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老舍>四世同堂>第35章第2小節

《四世同堂》第35章

第2小節
老舍作品

  [續四世同堂第35章上一小節]可是真滿意自己的牙齒。

  天一亮,他勒一勒腰帶,順著小道兒去“逛”大鍾寺。沒有人這麼早來逛廟,他自己也並不希望看見什麼豆汁攤子,大糖葫蘆,沙雁,風車與那些紅男綠女。他只是爲走這麼幾裏地,看一眼那座古寺;只要那座廟還存在,世界仿佛就並沒改了樣,而他感到安全。

  看見了廟門,他便折回來,沿路去向qin戚朋友拜年。到十點鍾左右,他回到家,吃點東西,便睡一個大覺。大年初二,很早的祭了財神,吃兩三大碗馄饨,他便進城去拜年,祁家必是頭一家。

  今年,他可是並沒有到大鍾寺去,也沒到城裏來拜年。他的世界變了,變得一點頭腦也摸不著。夜裏,遠chu老有槍聲,有時候還打炮。他不知道是誰打誰,而心裏老放不下去。象受了驚嚇的小兒似的,睡著睡著他就猛的一下子嚇醒。有的時候,他的和鄰居的狗都拚命的叫,叫得使人心裏發顫。第二天,有人告訴他:夜裏又過兵來著!什麼兵?是我們的,還是敵人的?沒人知道。

  假若夜裏睡不消停,白天他心裏也不踏實。謠言很多。盡管他的門前是那麼安靜,可是只要過來一輛大車或一個行人,便帶來一片謠言。有的說北苑來了多少敵兵,有的說西苑正修飛機場,有的說敵兵要抓幾千名案子,有的說沿著他門前的大道要修公路。抓案?他的兒子正年輕力壯啊!他得設法把兒子藏起去。修公路?他的幾畝田正在大道邊上;不要多,只占去他二畝,他就受不了!他決定不能離開家門一步,他須黑天白日盯著他的兒子與田地!

  還有人說:日本人在西苑西北屠了兩三個村子,因爲那裏窩藏著我們的遊擊隊。這,常二爺想,不能是謠言;半夜裏的槍聲炮響不都是在西北麼?他願意相信我們還有遊擊隊,敢和日本鬼子拚命。同時,他又怕自己的村子也教敵人給屠了。想想看吧,德勝門關廂的監獄不是被我們的遊擊隊給砸開了麼?他的家離德勝門也不過七八裏路呀!屠村子是可能的!

  他不但聽見,也qin眼看見了:順著大道,有許多人從西北往城裏去,他們都扶老攜幼的,挑著或背著行李。他打聽明白:這些人起碼都是小康之家,家中有房子有地。他們把地象白給似的賣出去,放棄了房子,搬到城裏去住。他們怕屠殺。這些人也告訴他:日本人將來不要地稅,而是要糧食,連稻草與麥杆兒全要。你種多少地,收多少糧,日本人都派人來監視;你收糧,他拿走!你不種,他照樣的要!你不交,他治死你!

  常二爺的心跳到口中來。背著手在他的田邊上繞,他須細細的想一想。他有智慧,可是腦子很慢。是不是他也搬進城去住呢?他向西山搖了搖頭。山,他,他的地,都永遠不能動!不能動!真的,他的幾畝地並沒給過他任何物質上的享受。他一年到頭只至多吃上兩三次豬肉,他的唯一的一件禮服是那件洗過不知多少次的藍布大褂。可是,他還是舍不得離開他的地。離開他的地,即使吃喝穿住都比現在好,他也不一定快活。有地,才有他會作的事;有地,他才有了根。

  不!不!什麼都也許會遇見,只有日本人來搶莊稼是謠言,地道的謠言!他不能先信謠言,嚇唬自己。看著土城,他點了點頭。他不知道那是金元時代的遺迹,而只曉得他自幼兒就天天看見它,到如今它也還未被狂風吹散。他也該象這土城,永遠立在這裏。由土城收回眼神,他看到腳前的地,麥苗兒,短短的,黑綠的麥苗兒,一垅一垅的一直通到鄰家的地,而後又連到很遠很遠的地,又……他又看到西山。謠言!

  謠言!這是他的地,那是王家的,那是丁家的,那是……西山;這才是實在的!別的都是謠言!

  不過,萬一敵人真要搶糧來,怎辦呢?即使不來搶,而用兵馬給踐踏壞了,怎辦呢?他想不出辦法!他的背上有點癢,象是要出汗!他只能晝夜的看守著他的地。有人真來搶劫,他會拚命!這麼決定了,他又高興一點,開始順著大道去揀馬糞。揀著一堆馬糞,他就回頭看一看他的地,而後告訴自己:都是謠言,地是丟不了的!金子銀子都容易丟了,只有這黑黃的地土永遠丟不了!

  快到清明了,他更忙了一些。一忙,他心裏反倒踏實了好多。夜裏雖還時時聽到槍聲,可是敵人並沒派人來要糧。麥苗已經不再趴在地上,都隨著春風立起來,油綠油綠的。一行行的綠麥,鑲著一條條的黃土,世界上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看呢?再看,自己的這一塊地,收拾得多麼整齊,麥垅有多麼直溜!這塊地的本質原不很好,可是他的精神與勞力卻一點不因土壤而懈怠。老天爺不下雨,或下雨太多,他都無法挽救旱澇;可是只要天時不太壞,他就用上他的全力去cao作,不省下一滴汗。看看他的地,他覺得應當驕傲,高興!他的地不僅出糧食,也表現著他的人格。他和地是一回事。有這塊地,連日月星辰也都屬于他了!

  對祁家那塊墳地,他一點也不比自己的那塊少賣力氣。

  “快清明了!”他心中說:“應當給他們拍一拍墳頭!誰管他們來不來燒紙呢!”他給墳頭添了土,拍得整整齊齊的。一邊拍,一邊他想念祁家的人,今年初二,他沒能去拜年,心中老覺得不安。他盼望他們能在清明的時節來上墳。假若他們能來,那就說明了城裏的人已不怕出城,而日本人搶糧的話十之八九是謠言了。

  離他有二裏地的馬家大少爺鬧嗓子,已經有一天多不能吃東西。馬家有幾畝地,可是不夠吃的,多虧大少爺在城裏法院作法警,月間能交家三頭五塊的。大少爺的病既這麼嚴重,全家都慌了,所以來向常二爺要主意。常二爺正在地裏忙著,可是救命的事是義不容辭的。他不是醫生,但是憑他的生活經驗與人格,鄰居們相信他或者比相信醫生的程度還更高一些。他記得不少的草葯偏方,從地上挖巴挖巴就能治病,既省錢又省事。在他看,只有城裏的人才用得著醫生,唯一的原因是城裏的人有錢。對馬家少爺的病,他背誦了許多偏方,都覺得不適用。鬧嗓子是重病。最後,他想起來六神丸。他說:

  “這可不是草葯,得上城裏買去,很貴!”

  貴也沒辦法呀,救命要緊!馬家的人從常二爺的口中聽到葯名,仿佛覺得病人的命已經可以保住。他們絲毫不去懷疑六神丸。只要出自常二爺之口,就是七神丸也一樣能治病的。問題只在哪兒去籌幾塊錢,和托誰去買。

  七拼八湊的,弄到了十塊錢。誰去買呢?當然是常二爺。

  大家的邏輯是:常二爺既知道葯名,就也必知道到哪裏去買;而且,常二爺若不去買,別人即使能買到,恐怕也會失去效驗的!

  “得到前門去買呀!”常二爺不大願意離開家,可又不……

四世同堂第35章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35章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