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鄧友梅>再說汪曾祺第2小節

再說汪曾祺

第2小節
鄧友梅作品

  [續再說汪曾祺上一小節]期,我提前退休,斤瀾被分配在電影院領座,長期休病假。我倆有了閑空,曾祺卻忙得邪乎,打電話總找不著人。有天終于在電話中聽到了他的聲音,就約好時間去看他。他非常高興,認真作了准備,把這些年練的絕活都亮了一下,嫂夫人和孩子不在家,我們三人冷熱葷素竟擺滿一桌子。ji粽,鳗魚,釀豆腐,漲蛋……雖說不上山珍海味,卻也都非平常口味。我在底下改造得太艱苦了,酒又喝多了一點,一時大意把好大一個肘子吃下去四分之三。從此每逢我到他家吃飯,他都預備肘子,而且一定放在我面前。

  早年沒見過曾祺畫畫兒,也沒聽說過他會畫。知道他有畫家朋友,如黃永玉弟兄,都是畫shui彩,刻木刻的洋畫派。還有個篆刻家朋友,是嘉興寺的和尚,一塊參加土改結下的交情。我見過他給曾祺刻的印章,也見過大和尚本人。稱得上法相莊嚴,刻藝右樸。但沒見過曾祺跟guo畫家交往。解放初期北京guo畫家一度生活困難,碰上中央整修天安門,老舍先生特意給中央寫信,把城樓上畫宮燈、屏風的活兒替guo畫家們攬下來,實行按件付酬,暗含著“以工代赈”,如此以陳半丁、于非廠(此chu讀庵)等爲首的北京guo畫家都跟文聯常來常往。來時我見到只有兩人跟他們應酬。一是美術編輯,一個就是金寄shui。沒見曾祺參與應酬。我想他的畫大概跟烹調一樣也自學成材。中guo書畫同源,他有書法底子,看過芥子園畫譜之類的書,又有傳統文人氣質,練起畫來順理成章,而且還確有獨創之chu。十幾年前,我有天收到個大信封,一看地址是他寄來的。趕緊打開看。裏邊是一幅畫,畫的鐵幹梅花。樹幹樹枝都是墨染,梅花是白se。是所謂“臘侮”。畫中夾著個字條,上邊說:“你結婚大喜我沒送禮,送別的難免俗,亂塗一畫權作爲賀禮。畫雖不好,用料卻奇特。你猜猜這梅花是用什麼顔料點的?猜對了我請吃冰糖肘子……”我跟舞燕猜了兩月硬沒猜出來。有天開會見到曾祺。我說:“我們猜到今天也沒猜出來。肘子不吃了。告訴我那梅花用的什麼顔料吧!”

  他沖我毗牙一笑,說:“牙膏!”

  我早知道他毛筆字寫得不錯。當年《說說唱唱》印信封信紙,刊名和地址用手寫ti,都是汪曾祺起稿。他挺愛幹這件事。顔ti,歐ti,柳ti,三種各寫一張。楷書,行書各寫一行,請全編輯部民主挑選。人們評頭論足,叫好的人不少,但沒人因此稱他書法家。更沒人求他的字。不是那時寫得不如後來好,而是那年頭寫好字不稀奇。我們不到一百人的小機關,能寫好字的夠半打:老舍寫魏碑,端木寫小篆,王亞平、柳倩寫行書,都有兩下子。有次政治學習,上邊交待討論時要作詳細記錄,以備檢查。組裏選人作記錄。主持人端木蕻良問:“選寄shui行不行?”大家都說好,一向“逆來順受”的金寄shui卻把手舉得高高的喊道:“不行不行!”有人問他:“你向來不是甯當記錄也不願發言嗎,這回怎麼不幹了?”他說:“幹也行,我有個要求。”端木問:“什麼要求?”寄shui說:“允許我用毛筆記。別強迫我用鋼筆。”端木一笑說:“就這要求呀?批准啦。”寄shui松口氣說:“這就沒說的了。有同志提過意見。說我愛用毛筆不用鋼筆是甘于落後,不求進步的表現。其實是我用鋼筆跟不上趟……”

  我現在手中還保存著寄shui自己寫的名片,放在書法展覽會上決無遜se。但他連書法家協會大門朝哪兒都不知道。

  曾祺書法出名,首先是他寫得好,其次也得承認他有福氣、趕上了好機遇。

  人們對曾祺與酒的關系說法頗多,認爲連他的飛升也是憑借酒力,懷疑他不久前參加五糧液酒廠的筆會有不利作用。對此我持否定態度。曾淇嗜酒,但不酗酒。四十余年共飲,沒見他喝醉過。斤瀾有過走路撞在樹上的勇敢,我有躺在地上不肯起來的謙虛,曾祺頂多she頭硬點,從沒有過失態。他喜歡邊飲邊聊,但反對鬧酒。如果有人強行敬酒,鬧酒,他甯可不喝。我跟他一塊參加宴會,總要悄聲囑咐東道主,只把一瓶好酒放在他面前就行,不要敬也不必勸,更不必替他斟酒。大家假裝看不見他,他喝得最舒服,最盡xing

  從八十年代起,家人對他喝酒有了限製。他早上出門買菜就帶個杯子,買完菜到酒店打二兩酒,站在一邊喝完再回家。這種喝法非他獨創。當年趙樹理就是這個喝法。北京文聯在霞公府,拐個彎就是王府井,從南口到北口,沿途有兩家酒店,到八面槽往西則是山西大酒缸。樹理拉我們去吃山西刀削面,從南口開始,見酒店就進,進去多了不要,只打一兩,站在櫃臺前.揚脖喝完,繼續前進。這樣到大酒缸時已有酒打底,再要二兩酒四兩削面一盤香椿豆,連飯帶萊就算全齊。曾祺繼承這個喝法稍有變化。三年前他小病進了醫院。我去看他時,他說大夫講他現在的病沒什麼,要緊的倒是要馬上戒煙停酒。不然後果堪憂。他打算執行。這以後我就有好長時間沒見過他。隔了半年多在一個會上再見面把我嚇了一眺。只見他臉黑發膚暗,反應遲鈍,she頭不靈,兩眼發呆。整個人有點傻了!吃飯時有人給他倒了杯啤酒。他說:“就這一杯,我不敢多喝。”他三口兩口把那杯酒喝了下去,馬上眼珠活了,說話流利了,反應也靈敏起來。我回家後就給斤瀾打電話,我說:“老頭不喝酒有點變傻了。你最好跟他家裏人說說,是否叫他少量喝一點,要不老頭就傻了。他兒子王朗還是開通的。只是他那臉se太暗,缺乏光彩,這怕不是好兆頭……”

  也許我這話起了極壞的作用,此後吃飯他又喝點酒了。絕沒有放開量喝。這次去宜賓,雖是在酒廠開會,備得好酒,他也喝得很有控製,我和朋友們一邊暗地監視,並沒見他失控過。倒是他應酬太多,令人擔心。不斷有人要他寫字畫畫,常常忙到深夜。我曾勸他:“別太客氣。累了就不要寫。這麼大年紀了,不是小孩。”他說:“沒事,寫累了倒下就睡著,倒也好。”

  從感情上說,我倒覺得他臨離開這個世界前,興致極好地喝兩杯未必是壞事。若在告別人生之前,連回味一下酒趣也沒辦到,反倒大小是個遺憾。

  曾祺曾給我和朋友們講過一件趣事:京劇團有個老演員參加ti檢。醫生看了他的各項化驗後說:“您的身ti不錯。可是不能再抽煙喝酒了,只要你下決心馬上戒煙斷酒,再活二十年沒問題!”老演員說:“不抽煙不喝酒了,那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在潛意識裏,曾祺可能是欣賞這位演員的煙酒觀的。

  我和斤瀾都剛恢複工作,《北京文學》一位編輯陪同我們三人去一趟絲綢之路。到了吐魯番,伊犁,酒泉,敦煌,蘭州。因爲只靠……

《再說汪曾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再說汪曾祺》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