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兒童故事>現代名家>微笑的挑戰者第2小節

微笑的挑戰者

第2小節
現代名家作品

  [續微笑的挑戰者上一小節]學生進行身ti素質調查。結果表明:中guo男學生的ti重在7歲後,均比日本學生輕0.9—3.8公斤;在多數年齡組中,日本學生與中guo學生相比,具有肩寬、song闊、tui粗、胳膊粗的特點。專家們認爲,中guo學生之所以ti質較差,與ti育鍛煉時間明顯少于日本學生有很大關系。

  眼下,兩guo孩子聚集在一起了,抽象的對比轉化爲形象的對比。

  192名小營員分成了14個班,每班一位日本教師。說是教師,其實他們大都是教育大學的學生,算是被螞蟻蟋蟀學校請來幫忙的實習生吧。董志字、葛奕、段苒、蔡翔和沈奕5個北京小營員,與7名日本小營員組成了一班,一班教師是福岡教育大學四年級學生,名叫安田晃

  安田晃一中等身材,長得虎背熊腰。他穿一件深藍se的夾克工作服,敞著懷,那yi服的前song與後背都有一只金鷹的標志。登陸之後,他馬上拿著名單來尋訪中guo營員,也許是董志宇個子高吧,安田晃一走到他身邊,蹲下來,讓他指出自己的名字,並且讀一遍。日本老師認真地聽著,用日文拼音記在本子上,重複著讀了一遍。他微笑著與中guo少年握握手,用漢語說了一句:“謝謝!”一一認完了中guo營員,他打著手勢,讓大家抓緊選擇安營紮寨的地方,准備支野營帳篷。說罷,他便走了,好像小營員們是老練的軍人,不必多啰嗦什麼。

  兩guo孩子很快就熟悉了,雖然語言不通,借助手勢、表情和眼神,照樣可以交流。12歲的日本孩子奧田亞章,是個挺新chao的少年:牛仔褲,花襯衫,紅襪子,黑鞋子,頭上噴著發膠,還戴一副特寬墨鏡。他像個俠客似的把手一揮,帶領大家上山了。

  小管島上,山雖不高卻樹林茂密,荊棘叢生。奧田亞章毫不畏懼,左右開弓,把橫七豎八的荊棘推得東倒西歪。可是,中guo孩子沒有那gu子橫勁。他們先觀察一陣子,又將荊棘一根根拉開,小心翼翼地前進著。他們奇怪:難道奧田亞章不怕刺兒紮嗎?

  一會兒,他們走迷了路,被一堵三四米高的牆截斷了去路。奧田亞章什麼也沒說,什麼手勢也沒打,“騰”的一躍,竟跳下去了!幾個中guo孩子雖說多數比他大一些,卻嚇得吐了吐she頭,眨了眨眼睛,誰也不敢效仿。最後,還是一步步從邊上繞了下去。

  中guo孩子來到了海邊,這兒沙灘又平又軟,不正可以作爲營地嗎?他們興奮地去報告晃一老師。晃一老師朝海邊瞧了一眼,搖搖頭,說了幾句英語。見中guo孩子沒聽清楚,只好還借助各種手勢比劃著,表示:今晚有雨,海邊風一定很大,住在這裏會凍病的。隨後,他們還是在山坡上選定了營地,這裏地勢高可以防雨shui,背風又可以保暖。

  接下來是支帳篷,材料全是日本營員背來的,有塑料席、睡袋、防雨布、硬紙板、竹竿、膠帶等等,這便是全部家當。晃一老師先畫了一張圖紙,注明多少人一頂帳篷。然後,他拿起一張硬紙板用力卷成紙筒,用膠帶粘牢,于是,一根帳篷的撐杆做成了。日本孩子馬上效仿著做起來,誰也不說話,像是完成緊急任務似的忙個不停。中guo孩子卻仍追著晃一老師問這問那,又研究了一會兒分工,才開始製作。這一磨蹭,日本孩子已經做成五六個紙筒了。

  黑沈沈的夜幕已降臨小管島。日本孩子打開了帽子上的燈,跟小礦工似的照著亮繼續幹。中guo孩子的帽子上沒有燈,只好由女孩打手電,讓男孩子幹。緊張了一天的孩子們又因又乏,真想倒下就睡,哪怕閉一會兒眼也是極大的享受。可是,夜裏九點半時,晃一老師來了,對孩子們製作的質量不滿意,竟下令返工。中guo孩子心裏罵起來:小日本真夠狠的!可是,罵也沒用,只得乖乖地又苦幹了兩個小時。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晃一老師並沒用那些浸透孩子的汗shui的紙筒,而是將防雨布的四角分別綁在四棵樹上,就讓大家各自鋪塑料布鑽睡袋。直到夏令營結束,董志宇還沒琢磨透:晃一教師幹嘛那樣折騰我們呢?

  睡在雜草叢生的山坡上,對中guo孩子來說絕對是第一次。有個北京女孩開始怎麼也不敢躺下,因爲她qin眼看見一條四腳蛇從身旁竄過。吳慧老師只好反複幫她壯膽,又替她將睡袋的拉鎖一直拉到脖子。可是,第二天早晨一問,那女孩根本沒睡,在恐懼中熬了一夜!

  吳慧老師和她的學生們開始明白了:日本人送孩子來中guo參加探險夏令營,不是爲了享樂,而是爲了吃苦。

  第二天清晨,當孩子們饑腸辘辘地來到就餐地點,迎接他們的不是牛naiji蛋和高級面包,卻是一口口大鍋和一堆堆幹柴。這無聲的語言告訴孩子們:想吃飯嗎?自己做吧。

  董志宇在8月8日的日記裏,記錄了他們學燒火的經過:

  “要燒shui應該先生火,生火可成了大問題。平時在家裏燒的是液化氣,劃一根火柴就得了。現在甭說一根,10根火柴也點不著一根木柴。還是吳老師解了圍。她先用火柴點著一張紙,再把幹草引著,趁火勢正旺,添進一些劈得很細的木柴,等細柴著了,最後添粗柴。吳老師一邊燒火一邊告訴我們:‘柴也要添得科學,添得少了火不旺,添得過多又會把火壓滅。最好的方法是:把柴橫豎交錯在一起,但中間要留出空隙,讓裏面充滿足夠的空氣,這樣火就越燒越旺。’果然,不到半小時,一鍋shui就燒開了。吃著用自己燒shui泡好的方便面,我們心裏真高興。”

  他沒寫,假如沒有吳老師在場,早餐這頓方便面該怎麼吃呢?

  日本孩子也忙著燒shui。9歲的小姑娘西侯,穿一件藍se短袖衫,翻出白se的繡花寬領,又總愛玩一只黃氣球,顯得很jiao小。可一幹起活來像變了一個人。她主動去提shui,摔了跟頭不叫一聲,竟把滿滿一大桶shui提了回來。真不知道,她哪來的力氣?從此,中guo孩子敬佩地稱她“小阿信”。

  最讓中guo孩子吃驚的是,該吃飯的時候,日本孩子紛紛拔出刀來削筷子!原來,他們每人帶一把半尺長的折疊刀,或cha腰間或挂song前,砍樹劈柴都可以用。中guo孩子心細,早就備好了餐具,或帶筷子或帶不鏽鋼勺。日本孩子卻每頓飯之前先找樹枝削一雙筷子。“小阿信”當然也不例外。“嚓——”“嚓——”150個日本孩子低頭削著,神情專注,就像比賽。“呀,流血啦!”不知哪個中guo孩子尖叫了一聲,中guo孩子一陣輕微的騒動。可是,那個削了手的日本孩子只把血甩了一下,繼續削了起來,連頭也沒有擡。

  小管島的早晨是寂靜的,惟有這削筷子的聲音在響:“嚓——”“嚓——”

  中guo少年給自己打了低分。他們很服氣,說這是公平的競爭;他們不服氣,說這是“遺傳”的結果!

  夏令營決定去……

《微笑的挑戰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微笑的挑戰者》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