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林斤瀾>陽臺第2小節

陽臺

第2小節
林斤瀾作品

  [續陽臺上一小節]連起來,才是一根線嘛。”

  不料這個榆木疙瘩一撥愣,一頭馬鬃般的黑頭發仿佛直立起來,說:

  “還有我。”

  真是胳肢窩拱出個人腦袋來。我倒措手不及,只有連聲說:

  “你啊,你啊,還有你啊。”

  好家夥,你看那一臉的疙瘩肉,竟咬斷鐵似地嚷出來:

  “我是個dang外的布爾塞維克!”

  我都信不及自己的耳朵了,我都疑心站在對面的是不是瘋子了?別說是現住“牛棚”的“黑幫”,就是平常時候,“我是個共産dang員!”倒還聽見說過,有誰見過這麼拍song脯的:“我是個dang外的布爾塞維克!”正經聞所未聞。

  “失敬失敬,還成了個人物哩!”

  那刀縫似的眼睛裏,有兩點火光:

  “在三十年代,給戴過紅帽子,給叫過‘紅點子’。”

  我忍不住放聲笑了起來。我真不知道當年戴了紅帽子,能是個什麼滋味兒。我倒是想本當不笑才是,路線鬥爭是嚴峻的。無奈不合身份,不合時宜,不知好歹,不知死活,原是笑料的來源。我忍著笑,用嘲弄的口氣重複說:

  “紅點子!紅點子!紅點子……”

  不錯,這三個字確有一種說不清的嘲弄意味,對狂妄自大,愚昧無知,有微妙的嘲弄。

  “是可忍,孰不可忍!”

  明明是個“土圍子”,公然叫囂“紅點子”。

  一天晚上,“好幾個我”在會議室裏貼上標語,不消說,都是生死簿上的語言。北牆上照例拉上橫標,橫標上少不了得有個帽子,打上叉子。在帽子上費了腦筋。地富吧,人家還出身貧寒。特務叛徒吧,曆史上沒找著岔口。走資派怎麼樣?他從不當權,連個dang員也不是。那麼權威呢,也還不那麼老大有名的,沒勁。右派也不行,湊巧人家沒戴過帽子。最後,選定一個帶有lang漫主義se彩的:“牛鬼蛇神”。

  屋子中間,換上百瓦燈泡,賊亮賊亮。

  我在橫標下邊,照楊子榮那樣坐下,象個大寫的“壹”字。在風雲變幻的時候,原本兩個差不多的人,也會顯出全不一樣來。這一個,是個大寫的“壹”字。那一個,許是阿拉伯的“1”字那樣一根棍兒,還斜戳著。我坐定之後,吩咐道:

  “帶上來。”

  “另外一個我”走到廊道上,用帶栾平的聲勢,把這“牛鬼蛇神”押上場來。

  一進來,就不是味兒。這個栾平怎麼星眼朦胧,神思恍惚。標語橫標,叉叉和驚歎號,他連看都不看。場上的火葯味兒,全沒在意。往那賊亮的百瓦燈泡下邊一站,還微微的晃悠。

  我心想:“出了怪了!”

  我這裏擺下殺氣騰騰的戰場,他那裏晃晃悠悠,也不知是詩情方興,還是畫意未艾。

  我這裏金剛怒目,滿把抓著綱上線上的大題目。他那裏沒精打采,賽似木頭樁子橡皮頭。

  我這裏呼風喚雨,只著急手裏攥的,左不過那張亮過的舊王牌。他那裏垂眉搭眼,死啃著幾句煮不爛、燒不化、砸不碎的老文章。

  如此這般,幾個回合下來。我正經地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

  要問這怒這惡從何而來,須知“四人幫”乃是金口玉言,上頭一哼一哈,往下層層照著哼照著哈。到了我這兒,也不能改成咳嗽。俗話說的好:一塊石頭腌了一百零八天,它也鹹了不是?我也可可的養出來金口玉言的脾胃。由我這兒往下,下邊的,得照著我使氣支嘴。無奈這麼個“紅點子”,本身是個革命對象,竟敢“明目張膽”地軟硬不吃,“十倍瘋狂”地滴shui不進。瞧瞧那模樣,泡頭泡腦,晃晃悠悠。單單這晃悠,難道不就是個態度問題?立場問題?現行問題?難道我能夠不火冒三丈,眼冒金星?

  我一拍桌子,這叫“驚堂”。鼻子裏哼一長聲,這叫“威武”。大步奔了過去,兩手按住“紅點子”肩膀,叫他站穩當了。可我一撒手,他又晃了晃,這可惡勁兒,“罄南山之竹”不盡書,我揚起胳臂,順乎自然,一記響亮的耳光。緊跟著,“四五個我”一擁而上,左右開弓,劈啪有聲。眼見那“紅點子”的犟腦門牛脖子上,湧現了紅點子……

  我有生以來,這是頭一次打人。小時候淘氣也打過架,小家夥們你一拳我一腳,拳繞拳腳絆腳,那叫打架。現是對方不用捆來不用綁,決不會還手,這叫打人。

  冷靜想想,這樣的打人,不容易打出個英雄模樣來。可當時,我可是覺得“力拔山兮氣蓋世”。入畫、塑像、上鏡頭都是現成的。

  我本是單位裏頭散漫的小幹部,在官兒面前是個聽喝的。我伺候著專家,給教授們跑跑tui。忽然間,我成了響當當的革命派,那些個人五人六的,顛倒成了革命對象。有點像一個孩子,本守著那一肚子條呀簧呀大小齒輪的玩具,碰都不敢碰。現在摸摸它,沒事。撥弄撥弄,不但沒事,倒聽見叫好。爽xing拆了它,摘了它,踩了它。稀哩嘩啦回頭睡大覺,做夢也是心滿意足呀。

  我向一臉紅點子的“紅點子”吩咐道:

  “把今天的事情,寫一個‘認識’。這是給你一個最後機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你要充分重視。”

  讀者讀到這裏,可能以爲我五大三粗,或者挺拔軒昂。其實我是個五短身材,雖說不瘦也不弱,但到chu還是只好叫做小個子。記得上中學時,一天有迎賓任務,男生一律要穿白襯yi。我從家裏出來忘了換yi服,到了學校無法可想。女同學們卻要穿舞蹈服裝,有個大個換下白襯yi,我抓過來穿上,富富有余。這事救了急,卻被同學們笑到畢業。我把腰板伸直,把脖子伸直,也還是解決不了問題。

  我參加工作以後,單位裏老九成堆,壓得我精神上也小不點兒了。誰知現在,我在樓梯、廊道,更不用說院子裏了,遇見這些人五人六的,就把眼睛瞪起來,對方就得正確對待把頭低下。我可以俯視人家的項背了。對方要是大人物兼大個子,我更加甩著膀子走在廊道中間,眼見他貼著牆壁,側著身子,盡量縮小ti積,這都是我從來沒有過的快樂。

  現在我很會運用我的眼睛。本來我的眼睛不老小,只是和鼻子嘴巴靠近了點,成了張“小孩臉”。我的大眼睛的大眼白,透著蛋青se。有個女的誇過這種se彩,說是幼兒園裏常見,使我自在又不自在。有回坐電車,旁邊一個女的抓起我的左手,看了看手腕上那只表,隨手放下,一聲不響。過後我細細回味,心裏好像給砍了一刀,這個傷痕可能一輩子也抹不掉了。

  現在我瞪起了眼睛,我的蛋青se的眼白,一定是變成了鐵青se,只怕還劍一樣閃著寒光。如果沒有這麼個“紅點子”,那就所向披靡了。雖說“月有yin晴圓缺”,天下的事不能夠……

《陽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陽臺》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