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春明外史第25回上一小節]不過表明你聰明會讀書……”謝碧霞不等說完便道:“我又不當女學生,要在大學堂畢業,讀什麼書?”柳上惠連忙笑道:“是呀!哪個大學堂的畢業學生,能比得上你呢?”正說時,只見一個三十多歲的漢子,穿一件灰哔叽皮袍子,頭上戴一頂紅頂黑瓜皮帽,嘴角上銜著一管玳瑁煙嘴,手上提著兩只藍布袋盛著兩把胡琴,直沖了進來。柳上惠一看,這正是謝碧霞的琴師,大概是和謝碧霞練習戲來了。自己便站起來道:“隔日再會罷!”說著便走了出來。謝老娘走出院子來,送了兩步,也就回去了。
柳上惠走上大街,身上有了錢,精神了許多。心想早幾天要買雙鞋子,總是遲了下來,今天可以去買了。便拿五元的鈔票,在小香煙鋪子裏,買了一盒三炮臺,找了一些洋錢輔幣和銅子。吸著煙卷,雇了一輛幹淨些的人力車,坐到了大柵欄,舒服的很。剛過松鶴園,看見有熟人進去。便喊道:“楊杏翁。”那人回過頭來,正是楊杏園。便笑道:“原來是柳先生,久違了。”柳上惠笑著便跳下車來,手在大
袋裏摸索了一會,抓了一把銅子,遞給車夫,眼睛看也不看。卻笑著和楊杏園道:“有約會嗎?”楊杏園道:“沒有約會,我因爲上街買點布料,肚子餓了,順便到這裏來吃點東西。”那人力車夫,把那又粗又大的手掌,托著幾個銅子,直送到柳上惠面前,說道:“先生你少給一個子。”柳上惠道:“什麼話!我在袋裏數得清清楚楚,怎麼會少?”車夫道:“這五個大子裏面有一個小子啦。”柳上惠紅著臉,便給了車夫一個銅子。楊杏園道:“柳君既然沒事,何不同到裏面去坐坐?”柳上惠道:“很好,我也要和你談談。”說著二人一路走進去,揀了一間屋子坐下。要了幾樣菜,兩小壺酒,便喝著談起來。柳上惠道:“你是很忙,老碰不著你。”楊杏園道:“我們兩人本不容易碰頭,你所有的工夫,都消耗在歌舞場中。我的光
,卻消耗在故紙堆裏。怎樣會容易會面?”柳上惠道:“你這話不然。我雖然不像你那樣待酒風流,歌舞場中也走得膩了。近來我就常在清雅的地方逛。”楊杏園笑道:“你也會走到清雅的地方去,這是想不到的。但不知道你所認爲清雅的地方,又在哪裏?”柳上惠正舉著筷子吃盤子裏的宮保
,眼睛看著盤子裏,只挑好的吃。楊杏園和他說話,他也沒聽見。一直等吃了好幾塊,把筷子停住,才想起來楊杏園在問他的話。便說道:“你說什麼?”楊杏園道:“你說清雅的地方,在哪裏?”柳上惠道:“那自然很多。”楊杏園道:“你最賞識的哪個地方?”柳上惠道:“這個地方,你應該也去過,就是陶然亭北方的瑤臺。”楊杏園想了一想,說道:“瑤臺?這地方倒很耳熟,我卻沒去過。不知道那裏有些什麼風景?”柳上惠道:“那地方也是一座平臺,在曠場之間,空氣十分好。若是夏天,在柳樹底下,煮茗下棋,四邊青野,一望無際。就是現在,那裏一塵不染,曝背閑話,也是一個好地方。”楊杏園道:“我來北京這多年,並沒有聽見有這樣一個好地方,我真錯過了。哪日天氣好一點,我一定抽空去看。”柳上惠道:“不但賞玩風景,還有一樣好
啦,那鄰近的地方,有一個小戶人家,他兩個女兒,一個唱青
,一個唱大花,我都認識,可以去坐坐。”楊杏園道:“我說呢!你哪能夠到清雅的地方去?原來那裏有你的老主顧。”柳上惠正
道:“你這雖是一句玩話,我不能不正式聲明。老實說,捧角的事,我是不免,那也不過是逢場作戲。要說爲捧角弄些好
,或者弄幾個錢,可絕對沒有這回事。就像今天早上我到謝碧霞那裏去,除了喝她一杯茶,抽一支煙卷之外,連她請我吃早飯,我都沒吃。由此類推,你想我可是爲弄好
才捧角的人?再要說到辦小報,不能不吃窯子戲于鼓姬這三樣人,但也不可一概而論。我爲人,你是知道的,喜歡作遊戲文字。我就是爲這個辦敲金報,好發表發表自己的作品、哪裏有別的用意呢?”楊杏園笑道:“你不要多心,我不過順便說一句笑話,決不敢說你拿戲子的錢。”柳上惠臉上又一紅,卻站起身來在旁邊茶幾上找了一根火柴,擦著吸煙。楊杏園覺得自己的話唐突了些,便用別的話,把這事撇過去。問道:“這瑤臺也有些點綴嗎?”柳上惠道:“怎麼沒有?臺下是一層曲曲折折的石坡。臺上樹木花架子都有。臺的後面,還有一座古刹。”楊杏園一想,照這樣說,這瑤臺簡直是一個好地方,不可不去賞鑒一番,也就未免爲柳上惠之言而動。一餐飯吃畢,楊杏園吩咐夥計算賬。賬單于開上來,楊杏園便在
袋裏掏了三塊錢給夥計會賬。夥計接了錢,剛要走,柳上惠一眼看見,哪裏肯,把謝碧霞給他的那一卷鈔票,一齊拿了出來,遞給楊杏園看道:“我這裏給錢!我這裏給錢!”楊杏園便用手揮著夥計道:“你拿錢去罷!”夥計就拿了他的錢,上櫃去了。柳上惠拿他的錢,往桌上一放,說道:“咳!我昨天打牌贏了幾十塊錢,滿心預備請你,反教你請了。”楊杏園道:“這小東也不算什麼,何必客氣。你真要做東,第二次遇見再說罷。”柳上惠在桌上把那幾張鈔票拿起來,遞給楊杏園看道:“我就是用錢不會節製,是個大毛病。今天早上還有七十多塊錢,現在連二十都不到了。”楊杏園微笑了一笑,對他點點頭。柳上惠見他依舊沒說什麼,也就只好把鈔票放進袋去。
兩人出了松鶴園。柳上惠去買鞋子,楊杏園卻自回家。他因爲聽見柳上惠說,瑤臺有好的風景,便問人到底有沒有這個地方?都說有的,那裏空氣是很好的。楊杏園一聽地方很好,便決計去玩一趟。一直過了一個禮拜都是大風,不願出去。到了第八天,天氣已經晴暖,便吩咐車夫,一直拉到瑤臺來。車子走到寬敞的道路上,遠遠的已經望見陶然亭。車子走過一片蘆地,忽然拉到一個大土墩邊,就停下了。楊杏園問車夫道:“你停在這裏做什麼?”車夫道:“您不是到瑤臺來嗎?這裏就是。”楊杏園一團高興,頓時冰消瓦解。心想:“我說瑤臺這個好名,總是雕欄玉砌,一切很好的古迹,原來是個土堆,真是笑話。”但是既到了這裏,不能不上去看看,便繞著土墩,踏著土坡走上去。走到臺上面,左右兩邊,也有幾棵禿樹,正中一個歪木頭架子,上面晾著一條藍布破被,又挂了一個鳥籠子。木頭架子下,擺著四張破桌子,幾條東倒西歪的板凳。土墩的東邊,有一排破籬笆,也晾著幾件服。西邊一列幾間矮屋,窗戶門壁,都變成了黑
,屋的犄角上,十幾只
,在那裏爭食,滿地都是
屎。一看正中間,倒是一座古刹,不過一丈來高,敞著五扇破……
春明外史第25回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