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劉慶邦>家道第2小節

家道

第2小節
劉慶邦作品

  [續家道上一小節]死的問題,而且擔心她會比嶽父先行死去。我不能否認嶽母對嶽父感情上的留戀,但更多的因素,是嶽母擔心嶽父一死,人家就不會繼續發給他們離休金了,嶽母的生活來源就會被搞斷,這對嶽母來說是十分可怕的事情。我設想老兩口子相對無事時,一定把誰先死的事情分派過許多次了,他們在分派這樣重大的事情時,表情並不顯得嚴肅,他們甚至像小孩子作遊戲一樣,覺得這種分派很有意思,就故意拉長遊戲的過程,所以分派的事老也不能派定。嶽父知道嶽母擔心,就逗嶽母,堅持他要先死,他的理由是一般都是男的先死,作老婆的得先把男人送走,她再慢慢地死,這樣才符合規律。嶽父舉了他們身邊的不少例子,證實許多家都是男人先死。在這個問題上嶽母毫不退讓,她的理由比嶽父充分得多,她的年紀比嶽父大;她患有心髒病;更主要的,如果她先死,嶽父生活上不成問題,要是嶽父先死,她依靠誰呢?爭來爭去,後來嶽母都有些急了,說你死去吧,你現在就去死。嶽父這才笑了,他好像作出重大犧牲似的,說,好好好,你先死,行了吧?嶽父在心裏對自己的身ti充滿自信,他能吃能睡,又沒什麼病,總覺得死侵犯不動他,我懷疑嶽父一生是否認真想過死的問題,是否具有生命的意識。我從未聽見嶽父談到過這個深遠的話題,從他語言的貧乏,我推斷他思想的貧乏和簡單。他雖然有著豐富的閱曆,也經受過不少磨難,但生活留給他的印象都是一些表面的,他從來沒有能力深究,也無志于深究。因此來說,嶽父的一生是悲哀的。當然,換一個角度,也可以認爲嶽父的一生是少痛苦的。

  嶽父在職時,至少有兩次升工資的機會,他都放棄了。嶽母埋怨他,他說他的工資是全礦最高的,別人升了工資後,他的工資還是最高的,他不能和別人爭。他以一個革命老幹部的風格壓製嶽母的埋怨,反過來指責嶽母覺悟不高。妻子對我講了這些事後,我馬上判斷出是嶽父周圍的人把嶽父蒙蔽了。那些人蒙蔽嶽父的辦法就是以莊嚴的口吻恭維嶽父。他們恭維嶽父的材料就是搬出嶽父早年參加八路軍的曆史,說嶽父是老革命,是真正的“八路”,全礦那麼多幹部,有誰能比得過嶽父呢!他們背地裏計算過了,嶽父一個人開工資的級差,差不多可以給兩個人每人升一級工資。他們結成了同盟,在討論給誰升工資的會上,一齊向嶽父發起恭維,對嶽父實行精神賄賂。嶽父最喜歡聽別人恭維,也最禁不起恭維,于是嶽父就一再付出了不長工資的代價。

  妻子回家後給我來了信,說她父qin得的是膽道癌,現住在礦務局總醫院,由她弟弟陪住,侍候。醫院方面和家裏人都沒有告訴她父qin得的是不治之症,只說是膽囊炎,問題不大。而她父qin就真的相信自己得的是膽囊炎,精神狀態還算可以。妻子說,她准備在家住幾天,如果她父qin病情穩定,她就先回來,等情況危急時讓她弟弟再給她打電報。看了妻子的信,我承認我的判斷失誤了。妻子走後第二天,我收到內弟打來的第二封電報,再次催他jiejie速回。既然這麼緊急,一定是人危在旦夕,可實際情況不是這樣。後來我想想,這符合他們家人的xing格,他們家的人xing子都是那麼急,而且躁。妻子了解他們家的人,她的感覺是對的。又過了幾天,妻子回到北京。妻子顯得很疲憊,好像病了一場。妻子說,她父qin的病都是她弟弟和三芹離婚的事給氣的,她哥哥的事也讓她父qin很窩心,反正自從她父qin離休後,就沒過什麼好日子。我同意妻子的說法,妻哥和內弟的事我都知道一些,這話說來就長了。

  “四人幫”垮臺後的幾年,是嶽父最輝煌的時期。在此之前,由于派系鬥爭,嶽父一直受排擠,一直不得志。落實政策之後,嶽父成了礦上一個部門的頭目,負責全礦的生産資料供應和煤炭銷售,是實權人物。權和利曆來是連在一起的,不少人開始巴結嶽父,他們叫嶽父“三八式”(指一九三八年參加革命)、“老革命”,並投其所好,給嶽父送些煙酒之類。那時大家還都不富裕,不像現在動辄送彩電,送錄相機,送金貨,塞鈔票,那時送點煙酒小磨香油花生米等日常消費品,就算很不錯的禮物了。我老家有一個同學,打聽到我嶽父握有實權,就找到我,希望我從中牽線搭橋,他要從嶽父所在的礦裏買一些廢舊合金鑽頭。廢舊鑽頭當然是很便宜的,幾毛錢就能買到一只。他買回去稍事打磨,再塗上漆,就可以按新鑽頭出售,每只可賣十來元。我非常不樂意參與這件事,在嶽父面前,我的有些病態的自尊讓我從不求嶽父辦任何事。那時我在礦務局宣傳部供職,還沒調來北京。我同學裝作很可憐,纏在我身邊不走。不知他怎麼打聽到嶽父家缺椅子,就從幾百裏之外的老家給嶽父捎來兩把塑料條纏就的椅子,椅子的外觀不錯,像藤椅。同學的借口就是,椅子好不容易運來了,總不能再拿回去吧。我說,不想拿回去,你可以賣掉。同學既不拿回去,也不同意賣掉,他說,我不願幫他的忙,他只好把椅子留給我。他的說法很不符合邏輯,帶有嫁禍于人的意思。沒辦法,我只好帶他去嶽父家。嶽父留他吃飯。他說出去有點事,又到自由市場買回一只可供宰吃的大公ji。我提到這件事,只是舉一個切實的小例子,它說明人一旦有了某種權,跟蹤而來的利益就會不期而至,有時它是強加給你的,你不想接受也得接受。那個時期,我感覺嶽父家的生活shui平是直線上升趨勢,簡直有了鍾鳴鼎食的氣象。一個明顯的現象,是嶽父家擺酒宴的頻率越來越高,據我的觀察和分析,在嶽父家吃酒的主要是兩種人,一種是求助于嶽父的人,他們雖然花了錢,但酒吃得很拘謹。一種是吃大戶的人,他們多是礦上中層幹部和嶽父的同事,他們覺得嶽父的酒來得容易,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就時常撺掇嶽父請客,到嶽父家揮霍起來毫不疼惜。對這兩種人,我都看不起他們,甚至從心裏厭惡他們。嶽父還好,到他家吃酒的人他都熱情相待,還跟人家劃拳行令。嶽父不會下棋,不會打撲克,劃拳猜枚大概是他所掌握的唯—一種競技遊戲,他樂此不疲。嶽父行起令來底氣充足,聲音高亢,頗有壓倒一切的氣勢。嶽父出拳迅猛,指法強健,從不拖泥帶shui。讓人覺得好笑的是嶽父劃拳時的表情,表情嚴肅而凶狠,仿佛不是在賽酒,而是在決鬥,這種表情馬上讓我聯想起嶽父曾經是一個戰士,在酒場上,他不自覺地流露出戰士的風格。嶽父家居住的家屬樓在一個山坡上,是全礦的製高點,樓後面就是農村的田野,我想嶽父在和人劃拳行令時,大概整座家屬樓的人都聽得見。聽見的人不……

《家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家道》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