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遛籠上一小節]們家老宅附近,有一片小樹林,每天到了黃昏的時候,四方養鳥兒的老少爺兒們,都各自帶著自家的鳥兒,到這裏來遛。而且遛過之後,還要把鳥籠子挂在樹枝上,一面自己找個伴兒下棋說話,一面聽鳥兒叫,那才是自得其樂呢。到這時,偏偏也正是我們小哥兒們下學的時候,回到家裏做完功課,也正是出來遛我們臭虎不拉的時候。這時候,那些養鳥兒的雅士們一看見我們過來了,立即就遠遠地揮著手向我們喊叫,要把我們攆走;自然,其中也有人知道我們家的底細,于是便勸說那些養鳥兒的雅士們說話要注意影響。于是就有人出來遠遠地把我們幾個小哥兒迎住,笑容可掬地對我們說:“幾位小哥兒養的鳥兒多俊呀,它會打彈,是不?那可要找一寬敞的地方去打,小樹林裏飛不開,弄不好,會把鳥兒挂傷的。”當然,我們小哥兒也不是不講理的無賴,經人家一說,我們也就知道自己應該到什麼地方遛臭虎不拉去了。
說起虎不拉的打彈,那才叫壯觀呢!調教好的虎不拉不拴著也不會飛跑了。打彈時,你把一只用泥燒成的小彈子高高地抛向天空,然後再把架虎不拉的小棍棍一抖,立即,那棍棍上的虎不拉就騰空飛了起來;這時只見它在空中打一個跟鬥,然後閃電一般地再把那只彈子衍在嘴裏,這時它更是得意地又翻了一個跟鬥,隨之就落下來,又站在了那根木棍上。
筆者小時養的一只虎不拉,最出的表演,一次能銜住三只彈子。那也就是說,我一次把三只彈子抛到空中,然後再放飛出去虎不拉,它一個跟頭翻起來,一只、一只、再一只,居然在半空中把三只彈子全銜在了嘴裏,然後,才落下來,站到木棍上。你就說說它是多大的本事吧。
這樣,就說到我們老九爺最後遛籠的事上來了,老九爺爲什麼遛寵?因爲他的鳥籠好。爲什麼老九爺只遛籠,而籠裏卻沒有鳥兒?因爲老九爺說,世上沒有鳥兒配在他的鳥籠裏住?難道連虎不拉都不配在老九爺的鳥籠裏住嗎?老九爺拍拍我的頭頂說:“買包糖吃去吧,孩子!”
據家裏人說,老九爺一生只養過三只鳥兒,當然那已經是許多年前的事了。
老九爺養的第一只鳥兒叫翡翠,學名叫翠鳥兒。這種鳥兒全身是一的翠綠,看著就像是一塊翠玉一般,個兒不大,只有一寸稍長些。平時不唱,只有落細雨的時候才唱,而且細雨落多長時間,它就唱多長時間。那唱歌的聲音,就和細雨一樣醉人,直唱得讓坐在窗前賞雨的人滿面淚痕。我們老九爺就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他一面賞雨,一面聽他的翠鳥兒唱。那許多年還很是寫下了不少的詩,其中他認爲最得意的名篇,至今我還記憶猶新呢!其中有一首詩開頭的兩句是:“瀛州巢密珍禽小,戲而輕歌出沓渺。”天知道是什麼陳詞濫調。
有了這樣一只珍禽,我們老九爺自然就要爲他的珍禽置一件好籠子了。于是他花了五十元大洋,找專門做鳥籠的手藝人爲他做了一只好鳥籠。這裏要做一下交代,五十元是一個什麼概念?那時候上好的面粉是兩元錢一袋,那時的五十元折合成現在的錢是多少錢?我自幼算數不太好,還是諸君自己算去吧。
老九爺花這麼多的錢做的鳥籠,是個什麼樣子呢?據見過這只鳥籠的人說,當老九爺提著他的鳥籠出去遛他的翠鳥兒的時候,滿樹林裏遛鳥兒的人都驚呆了。人們又是看鳥兒,又是看籠,人人都說這只鳥籠比籠子裏的鳥兒值錢。也有人說不光是比鳥籠裏的鳥兒值錢,還比鳥籠外邊的人值錢呢。好在我們老九爺的脾氣好,只要你說他的鳥籠值錢就行,至于他自己值錢不值錢,他壓根兒就不往心裏去。
我們老九爺當年的那只鳥籠子,有分教,那叫做是細竹精雕籠。既然是細竹精雕,那首先自然是要選上等細竹了。我們老九爺的這只鳥籠,一共用了八十一根細竹。你可別以爲這只鳥籠只是用八十一根細竹劈成竹簽兒編成的,竹簽兒再細,也是用刀子刮出來的,通身帶著一俗氣。我們老九爺這件鳥籠所選的八十一根細竹,全都是長得一般細,比竹簽兒還要細,光是一般的粗細還不行,而且還要長著一樣的節。你想想呀,八十一根細竹編成一個鳥籠,每根細竹的節兒不一樣,亂亂糟糟,那還有什麼值錢的地方呢?要的是八十一根細竹都長著一樣粗細,而且每根細竹都是長著四個節兒。你說呢,找到這樣八十一根同樣細、又長著同樣竹節的細竹,該是要用多少工夫吧。
外人一聽,立即就要向中
人致敬了,真了不起呀,你們居然能在我們這個小小的星球上找到八十一根完全相同的細竹,我們真是比不了呀。知道你們和我們比不了,這就算是對了。八十一根細竹,同樣的粗細,每一根細竹上都要在同一個地方長出一個節兒來,而且每一根細竹全都是長著四個節兒,找去吧,就怕找遍你全美
,也找不出來。而我們就找出來了,你不致敬行嗎?
找出八十一根同樣粗細、又是同樣形狀的細竹來,有什麼用呢?編鳥籠子呀!編成鳥籠之後有什麼用呢?養鳥兒呀!養著鳥兒又有什麼用呢?管得著嗎?養鳥兒就是了麼。養鳥兒若是有用,中爺兒們也就不養了,凡是有用的,咱們爺兒們全不幹,專門幹那些一點用
也沒有的事。還要比著看誰幹得拔尖兒,這叫能耐。
有了一只無價之寶的珍禽翡翠鳥,又有了一件價值連城的細竹精雕鳥籠,那一年我們老九爺在天津養鳥兒的爺兒們中間,可是出了大風頭了。每天到家裏來看鳥兒的人們絡繹不絕,每天到家裏來看鳥籠的人,更是不計其數。尤其是到了下細雨的日子,老九爺的家裏就更是高朋滿座了。客人們和老九爺一起坐在窗前,一面賞雨,一面賞籠,還一面聽翡翠鳥兒的叫聲,並且一起賞雨聽鵬掉眼淚兒;那才真是一幅《衆雅士細雨聽鵬圖》呢!如果那時候能拍下一張照片來,留到今天,也一定是很有曆史文化價值的了。
老九爺的翡翠鳥兒,只養到第二年,就死在了老九爺那只細竹精雕的鳥籠子裏了。爲什麼呢?瞎,你們就別問了,直到多少年後,只要一說起這件事來,老九爺就會淚流滿面地一個字也說不出來。這時也就是只能由老九代替老九爺向你述說事情的原委經過了。絕對不是老九爺對這只鳥兒照應不周,是因爲這只翡翠鳥兒發情了。漸漸地,老九爺發現他的翡翠鳥兒羽毛的顔
變了,翠綠的羽毛透出了一絲紅
。再到後來,連叫聲也變了,而且這只翡翠鳥兒變得在籠子裏煩躁不安。這時老九爺知道這只鳥兒發情了,應該給它找個伴兒了。不過呢,老九爺以他多年玩鳥兒的經驗,他知道這鳥兒發情絕不像貓兒狗兒發情那……
《遛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