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家道上一小節]械師,一個擺弄了十多年精密機器的人,一個可以把趴窩的教練戰鬥機鼓搗上天空的人,修修自行車還不是小菜一碟。可是,由于妻哥是無照營業,他幹得一點也不放手,有點偷偷摸摸,掖掖藏藏,左顧右盼。有一次,他到底被在街頭巡查的工商管理人員抓到了。人家毫不客氣地對他實行罰款。妻哥說,他剛來,還沒掙到錢,只有幾塊錢,還是他從家裏帶出來的。人家就把那幾塊錢全部沒收,並勒令他立即停止營業。妻哥得意的是,他已掙了十幾塊錢,在另一個口袋裏放著,他以較少的錢爲較多的錢打掩護,較少的錢雖然全部犧牲,但較多的那部分錢保住了。妻哥說起這事笑得很天真,像一個得了便宜的孩子。妻哥沒有形容巡查人員的嚴厲態度,他得爲自己留一點面子。妻哥也沒談到自己當時被人抓到的心情,人們總是不善于談心情。妻哥給我說到那些只鱗半爪的線索就夠了,憑我的經驗和想象力,我可以把這條線索充實得枝蔓橫生。妻哥身材高大魁梧,是典型的山東大漢,並有著訓練有素的軍人氣魄。我爲連蹲下來都困難卻要低頭彎腰爲人修自行車的妻哥感到深深的悲哀。
妻哥家日子的窘困,是嶽父家那段富足的生活帶來的直接後果。這麼說好像不大講理,其實道理正是如此。我想妻哥不應該埋怨嶽父的自負,嶽父實在是出于好心,他想把兒子置于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讓兒子全家生活得好一些。倒是妻哥應該自省,是他沒有抵擋住日常物質利益的誘惑,沒有看透父的輝煌不過是短時期的,沒有建立起足夠的自強自立的精神。趨富是人的天
,而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並不害怕貧窮。恰恰對富有懷有恐懼,直到一定程度,忽喇喇似大廈傾的例子還少嗎!
接到一家煤礦寄來的印製精美的請柬,他們邀請我參加這個礦建礦四十周年慶典。這家礦和我嶽父所在的礦同屬一個礦務局管轄。若擱平常,我不一定接受他們的邀請。參加這類慶典,除了吃吃喝喝,臨走每人再發點紀念品,沒有什麼新鮮的,只會給我們報社領導和同事留下“劉同志領紀念品去了”的印象。這次我想到可以順便看看住院的嶽父,就決定去,這是我們當記者的方便,說是去采訪了,一撒出去,沒人跟著你,誰也不知道你出去幹什麼。假公濟私的事誰都難免幹一點。嶽父得了不治之症,作爲女婿,我總要去探望的,不然從情理上說不過去,也顯得作女婿的不懂事。有說,這次去了,等辦嶽父的後事時就不一定去了。你說我應付妻子也好,應付嶽父家的人也好,我都承認,人們的這類探視活動多半是爲了自己,爲了自己的良心平衡。
上車那天晚上下大雨,坐了一夜車,第二天十點多到鄭州一看,大雨仍下個不停。這麼說來,火車一直是在雨中穿行,雨把北京和鄭州共同淋澆透,這給我的感覺兩座相距千裏的城市離得很近,跟一座城市差不多。這種感覺很快就消失了,下車後面前出現的景物,與北京不同的人流,前後左右的人發出的河南的口音,都讓我意識到我的孤單。當年命運把我從河南抛向北京,我是茫茫北京城的一個外來人,十五六年過去了,我仍沒有紮進去,像一團柳絮—樣在北京飄來飄去。在北京我是孤單的。回到河南,我本來應該有回家的感覺,奇怪的是,我對河南也有了陌生感和疏離感。還有,我覺得河南已經不承認我了,他們把我看成是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
。這樣,回到河南我的感覺還是孤單的。看來我這一輩子再也擺
不了孤單的命運。等朋友來車接我的那一刻,我站在站門口一側賣雜貨老太太的屋檐下,看大雨嘩嘩下個不停,而老太太怕我影響(擋住顧客的視線)她的生意,一再攆我走,我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傷感。我對妻子談過這種感受,她的孤單感很淡薄。我想這主要因爲她是一個女人,女人與生俱來的包容
和隨他
,使她們覺得走到哪裏,哪裏就是她們的家。看來女人比男人幸福得多。我在鄭州有不少朋友,其中好幾個朋友是我在礦務局宜傳部工作時的同事,他們先後從礦區調進市內,而且都有高就。談起來,大家互爲驕傲,也願意聚一聚。我們分乘兩輛轎車,冒雨向舉行建礦四十周年慶典的那個礦進發。雨中乘車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雨
清洗了整個世界,使路面、樹木、莊稼以及山巒都變得很新鮮。落雨的聲音蓋沒了其他人爲的雜音。雨的氣息使人的呼吸有一種透徹的
潤感。更主要的,隨著車的行進,面前新鮮的景物不斷變化,看著這些像是飛翔而來的景物,人一會兒就把自己忘記了。到礦後才知道,他們舉行慶典的日期往後推遲了,主要原因是省煤炭廳和礦務局的領導都到北京開會去了,慶典如果沒有這些領導參加,好像就不夠隆重,不夠意思,慶了如同不慶。礦上對我們的接待是熱情的,該礦的
委副書記也是我在局宣傳部工作時的同事,他把我們這些男的和女的老同事稱爲“先期到達的貴賓”,擺了豐盛的宴席,上了最好的酒,晚上還爲我們舉辦了舞會。這種接待方法似乎已形成了一種程序,到哪裏都是這樣。說實在話,接受這種禮遇,我從來沒有心安理得過,我沒有忘記自己曾是農村出來的窮孩子,沒有忘記自己也當過普通工人,我甚至想到那些還當著礦工的人聽見我們喝酒行樂會罵我們,但這事情于我和于他們都是無可奈何的事。我沒有告訴那些朋友嶽父的病情,我覺得這是自己的事,沒有必要讓別人知道。在舞廳裏,礦上的工作人員動員那些女孩子主動來請我們跳舞,在音樂聲中,他們小聲跟女孩子說著什麼,大概是介紹我們的身份。這種作法像是分派任務,女孩子們不會太情願,但她們還是分別向我們走來了。她們的表情仿佛是來幹一項活兒,比如推碾或搬磚什麼的,不想幹也得硬著頭皮幹。我對這種類似強行攤派的作法極不贊成,這不是因爲我們失去了選擇舞伴的自主權,而是覺得對那些女孩子不夠尊重,甚至覺得在人格上對人家是一個侮辱。爲了避免這種情況,我表現得相當主動。不等工作人員給我介紹舞伴,我就請人家去了。我請了一個又一個,跳了一曲又一曲,始終不停下來。我這樣作,像是對礦上的分派來一個反動,給女孩子精神上來一點補償,帶有普遍致歉的意思。我意識到這些後,發現完成任務的觀念已經移到我這裏來了,並占據了我的頭腦,我這是幹什麼?我幹嘛活得這樣累?我對自己不滿起來,一不滿,情緒就低落了。這時我想到了嶽父,嶽父在病房裏苟延殘喘,一定十分痛苦。而我呢,說是回來看望嶽父,嶽父還沒看到,卻在五彩缤紛的燈光下和漂亮的女孩子跳起了舞。按通常的觀念來衡量,這似……
《家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