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林斤瀾>神經病第2小節

神經病

第2小節
林斤瀾作品

  [續神經病上一小節]見:

  “你們應當阻止他上機子。”

  誰知李四斬釘截鐵,一口回絕:

  “不能阻止。”

  “?”連長臉上挂了個問號,都來不及出聲。

  “一個戰士,抱起炸葯包,去堵槍眼,能夠阻止嗎?一個海員去救人,往大海裏跳,能夠阻止嗎?一個勞動者,沖向勞動崗位……”

  有人說比喻不大恰當。

  李四壓著點嗓子,說明他同意那句名言:比喻總是跛腳的。接著敞開坦蕩的song懷,用出自丹田的聲量,請大家回想王五當時的表情,那熱血的沸騰,那鬥志的昂揚……

  這工夫,王五和張三回到了駐地。兩人走過宿舍門口,連看都沒往裏看一眼,直奔shui房。那裏並排三口鐵鍋,研究了一下,找出那口最大的。張三蹲到竈洞口上點火,王五坐在柴草堆上管遞柴草。這事也不那麼容易,柴草不大幹不愛著。好容易著了,續少了一著就光,續多了黃煙滾滾。幾番努力,到底把竈洞燒紅了,有了火底了,事情也就從容了……

  這時,黃昏悄悄到來,秋風也悄悄地嗚嗚起來了。門外不知來了個誰,影綽綽地在磨石上磨鐮刀。這秋天的黃昏,這閃閃地竈火,這嗞嗞的磨刀聲,還有那屋外的風,屋裏的蒸汽……好象什麼詩裏詞裏,讀過背過的田園風味,好象什麼小說裏贊賞過的情景。那著名的“黃粱夢”,那旅店,那黃昏,那風塵,那黃粱之炊,那人生之夢……

  在不熟悉的集ti生活裏,不習慣的勞動裏,忽然得到這片刻的,熟悉的習慣的甯靜,仿佛揉得皺巴巴的心靈,叫一個熨鬥熨了一熨。

  從早起,沒有說過一句整話的張三,這時感歎道:“天有不測風雲。”然後看看王五的右腳,那包紮成球的大拇哥,省略掉下邊一句:“人有旦夕禍福。”

  王五歪在柴草堆上,臉泛紅光,渾身舒展,笑吟吟地說道:

  “壞事變好事。我一生都是這樣。”

  張三往竈洞裏添一把柴。王五映著火光,跟三杯下肚那樣,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起一個故事。這故事要是一五一十記錄下來,只怕還得說是雜亂無章。現在摘要如下:

  王五出身清寒,家住沿海的一個城市。青年時一邊攻書,一邊在一個洋行裏抄寫。遇上經濟不景氣,到chu裁員緊縮開支。一天王五走出洋行大門,騎上車,趕往學校。洋行的經理是個洋人,洋人有個雜種兒子。拿了一支鳥槍,在馬路邊上練槍法。把飛馳而過的王五,當做飛過的大鳥,瞄准一槍,正中左tui。王五翻身落車,後來是擡進醫院。第二天,洋人看著裁減人員的名單,順手把王五的名字劃掉了。這才能夠攻完他的書,得到一紙文憑。

  王五說完故事的主要情節,還沒有來得及總結兩句,只聽得門外那磨刀的,把鐮刀往磨石上一拍,兩步走了進來,手裏鐮刀锃亮,臉上筋肉橫漲,喝道:“可恥!”

  這是李四。李四斜眼一看竈火光影裏,蜷著兩個松老頭,不由得降低一個調門,說:

  “不要隨便引用壞事變好事。”

  那兩個老頭憑白遇上這麼大份量,作聲不得。李四又降低一個調門:

  “那是帝guo主義的迫害嘛,你怎麼不氣憤!”

  漫漫的蒸汽,只怕也起了點作用。李四的調門,降到柔和的程度,還帶著明顯的惋惜,說:

  “你這個故事,要是落到契诃夫手裏,就是一個漂亮的短篇:半殖民地小人物的悲喜劇。”

  王五這時挪過身來,一把抓住張三的手腕子,好象抓住了扒手。其實張三那只手,不過又在柴草上劃拉著。王五叫道:

  “剛才你寫了個英文‘qin愛的’。”

  張三不響,李四說道:

  “那是契诃夫的一篇傑作。”

  “後來你又寫了俄文‘qin愛的’,後來又寫了個什麼文,我認不得。”

  張三無言。李四感歎道:

  “這一篇有的譯作‘qin愛的’,有的譯作‘寶貝兒’,有的只擇一個字‘她’。”

  李四song中的文學、要是盡情抒發,就如海洋。可是王五還抓著張三的手腕子呢,問道:

  “爲什麼你用左手劃字?”

  “右手不行了。寫上兩百個字,就控不住筆了。人到時候了。”

  “到時候了,爲什麼還練左手?爲什麼一個字還練幾種文?”

  “到時候了。丟一個字,就找不回來了。”

  “到時候了還找它幹什麼?”

  這也是一種“曆史的誤會”。這個“無言”的張三,卻是個死練多guo語言的。這個“靠邊”的張三,在自己的專業裏邊,卻是個死不罷休的。李四也轉過來追問道:

  “到老守住一種文字還不行啊?”

  張三沒了法,沒法之中還想把話題岔開:

  “勞動還是好,鍛煉了幾個月,現在右手寫五百個字,也還像個字兒。”

  李四琢磨著,忽然單刀直入:

  “你一定是有本書還沒有寫完。”

  張三沒什麼表示。

  “寫了幾年了?”

  張三扭頭望著竈洞裏的火光。

  “幾年了呀?”

  張三用比自言自語略大點的聲音,說:

  “從攢材料起,有二三十年了吧。”

  “什麼內容的?”

  “語言比較方面的。”

  “有用chu嗎?”

  李四步步逼近,把那樣沈靜的老頭子也逼得一跳,隨後低下頭,說:“不知道。”

  那兩個都叫起來:

  “不知道你還寫它?”

  “怎麼能不知道呢?”

  張三擡起點頭,望望那二位,用接近告饒的口氣,說:

  “在guo內,”低下了頭,“就我見到的範圍,”認錯似的,“還沒有過這麼本書。”

  “寫吧!寫吧!寫吧……”李四找不著別的詞兒,只是從丹田裏連連吐出“寫吧”兩個字。過後又長歎一般說道:“我們都有一首天鵝之歌,天鵝之歌,天鵝之歌……”

  這“天鵝之歌”,原是外guo傳說,意思是天鵝臨死時,都要在天空大叫三聲,方肯死去。

  王五也歎了口氣,安慰張三道:

  “再勞動勞動,右手能寫一千個字,左右手倒著寫。這是勞動的好chu……”

  李四不同意王五把勞動意義說得這麼具ti而微。哼了一聲,斜眼掃了下王五的右腳,正se說道:

  “你那個腳趾頭,也有什麼好chu了?”

  不料王五得意一笑:

  “當然是有,我的一生都是壞事變……”想起李四的脾氣改口說:“逢凶化吉。”

  “你就說腳趾頭吧。”

  “那裏長著個ji眼,正好連根砸掉。”

  這個意外的好chu,照李四說,連契诃夫也難得編出來的。那樣不言不笑的張三,竟也笑得歪在柴草上直抹眼淚shui。這裏王五還在補充:什麼半個……

《神經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神經病》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