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楊杏園從睡夢中驚醒,聽得有人大叫,連忙往上一爬,喊道:“誰?怎麼了?”只聽見吳碧波在院子外道:“哎喲!這可把我嚇死了。”楊杏園聽說,已經趿著鞋子走了出來。只見吳碧波站在院子裏,便走上前問道:“你看見什麼了嗎?”吳碧波拍著口道:“可不是嗎?我因爲起來小解,走到這裏,只見一個漆黑一團的東西站在花臺上,我仔細一看,好像一只貓,倒也不理會。哪曉得走近一點,它打了一個胡哨,對著我直撲過來。我不曾提防,嚇得往後一退,出了一身冷汗。等我喊出來了,它已經飛上峭壁,不見蹤影了,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楊杏園道:“只怕是貓頭鷹吧?這種東西,山上很多。它在天要亮的時候,眼睛就慢慢的模糊起來,看不見方向。你瞧,東邊的天腳,已經發現一大塊魚肚
的雲,正是天快要亮了。它站在這花臺上,本來看不見人,你走到面前,它一驚,展開翅膀便飛,所以和你碰上。你說你怕它,其實是它怕你呢。”吳碧波道:“你這一說,果然對了,怪不得它站在花臺上,極像一只獵呢。”華伯平聽他兩人說話,也醒了。說道:“你兩人怎麼起得這樣早?”楊杏園道:“碧波幾乎被山魈捉了去了,是我從夢中驚醒,用飛劍斬了山魈,救了他的
命。剛才院子裏這一場惡戰,你不知道嗎?”華伯平也開門走了出來,口裏說道:“你們說些什麼鬼話?”擡頭一看,只見天上半明半暗,七八顆亮星,排在山頂樹梢之上。楊杏園和吳碧波站在曙
朦胧之中,遠看還看不出面目。華伯平走近前來,又問道:“你兩人爲什麼醒得這樣早?”吳碧波又把剛才的事說了一遍。華伯平道:“這也值得驚慌,涼得很,去睡罷。”楊杏園道:“不要睡,我們走上山頂去看日出,好不好?”吳碧波道:“走山我走怕了,我不去。這裏一個山口,正對著東方,我們就在這裏看,也是一樣。”楊杏園道:“既然不上山頂,我們還睡一會兒,等天亮了再起來,這時站在院子裏,也沒有意思。”說畢,三人各回房去睡。楊杏園本想休息一會兒,就起來的,誰知一閉眼就睡著了。等到醒來,只見玻璃窗上,有一片輝煌五彩的顔
。原來這窗戶外邊,是一架牽牛花,那藤上的葉子,長得堆了起來。綠葉之中,紫的藍的白的牽牛花,開得正是茂盛。牽牛花外,是一株杏子樹,綠葉扶疏,那一個一個的黃杏子,如挂銀鈴子一般,挂滿一樹。那初出的太陽照來,在樹上抹了淡淡的一片金黃
。日光由樹上更射到牽牛花上,又由牽牛花上映到玻璃窗上,就十分好看了。推開窗子,再看樹上草上,露
還沒有幹。一陣清芬之氣,撲面而來,渾身都是爽快的。
那聽差見裏面有響聲,知道是楊杏園醒了,便推開門進來,替楊杏園打洗臉。楊杏園指著窗外的杏樹,問聽差道:“那樹是誰家的?”聽差道:“是這山上廟裏的。”楊杏園問道:“他那杏子賣不賣?”聽差道:“怎樣不賣?而且他們當家師不在這裏,您隨便給小和尚幾個錢,他就賣了。”楊杏園便在身上掏了一塊錢,遞給那聽差。說道:“你在和尚那裏,隨便和我買些來。”聽差接了錢去,趁天氣還早,就摘了許多杏子下來,便找了一個幹淨蒲包,一齊一裝。一刻兒工夫,就拿來了。楊杏園收下,也沒有問他。
到了十點鍾,華伯平和吳碧波還都沒醒,楊杏園拍著窗戶道:“看日出呀,還不起來嗎?”他兩人先後起來,只見日上三竿,都也好笑。這裏的聽差,見客都已起來,攝拾掇拾桌子,便提了一個提盒來。揭開蓋子,裏面是一盤包子和熱燒賣,三大碗八仙面,便一齊擺在桌上。楊杏園等三人,扶起筷子一吃,居然是城裏口味。楊杏園便問聽差道:“這也是你們廚子做的?”聽差笑道:“哪裏做得出來!就是做得出來,也沒有這樣新鮮。”華伯平道:“那是哪裏來的哩?”聽差道:“今天是柴總長在山上請客,借的是賈總長的屋子,離我們這兒只一點兒路。他們連點心午飯晚飯都預備好了,趁天亮由城裏搬來的,東西多得很。他們的廚子,和我們這邊是熟人,這些點心是讓過來的。”楊杏園道:“請的是些什麼人?”聽差道:“請的一大半是外人,聽說還要開會呢。”楊杏園道:“有幾個外
人,是銀行裏的嗎?”聽差道:“那就不知道。”華伯平笑道:“你問這話,我明白了,你們新聞記者好厲害,簡直有縫必鑽。”楊杏園笑道:“你以爲我要在聽差口裏,探出老柴請的客呢。其實是因話答話。我要真是個訪員,走到山下去,把汽車號碼一記,回去把本子一對,就知道誰來了。還不用著問呢。”華伯平道:“這果然是個好法子。”楊杏園道:“你說是好法子不是?可又不盡然。有一次,于總理的自用汽車,停在丁總長的公館門口,此外還有幾輛汽車,一路停著。有一位訪員,由此經過,他一按靈機,心裏恍然大悟,馬上回去報告,說是于總理在了總長家裏開會。編輯先生又嫌光說開會,太空洞了,便加了些作料,說是內容秘密,無從得知。但微聞不出某某數問題。後來一打聽,哪裏是于總理到丁總長家裏去開會!原來于總理家裏的老
子,帶了一個小少爺,到丁家去玩。你想,要根據汽車號碼去找新聞,豈不大大失敗?”華伯平道:“這卻是有趣的事,可見世上的事,真是加不得一點揣摩。”楊杏園道:“你剛才說明白了我的用意,以爲我猜他們是商量借外債呢。其實要商量借外債,在政府也是公開的秘密,不用得躲到西山來。依我想,大概是他們商量做買賣。”吳碧波道:“他們大家夥,還做買賣嗎?”華伯平笑道:“怎麼不做買賣?而且做買賣和做官,有連帶的關系。譬如外省禁煙,抓來的煙土,就可以想法子把它變成一種貨物了。早年我們有個同鄉在川邊做官,到了月底發薪
,不發錢,卻照市價,用煙土來發薪
。真是做好一點兒差事的,一個月的薪
,有掙整擔煙土的。那個時候,我在漢口,他寄錢來做某項費用,也是土,不是錢。據他來信說,他們因爲受了煙土,不得已而經商。經商慣了,倒反要販些煙土來賣。這不是官商相關嗎?”楊杏園道:“這就叫有土斯有財了。”
三個人說笑一陣,將點心吃完,就預備下山。華伯平因爲楊次長的關系,廚子聽差,一齊賞了十塊錢。聽差就歡天喜地的,雇轎子,替楊杏園背著一大包杏子,送他們下山。昨天來的汽車,本來在山下等著,三個人依舊一車進城。楊杏園巴巴的還把那一包杏子,移到車裏來。吳碧波道:“你不是不愛吃
果的嗎?還帶這多杏子回去作什麼?”楊杏園道:“這杏子很好吃,帶回去留著慢慢解渴罷。”路上吳碧波拿了……
春明外史第45回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