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高爾夫球場的疑雲第四章 署名“貝拉”的一封信上一小節]憾哩。”
他那像鳥似的敏銳的眼睛四張望。
“啊!”他突然帶著寬慰的語調說,“壁爐前面的小地毯擺得不正。”他彎下身子把它放平直了。
突然,他發出一聲驚叫,站起身來,手裏拿著一張小小的粉紅的紙片。
“在法,就像在英
一樣,傭人總是那麼疏忽,沒有把地毯下面打掃幹淨。”波洛說。
貝克斯從波洛手中接過紙片,我也湊過去端詳。
“你認得出吧,暖,黑斯廷斯?”
我搖搖頭,迷惑不解,可是那粉紅紙片的特殊調倒是挺眼熟的。
①法語:我的朋友。——譯注。
局長的反應比我敏捷得多。
“支票的碎片。”他驚呼道。
紙片約兩英寸見方,上面用鋼筆寫著“杜維恩”。
“bien①!”貝克斯說道,“這張支票是支付給一個名叫杜維恩的人的,或者支票是由他開的。”
“我想,是支付給這人的,”波洛說,“如果我沒有弄錯的話,這是雷諾先生的筆迹。”
把紙片上的筆迹跟書桌上的備忘錄一比較就證實了波洛的話。
“哎喲,”局長嘟哝著,一副灰溜溜的樣子,“我真不敢想象我競然會把這一點忽略過去了。”
波洛笑了起來。
“教訓是,不能放過地毯下面的東西:我的朋友黑斯廷斯會告訴你們,不論什麼東西,只要有一點點的歪斜不正,我就受不了。我一眼望見那壁爐地毯不正,就對自個兒說:
tiens②!准是在移動椅子時給椅絆住啦。也許這下面有些什麼東西被那個能幹的弗朗索瓦疏漏了哩:
“弗朗索瓦?”
①法語:好哇。—譯注。
②法語:啊。——一譯注。
“要不然就是丹尼斯,或是萊奧尼。總之是打掃這個房間的人。既然沒有灰塵,這房間一定是今天早晨打掃過的。
我把事情的經過照這樣來重新組織一下吧:昨天,也可能昨夜,雷諾先生開了一張支票,擡頭①是一個名叫杜維恩的人。後來這張支票被撕碎了,散落在地上。今天早晨……”
但是貝克斯先生已經按捺不住地在扯著鈴繩了。
弗朗索瓦應召前來。是的,地板上有好多紙片。她把這些紙片怎麼理啦?當然放進爐竈裏去啦:還會怎麼啦?
貝克斯作了一個失望的手勢,把她打發走了。隨即,他面露喜,奔向書桌那兒。片刻間,他翻尋著死者的支票簿。
接著做了一個失望的手勢,因爲最後的一張支票存根是空白的。
①單據上收件人或收款人的姓名。——譯注。
“得有勇氣呀:“波洛喊道,一面拍拍他的背。“毫無疑問,雷諾夫人會告訴我們關于這個名叫杜維恩的神秘人物的。”
局長臉上的霾消散了。“這倒是實話。我們這就開始吧。”
我們轉身離開房間時,波洛漫不經心地說了一句:
“雷諾先生昨晚是在這兒會客的吧?”
“是呀……可是你怎麼知道的?”
“根據這個。我是在皮椅背上發現的。”他的大拇指和食指之間捏著一根長長的黑發——一根女人的頭發。
貝克斯先生帶著我們從邱宅的後門出去,走向一個緊貼著邸宅的小小的棚屋。他從口袋裏取出鑰匙,把門打開了。
“屍就在這兒。在你到達之前,我們剛把它從現場移到這兒,因爲攝影師已照了相。”
他打開了門,我們走了進去。被害人躺在地上,上面覆蓋著一塊布。貝克斯先生敏捷地揭去了遮屍布。雷諾中等身材,個子細瘦,大約五十來歲的年紀,黑的頭發中夾雜著不少灰白
發絲。他胡子刮得光光的,長長的瘦削鼻子,兩眼相距較近,像在熱帶的陽光下度過大半生的人一樣,皮膚呈紫銅
。雙
往兩邊緊繃著,露出了牙齒,死灰
的臉上印刻著極端驚愕、恐懼的表情。
“從他的臉上一看,就可以知道他是被人從背後戳死的。”波洛說。
他輕輕地把死者翻了個身。在背部,圓圓的、黑糊糊的一片沾汙了淺褐大
兩肩腫骨之間的那一部分。
服上那黑糊糊一片的正中留下了一個裂口。波洛仔細地察看著。
“你對作案用的凶器有什麼看法?”
“凶器留在傷口中了。”局長把手伸進了一個大玻璃缸。
裏面有一件小東西,在我看來非常像一把裁紙刀,黑的柄,刀口很窄,閃閃發亮。這刀總長不到十英寸。波洛用指尖小心翼翼地試著變了
的刀尖。
“ma foi①可鋒利哩!用來殺人真靈巧、方便哪!”
①法語:說實在的。一譯注。
“遺憾的是上面找不到指紋,”貝克斯帶著歉意地說,“凶手一定是戴著手套的。”
“當然羅,”波洛帶著不屑一談的口吻說,“即使是聖地亞哥的人也很懂得這個訣竊。就連一位最外行的英小
也懂得這個。這得感謝報紙上對貝蒂榮法則①的大肆宣傳。
不管怎麼說,沒有指紋,這倒引起了我很大的興趣。要不然留下別人的指紋是最簡單不過的事呐。這樣一來,警察可就樂啦。”他搖晃著頭。“我非常擔心,我們的罪犯不是個慣犯,或者是他時間來不及,沒法這麼幹。不過我們以後再瞧吧。”
波洛將屍恢複了原來的狀態。
“原來他大裏面只穿著內
。”他說。
“是啊,檢察宮感到這一點挺不可思議。”
在這當口,貝克斯身後關閉著的門上傳來輕叩聲。他跨前一步把門打開。弗朗索瓦站在那兒,像個食屍鬼似的好奇地向棚屋內竭力張望。
“嗳,什麼事?”貝克斯不耐煩地問。
“夫人打發我送個口信。她已經好多了,准備接見檢察官。”
“好吧,”貝克斯先生很快地說,“告訴阿于特先生,我們馬上就來。”
波洛停留了一會,回頭望著那屍。這時,我以爲他打算向它大聲疾呼,要大聲地宣布他非得把凶手弄個
落石出,否則決不罷休。可是當他說話時,聲調卻是沈悶的,顯得頗爲尴尬。他的話跟當時肅穆的情景格格不入,簡直可笑。
“他穿的大很長啊。”他這話說得很不自然。
①貝蒂榮(1853——1914)。法刑事偵查學家,提出所渭“人身測定法”,即根據年齡、比較骨骼、結合攝影和指紋等方法。鑒別罪犯.在刑事偵查學界稱爲“貝蒂榮法則。”——譯注。
《高爾夫球場的疑雲》第四章 署名“貝拉”的一封信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五章 雷諾夫人的陳述”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