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曆史>靖康恥第2小節

《赫遜河畔談中國曆史》靖康恥

第2小節
黃仁宇作品

  [續赫遜河畔談中國曆史靖康恥上一小節]質的部門,包括交通通信保險及雇用律師等等也能作側面的監視。征之西方現代guo家之經驗,如此政府大規模的舉措,才有民間組織作第二線、第三線的支持,成爲一種健全的機構。宋朝最前進的部門如貨幣及物資之流通,已有此需要。但是其落後的部門,如以小自耕農作生産的基礎,衙前及胥吏的知識與能力,遊民及失業者之維持,又談不上追求這樣的效率。如此上端的人力資財愈積愈大,中層的服務愈爲松懈空洞,終演成一個數目字上的膨脹,其症結是不能在數目字上管理。傳統儒家與法家的爭執不能暴露此問題之真象,其情節特殊,也是中外曆史所僅見。

  傳統的官僚主義,真理既由上至下,皇帝的命令既爲“聖旨”,則實際上征兵抽稅的權力毫無限製。《宋史》“食貨志”裏說及“既以絹折錢,又以錢折麥,錢倍于絹;以錢較麥,麥倍于錢。輾轉增加,民無所訴”。就表現缺乏獨立的司法機構,稅收權力無限製,其成算純靠上端向下端加壓力。政府經商,財政部門的商業化,更無從合法合理。“食貨志”又雲:“自熙甯以來(神宗用王安石的時代),和籴入中之外,又有坐倉、博籴、結籴,表籴、兌籴、寄籴、勸籴、均籴等名。”如此其立法也缺乏系統,全根據一時一地的需要,甚至其立法權尚可以落入地方官及軍人掌握之中,宋朝開guo時用募兵製,但是至神宗行保甲,征弓箭手(當日“弓箭社”是華北民間自衛的組織),責義勇上番,已兼用征兵。“兵志”裏也說及甚至神宗趙顼自己就覺得不妥。他曾提出府兵應與租庸調“相須”。亦即是要征兵,則要堅持小自耕農的經濟ti製,計戶口抽稅,以低稅率實物征取(這也是當初遼及金的原則)。所以司馬光就說:“今既賦斂農民粟帛以給正軍,又借其身以爲軍,是一家而給二家之事也”,也是同一論調。以後迫于需要,只好重複並用。連皇帝也妥協的說出:“須豫立定條法,不要宣布,以漸推行可也。”這也是兵員與稅額即民間義務由上級提示增加,其下層組織,更缺乏條理的明證。

  官僚主義的辦法,既無客觀的條件考成,只有向下級一ti追究責任,于是強迫臣僚謊報掩飾。一般情形向軍政機構報兵少,以減輕責任,向財政機構報兵多,以爭取糧饷,校閱時則請人替代。至此“西路既已冒受厚賞,于是東路憲司前後論列,誕謾滋甚”。甚至“兵數十萬者,虛數也”。“食貨志”裏就提出早在神宗之前,谏官範缜已上疏,揭露“今中書主民,樞密主兵,三司主財,各不相知”。宋朝的冗官尚可以一眼看出來,如“留後觀察下及遙郡刺史多至數千員”,顯然的沒有這樣多的官位,容納如許的人員。但是軍隊的“冗兵”,就不容易查察。加以募闾裏惡少爲奇兵,正軍反擔任後勤的工作,更無法追究。“靖康恥”之前夕,山東的臣僚指出梁揚祖在山東所報民兵“所奏二十四萬與十一萬,殆虛有名”。童貫手下的“河北將兵,十無一二,往往多招阙額,以其封樁(預算下的節省)爲上供之用。”。如是北宋時造成一種離奇的現象:各府庫所蓄皆爲“聚斂”,民間反有“錢荒”。政府鑄錢造幣原爲信用的籌碼,其稅收既無限製,行政效率又專恃政治壓力,則整個的違反了金融經濟的原則,只逼著自己的信用籌碼,回到自己的府庫,既通貨膨脹又通貨緊縮。全漢升研究北宋汴京的商業,一般進多出少,其收支不平衡,就靠官員的放債收租以及政府的隨從如生員術士遊客的生活費抵償,嚴格說來,也是用稅收支持一個大規模的消費市場,在物價高漲的情形下,對全盤的經濟害多利少。

  因之軍隊的兵員素質、士氣及戰鬥力都只有每況愈下。宋太祖曾以“樣兵”作標准,責成各鎮供給中央的禁軍,後來代以木梃。至1035年發饷還以兵士的身材分等級。以後就缺乏這樣的選擇xing,以難民爲兵,以囚徒爲兵,在兵士的面上黥字臂上刺字以防止逃亡的事情都已發生。其人員的素質既如是,器械也是濫竽充數。1073年神宗設軍器監,原望提高並標准化兵器質量。其所製“神臂弓”,實爲強弩,以兩種木材並合製成,絮弦也用絲麻兼用,據說對付騎兵有實效。但是各方請樣件,軍器監就說運輸不便只以樣圖交付算數。

  我們不能說宋朝的軍威不振全是官僚主義作祟,如宋都汴京,對山西的山地沒有有效的控製,北方的防禦失去地利之效。遼以兩院統製,金以猛安及謀克戶(女真人之地方首長)與漢人雜居,兼有遊牧民族及農業生産之長,都是以前匈奴突厥之所無。《遼史》“食貨志”稱“馬羊不許入宋”,雖不能完全禁止,但是張擇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圖》即畫出汴京的大車以shui牛骈拉。顯然的宋軍馬匹之供用,已受限製。並且趙宋強迫作戰區域的人民南遷,放棄的地帶則爲“禁地”,南方的稅收也高,在靖康之前,已有方臘宋江的反叛。然則綜合各種因素,我們仍認爲政府組織與作風最妨礙軍事機構發生力量。反到北宋南宋之交,情況混亂,各chu盜賊與獨立自主的軍隊不可區分,倒出現了能戰的將領如嶽飛及韓世忠。他們不受官僚主義的羁絆,以戰養戰,才徹底發生力量。也因爲如此他們終爲秦桧所不能容。

  這種官僚主義爲一種曆史的産生,簡單說來,也是一種以小自耕農爲主ti的政治組織,缺乏適應xing去掌握一種多元的而經常成長改變的城市經濟。不僅趙宋如是,以後契丹與女真也蹈此覆轍。陳述研究前者,盛稱遼之“封建因素成長”。陶晉生研究後者,則稱金南進之後女真民族腐化及其衰弱的情形與北宋相似。其實在會得之間最顯明的趨勢則是一種極簡單的中央極權ti製無法支配一個逐漸帶近代型的經濟。怪不得《遼史》食貨志說及“及至末年經費浩穰,鼓鑄如舊,guo用不及”。而金的紀錄更低一籌。彭信威的研究,其通貨膨脹達6000萬倍。

  賈似道買公田

  《宋史》“jian臣傳”一共四章,列舉jian臣15人,又包括他們的子弟等7人,一共22人。內中既有行新法的蔡確、章淳,也有慫恿徽宗揮霍的蔡京,和李綱爲難的黃潛善和汪伯彥,置嶽飛于死地的秦桧,一意北伐的韓佗胄。而以南宋覆亡前夕以太師平章軍guo重事兼都督的賈似道殿後。我們今日重新檢閱他們的事迹,很難證實各人的“忠jian”,確如作史者之所論列。但是以上15人爲當時人及作史者認爲是輿論之所不容,則是事實。而且將他們擺在一朝guo史之後,顯然的已認爲朝代之覆亡,應由這些jian臣負道義上的責任。

  賈似道,“少落魄,爲遊博,不事cao行”,已具備了傳統壞人的典型。並且他的姊姊賈妃有寵于理宗……

赫遜河畔談中國曆史靖康恥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靖康恥第3小節上一小節