丘城堡牆上的多角形巨石,乍看起來,這個觀點似乎能夠配合其他碎片,組成一幅完整的拼圖,讓我們得以解開曆史之謎,一窺秘魯古老的面貌。維拉科查是這場拼圖遊戲的一部分。傳說中,他的首都設在帝華納科。這座偉大古城的廢墟,如今坐落在玻利維亞境內一個名爲科堯(collao)的地區,距離的的喀喀湖南岸20英裏。

  我算了一算,只需兩三天,我們就可以經由秘魯首都利馬和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抵達帝華納科古城。

  注釋

  ①荷西·迪亞斯科達《西印度群島自然與人文曆史》,第1卷第4章,見《南美洲神話》,61頁。jose de acosta,the natural and moral history of theindies,booki,chapter four,in south american mythology,p.61

  ②同上,頁82。

  ③吉福德與奚畢克《南美洲神話中的勇土、神紙與精靈》,54頁。d.gif fordand j.sibbick,warriors and spirits from south american mythology,eurobooklimited,1983,p.54.

  ④《舊約·創世紀》第6章第4部。

  ⑤莫利納神父《印加族神話與禮儀記述》,收錄于《南美洲神話》,61頁。

  ⑥《印加皇朝述評》。

  ⑦艾爾登·梅森《古代秘魯文明》,237頁。j.alden mason,the ancientciuilizations of peru,penguin books,london,1991,p.237.

  ⑧迪貝唐佐斯(印加人的傳說),見(南美洲神話),79頁。

  ⑨引述于齊卡裏亞·奚特清《失落的guo度》,164頁。zecharia sitchin,thelost realms,avon books,new york,1990,p.164.

……

《上帝的指紋》第七章 踏著波浪的神魔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八章 世界屋脊上的湖泊”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上帝的指紋》第八章 世界屋脊上的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